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芯語 黃海峰
(1.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音樂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2.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系,江蘇 南通 226010)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在訪談錄上提出:“美聲是表情”,“把她美妙的聲音‘粉碎成千百塊’,用來為音樂的表情服務”,美妙的聲音和恰當的表情“互為補充、交相輝映”,共同體現歌唱的美。歌唱表情是歌唱表演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對歌唱藝術實踐有著重要的印證和改善作用,從歌唱者的表情狀態能看到歌唱者的心理狀態,良好的歌唱表情能夠進一步激發歌唱者的演唱主動性、歌唱表演的二度創新性,很難想象,面無表情的冷漠歌唱會有較好的藝術化感性表現效果。
通俗地理解,表情即人們細致入微的面部動作,是在不同心理情緒狀態下,面部眼、眉、臉、鼻、口、下巴等部位在原有基本結構基礎之上不同程度的形態變化;是在視覺層面上,將自己真實的情緒本能地顯現在面部的相應部位。表情肌肉的肌腱連接在頭骨前、左、右三側的骨頭和面部皮膚之間,分布在臉、口、眼、鼻周圍,通過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刺激面部的感覺神經,如三叉神經、面神經、外展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等,使面部肌肉、骨骼、軟組織等運動神經發生變化,具有表情控制、歌唱語言、口眼張閉等功能。
人們歌聲客觀的物理學性質受歌唱者主管精神意識的引領與調控,表情在前,聲音在后。表情猶如歌唱者歌唱心理的儀表盤、素描、心電圖、顯微鏡等,是歌唱者情緒、心緒、思緒等狀態的直觀體現,更能直接、實際地判斷歌唱的主動性、協調性及藝術性。
傳統歌唱實踐與聲樂教學中,不少歌唱者或聲樂教師較多地關注聽覺層面如音高、音量、音色等,對視覺層面的歌唱表情缺乏足夠的關注度。我們時常會看到歌唱者(尤其是初學者)冷峻無情的面龐和不協調的歌唱表情,如緊鎖眉頭、眼皮耷拉、瞇著眼、閉著眼、兩側眉毛高低不一,長白山式面耷拉著臉、左右面頰不對稱、臉頰抖動、嘴唇歪斜、嘴唇緊縮、嘴唇顫抖、下巴左右拉緊、下巴向前推、下巴抖動、面部肌肉整體向中間鼻根部位收縮等,導致音色暗淡甚至沙啞、音準偏低、吐字不清、蒼白無力,形成歌唱基本審美要求下的“噪音污染”。一系列明顯影響歌唱實踐的表情狀態,此類表情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內心的緊張或者發聲肌肉群不協調,抑或有不良歌唱的觀念等原因造成的,后期可通過相應的訓練進行調整。
正確的歌唱表情應該是讓人賞心悅目、給人以快樂、舒服、親切、自信、激情、正能量的視覺效果和主觀感受。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魯索的私人嗓音保健顧問P·M·馬拉費奧迪醫生,在他的專著《卡魯索的發聲方法》內頁中附了十頁插圖,其中五張插圖是卡魯索分別唱A、E、I、O、U五個元音的表情,另外五張是前五個狀態下右側面X光透視成像圖。從這十張圖片中我們很直觀地感受到卡魯索舒展開放、自信從容、若有所思、放松協調的歌唱表情。卡魯索在唱A元音時,表情恬靜放松,口腔充分張開,夸張而不過分,X光影像中舌位平穩自然;在唱E元音時,眼睛睜大,目光左移,做思考狀,眉毛上挑,嘴角開闊,口腔適當變小,X光影像中舌位稍稍上提;在唱I元音時,目光收回,眉毛聚攏,嘴唇相對靠攏,口腔適當閉合,自然放松,X光影像中舌體收縮上提;在唱O元音時,口腔適當張開,嘴唇嘴角適當聚攏,靠近眉心處的眉端略微上提,X光影像中舌位與唱E元音相近;在唱U元音時,嘴唇聚攏吐字,面頰肌肉上提,眉心處眉端略上提,X光影像中舌位與在唱O元音時相近。
表情肌肉是相關聯協調的整體,相互協作產生了各種表情,筆者根據空間方位的高低將歌唱面部表情分為:眼周表情區、頰周表情區、口周表情區。
眼周表情區以眼睛為中心。同時,整體歌唱表情亦是以眼睛為中心刻畫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孟子曰:觀其眸,人焉哉!即:觀察一個人,首先從他的眼睛的目光里就能讀出他的個性與情緒。眼睛是心靈之窗,歌唱者的眼睛無時不刻都在顯示著歌唱者的內心歌唱狀態。眼神,如同身體中兩個燈泡,照亮并探測前方的客觀存在的圖像。眼力(勁兒)猶如兩個燈泡的功率,將人體內部的視覺能量釋放出來,獲得視覺信息,如:讀譜,與觀眾交流等。信息量由當下的情緒狀態所控制。當演唱者對歌唱實踐活動感興趣時,體內釋放很多激素,瞳孔自然會放大,調節眼睛的對焦能力,興奮積極地歌唱,不容易感受到歌唱實踐的疲勞。
除了眼睛之外,眼周表情區還有額頭、眉頭、眉心、眶下溝、下眼瞼溝等部位,這些部位肌肉的松緊時刻都在輔助調節眼珠開合,改變著眼珠和瞳孔的大小,反映著歌唱者的情緒狀態。眼周表情肌肉群的收縮,在調大眼珠的同時,也輔助頭骨中眉心附近的額竇的張開,為獲得好的頭腔共鳴創設了前提。
頰周表情區主要有顴骨、面頰、鼻根、鼻孔、鼻翼等部位。顴骨和面頰處的肌肉和皮膚的升高,再配合眼部的擴張會帶來微笑或典型興奮的表情,同時也輔助打開了顴骨內部較大的鼻腔,也為獲得更好的頭腔共鳴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鼻根、鼻孔、鼻翼處的擴張動作首先從外界吸進氧氣到肺部,為歌唱活動獲得能量基礎。其次,鼻翼的擴張會提高情緒的主動性,讓歌唱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歌唱實踐中去。再次,鼻根處的肌肉與組織連接著軟腭處的鼻咽腔,起到調節音色和吐字歸韻的雙重重要作用。
口周表情區包括:嘴唇、牙齒、舌頭、下巴等。對歌唱的音量、音色、吐字等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口腔的張開為嗓音提高了類似喇叭形狀的口腔共鳴箱,讓音量迅速變大,使音色立刻飽滿。口腔最后側與喉部的喉咽腔體相連,內口腔的擴張抬高了軟腭的同時,又降低了咽喉部的腔體,更大的歌唱腔體空間使得聲音獲得更多更飽滿穩定的的低頻段共鳴,使音色越發渾厚,富有表現力;唇、齒、舌緊緊相依,是主要的吐字器官,尤其是吐字的字頭的清晰度、母音的飽滿度和穩定性、字尾的歸韻都由這三者共同協作;下巴是重要的表情部位,下巴的開合決定了口腔的大小,同時輔助了喉部腔體的同步擴張,為音色的飽滿度提供了條件;下巴的穩定性也保證了口腔大小的固定性,從而保持了歌唱母音的連貫延續性,也為歌唱氣息提供了良好的聲音通道。
在訓練歌唱表情時,建議準備好鏡子或者照相攝像設備,用真實的畫面來說明問題,從觀眾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優缺點,提高學習和訓練的效率。
“形正則氣順、神清則氣爽”,在獲得積極歌唱表情之前,首先要站定、站直、站穩,同時調動主觀能動性和積極的心態。兩腳左右平行站立、虛領頂勁、脊柱與頸椎部位的骨頭根據自身情況站直、略微升高、頂天立地地站穩(立如松);隨后體驗全身肌肉放松、心境平靜、頭部好像頂著瓷碗或者頭發上系了一個上揚的氫氣球,形正氣順后再進行表情訓練。
眼周局部有額頭、眉頭、眉心、眶下溝、下眼瞼溝、眼珠、瞳孔等組成部分,在感官訓練時,目視正前方,但建議把眼睛的神光往回收一點,不必聚精會神地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目光里,因為還要分配精力和注意力控制腔體打開、吐字、歌詞、歌曲意境聯想與想象等,對眼前不是事關緊要的事物可適當視而不見,讓內向型與外向型意志相結合。眉頭、眉心、眶下溝、下眼瞼溝、眼珠、瞳孔等部位的力度與幅度則可根據所唱歌曲的風格針對性、有計劃地適度調整與變化。
嘴唇呈微笑狀延伸到耳垂,帶動整個頭皮拉伸并張開嘴巴,解放牙關和下巴的力量,避免緊張;先適當張開上下牙骨,在口腔內部形成一個喇叭形狀的共鳴腔體,便于產生共鳴;不宜用力過猛,避免外口腔開得過大,內口腔被動無力;口腔的大小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感受和嗓音音色聽覺感受進行調節,以獲得較好的共鳴音色。
人體是一個協調和諧的統一體,歌唱活動是全身心的配合與統一,表情訓練不是停留于某個孤立的刺激與反應,避免“皮笑肉不笑”。在充分理解歌唱作品的基礎上,抓住所要表達的情感,積極主動,準確定位,由內而外地帶動表情關注,從整體上完善歌美人也美,聲情并茂,才能達到藝術表現的預期效果。
“音樂無國界”,哪怕語言不通,都不會影響音樂與音樂的交流。在一次外國專家到華訪問交流期間,筆者曾遇到一名外語口語較好的中國聲樂老師,為了避免同聲翻譯的聲音給課堂造成影響,中國老師用全英文給中國的聲樂學生上了一堂課,結果外國專家聽明白了,中國學生通過老師的歌唱表情示范與少量的手勢引導,看明白了。可見,歌唱表情在歌唱訓練中直觀地傳遞了大部分藝術實踐要求的基本信息,表情是情緒的“晴雨表”、是歌聲的外衣,表情訓練與聲音訓練相輔相成,只有表里如一、身心合一,才能得到聲情并茂的視聽享受。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1.
[2][英]梅麗貝絲·邦奇.歌唱動力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4.
[3][美]維克多·亞歷山大·菲爾茨.訓練歌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3.
[4][意]馬拉費奧迪.卡魯索的發聲方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