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峰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把影視動畫用創作方式來劃分可以分為原創型和非原創型兩種。原創指的是作曲家為了某些作品中的一些片段來特意創作,同時讓專人進行演奏的音樂,比如《哪吒》《葫蘆娃》;非原創指的是動畫制作人在已經有的歌曲中找出合適的音樂素材,把他們進行合理編輯和處理以后再用于動畫中,例如《麥兜》等。
作曲者在收到定剪畫面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畫面和主題內容來安排配樂點,同時與制片人和導演等人員進行討論,確定配樂的合理時長、應該具備的效果,同時加入時間節點標注。很多場景和畫面互相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性,所以,作曲者應該把握好動畫全局的脈絡,以此合理安排節奏。音樂節奏、影像節奏以及剪輯節奏三個部分決定了影視動畫中的節奏。音樂節奏由具體的故事內容和人物的情緒而決定,可以根據情節的具體發展而為不同角色貼上標簽;影像節奏指的是通過所剪輯的影像自身表現的抒情節奏和敘事性,利用重復排列物體和鏡頭反復的方式來得到節奏;剪輯節奏指的是通過非線性編輯方法來將影片的不同片段進行合理的剪切和連接,一般情況下,節奏同鏡頭的景別也有一定的關系,一大段的近景鏡頭更容易呈現快速的節奏,用全景鏡頭更容易表現出慢節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小鏡頭中的景別更小的情況下,觀眾更有參與度,而鏡頭中的景別更大時,觀眾反而沒有了參與度。因為一篇內容較多的影視動畫應該有更多音樂相接才可能將整個動畫覆蓋,所以作曲者在創作時可能會根據動畫作品的篇幅來創作出多種獨立音樂,同時和制作團隊交流溝通并進行反復修改。
為了確保音樂的完整性,創作時需要用全局的音樂思想來構建音樂框架,這樣一來,就算是零碎的片段也能夠同整體風格保持一致。人們去電影院不是為了專門去傾聽配樂的,配樂的主要作用只是輔助作品的角色來傳達特有的情緒,使得整個氣氛得以渲染。各種畫面情節都會有不同的音樂需求,可以根據具體的影視角色或片段來搭配合適的音樂;與此同時,為各種角色搭配與之相符的音效也能夠制造出多樣化的音樂效果。無論是在一個影片主題中反復重復主題音樂,還是創作出既有對比又能統一的兩個音樂主題,都能夠表現出音樂的完整統一性。作曲者按照畫面和標注時間來寫出縮譜后,就可以把音樂交給配器者來具體完成了,同時打譜的人出譜、編輯人做畫音同步的工作。雖然很多作曲者也能夠完成這中間的多種工作,但大部分時間里,配樂工作中的每個人都有自身明確的工作內容。如果是采用信息化的制作方式,作曲者可以在電腦上直接制作出一些小樣,然后將這些小樣交給樂隊來錄制。
最早的影視動畫中的配樂同步點非常多,音樂對不同的細小動作進行模仿,這種米老鼠式樣的配樂模式使得音樂創作過程非常艱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音色選擇和配樂方法都有了質的飛躍,現階段的創作方法已經非常便捷和高效了。可以借助具有抒情性的旋律、豐富的色彩和合聲來表現一些戲劇沖突強烈和內心情感豐富的影視作品。可以用敘述性的音樂來表現客觀的故事情節,用別具特色的節奏和明朗的純音色來表現客觀的畫面內容,同時用混合音色來烘托故事氛圍。用輕快流暢的配樂節奏來表現出熱鬧、歡樂的情景;用節奏相對緩慢的配樂來表現雄厚、寬廣的氛圍。音樂創作應該富有時代感和民族感的同時,也應該表現出獨有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民族有著自身獨特民族樂器及曲調,創作過程中的民族樂器獨奏和協奏能夠非常高效且直接地表現出民族特色。確定音色時應該按照畫面的需求,參考內心對于情景的判斷來確定對應的樂器演奏。
最后一步是將原創音樂、語言及音效放在一起來終混,校正扶植以后就基本完成了。作曲者會在影片的合適度、是否滿足導演預期、觀眾是否能夠接受并喜歡等問題中找到平衡。出現意見上的分歧是正常現象,所以,作曲者和導演、制片人之間都應該真誠并清晰地溝通、同時也能夠耐心地聆聽對方的意見。
在影視動畫的配樂過程中,語言、音樂、音效等各個元素同畫面是彼此交融的,每一個元素之間互相配合和輔佐,呈現出音樂創作的最終形態。音樂創作的過程比較復雜且多變,音樂形象或莊重深沉或輕松愜意,具有太多的可能性。因此作曲者在對影視動畫進行配樂時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能夠用隨意的原聲或電聲樂器,也能夠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都能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所有配樂中最有無限可能的一種類型。在我國,影視動畫的起步相對于歐美國家和日韓等國家來說比較晚,配樂部分也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但是我國的民族音樂和水墨動畫曾經在世界影視動畫的發展中也盡了一份力。隨著我國人民精神文化的逐漸豐富,群眾的藝術素養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優秀影視動畫作品和配樂問世,以此推進我國的影視動畫行業的快速發展。
[1]宋揚.淺談影視動畫中的配樂元素與音樂創作[J].大眾文藝,2016,11.
[2]阮磊,羅星星.淺談計算機動畫制作與音樂元素的結合[J].科研,2017,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