劉會輕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合唱唱法的區別與聯系
劉會輕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還有物質與精神文明的共同邁進,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發的重要起來。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人們的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各種歌唱藝術形式可謂百家爭鳴,其中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唱法作為最受老百姓喜愛的唱法從眾多唱法中脫穎而出。實際上,雖然民族合唱唱法與美聲合唱唱法各有特色,從表現形式上來看也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但是他們實際上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兩種歌唱藝術形式,而是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它們不但具有各自的特性,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和聯系性。接下來本文將就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合唱唱法所存在的區別與聯系進行探究。
美聲合唱唱法;民族合唱唱法;區別與聯系
隨著音樂事業的快速發展,當下的音樂種類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民族合唱唱法與美聲合唱唱法作為常見的兩種唱法,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特別是民族合唱唱法,往往能夠襯托出一些獨特的民族特色,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表演形式。美聲合唱則更具有專業性的特征,從事美聲合唱演唱的演唱者往往都經過過專業的培訓,大部分擁有五到十年的演唱經驗才能夠全面的展示美聲合唱的魅力與震撼力。作為兩種表面看起來截然不相同的藝術形式,其實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合唱唱法內在存在著許多的聯系與共同特征,比如吸氣習慣上的原理,兩者基本一致。并且兩者在演唱過程中,都必須要注重唱法風格與發聲方式的相結合。美聲合唱需要民族唱法的技藝指導,民族合唱唱法需要美聲合唱的發聲指導,兩者互相聯系互相支持,相輔相成。當然了,由于民族合唱唱法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從復雜程度上講可能要比美聲合唱更加具有特色。
(一)什么是美聲合唱唱法
美聲合唱唱法的起源要追溯到幾百年前的意大利,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出現了美聲合唱唱法,并且由一批偉大的演唱藝術家將美聲合唱發展壯大。時至今日,雖然已經經歷了四五百年的發展,美聲合唱唱法的實質精髓并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只是在發聲的細節與演唱方式上有了細微的變動,在現場表演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進步,其他的部分并沒有發聲顯著的變動。作為一個世界范圍公認的歌唱藝術形式,美聲合唱的受眾非常地廣,并且對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由于美聲合唱可以不受語言的限制,所以也決定了其在世界上不同國家都可以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點在中國表現的尤為明顯,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黃河怨》,還有《我愛你,中國》等等一系列優秀的美聲合唱作品,在華夏大地上廣為流傳。美聲合唱作為一種傾向于專業化的歌唱藝術形式,一般歌唱者需要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才能把歌曲完整的展示出來,所以這也讓美聲合唱唱法在民間的傳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什么是民族合唱唱法
民族合唱唱法在融匯了各個民族的聲樂藝術形式中的各種特點的同時,與戲曲唱腔相結合,同時又吸收了美聲合唱的唱法特點。民族唱法作為一種多元化融合的歌唱藝術形式,不但具有更強大的群眾基礎,也能在表現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態方面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換句話說就是更接地氣。從專業的領域上進行分析,民族唱法具有音域更加寬廣,演唱聲音更加明亮,咬字的發音習慣也更具親切感的表現等等,演唱的風格也多種多樣,更貼近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民族唱法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我國也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民族歌唱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為整個民族的歌唱事業乃至文化事業的發展都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比如蔣大為的《敢問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等,都是歷經時間檢驗的優秀的民族作品,也為我國的文化事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民族合唱唱法和美聲合唱唱法從表現形式上來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但是從內涵和外延上看又存在著許多接近的地方,其實從實質上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發聲習慣接近
在優秀的歌唱藝術形式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共性特征,我們常說優秀的作品總是相近的,而不優秀的作品才存在各自的問題。美聲合唱與民族合唱唱法在發聲習慣上是趨向于一致的,都是通過高位置的深呼吸來打開喉嚨的歌唱方式。并且雙方都是比較科學的演唱方法,這樣的演唱方法不但可以減少喉嚨的負擔,更可以通過腹腔來發力,不但不會影響歌唱效果,還可以獲得更好的共鳴效果,提升演唱現場的震撼表現力。
(二)均追求準確的聲音
無論是在民族合唱唱法的演繹過程中還是美聲合唱唱法的演繹過程中,都要求演唱者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歌唱發聲,對于歌唱者的個人演唱素質往往也要求比較高,至少要具備兩個八度以上的音域才可以完美的演繹這些歌曲,并且都經過長期的氣息練習和持久性演唱練習。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合唱唱法都對演唱者的聲音的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要求,這是兩者的一個很明顯的共性。
(三)呼吸位置接近
由于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唱法都對聲音具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也同時要求演唱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控制和運用氣息的能力,只有控制好氣息,才能夠演繹出完美的音質。從發音練習的角度上說,民族唱法往往提倡的是丹田運氣的練習方式,而美聲合唱唱法則講究的是腹腔式呼吸練習法,實際上,這兩種呼吸形式從本質上講是相同的,屬于同一種呼吸方式,只是民族合唱唱法源起于東方,與西方的叫法不同。由此可見雙方都要求深呼吸,并且要以氣沉底。只不過在提氣的過程中,美聲合唱更注重聞花、嘆氣的方式陳氣,而民族唱法則是以氣陳底再貫于頂的提氣方式,只是在運用上略有差別,。
(四)聲音安放方式接近
民族合唱唱法在發展過程中借鑒了京劇的唱法特色,而美聲合唱在發展過程中則是借鑒了西洋歌劇的演唱特點,所以兩者在演唱的方式方法上其實有許多聯系,特別是聲音的安放上具有很接近的地方。打個比較有趣的比方,如果把美聲合唱的歌唱演唱方式放在京劇唱腔里進行分析,可以說屬于花腔女高音。同理民族唱法也是京劇花腔女高音的演變而來的,所以兩者追根溯源的講,都需要較高的位置進行演唱,并且雙方在聲音上都需要共鳴。
(五)聲音流暢度的控制方式類似
為了使歌唱內容更加流暢生動,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唱法的演唱者往往都被要求聲音上下要貫通、流暢,并且都強調聲音與氣息要相反的進行。初學者往往會使用打哈欠的形勢來打開喉嚨,民族唱法也是在美聲合唱唱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部分控制方式的改進,使得民族唱法的聲音控制更加柔和通透,表現力獲得了更大的提升。
(六)心理素質
在民族合唱唱法和美聲合唱唱法的演出表演過程中,由于都是比較專業化的演唱藝術形式,每個演唱者都接受過大量的訓練,那么決定演唱效果的往往不是平日里的功力,而是現場的臨場表現能力。而如何提高臨場表現能力呢,對于大多數表演者來說則是心態的調整與心理素質的整體提高。就拿民族唱法來說,民族唱法相對比較復雜,在演唱時需要不斷地積累演出經驗,才能夠帶動演唱現場的觀眾的情緒,才能把自己完美的演出能力展現出來。美聲合唱的演唱方式更接近于西洋戲劇,戲劇的表現形式更多的強調的是聲情并茂的臨場表現力,而且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以積極興奮的狀態進行表演,效果才能夠更加震撼逼真富有影響力。
綜上所述,民族合唱唱法作為融合了多種中國民族聲樂的藝術演唱方式,與源于西方的美聲合唱演唱方式各具有特色。美聲合唱源于西方戲劇,西方戲劇與東方京劇又有著本源上的聯系,所以民族唱法與美聲合唱唱法的內在聯系也是相當充分的,割舍不斷的。并且民族唱法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一直在吸收美聲合唱唱法的各種優秀的內涵,比如氣息的運用和聲音上的把控等等各個方面。
[1]曹廣壯.民族唱法與美聲合唱唱法的區別與共性[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2(08):150.
[2]孟迪.談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區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1):178.
[3]劉敏麗.淺談美聲合唱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共性與特性[J].音樂時空,2014(09):41.
劉會輕(1984—),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 碩士研究生 ,助教 ,研究方向:音樂教育-聲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