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望
(南京市江寧區銅井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
中學生合唱教學訓練方法探析
陳 望
(南京市江寧區銅井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0)
合唱是一種集體歌唱的藝術形式,其憑借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了許多青少年的喜愛。合唱作為一種集體性的歌唱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借此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當然合唱對學生的音樂素養要求也較高,要求演唱者音色統一,吐字一致并能有效地把握樂句的連貫性,因此對中學生的合唱教學難度也較大。本文對中學生合唱教學進行深入地探究,分析了提升學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方法,并結合教學實踐,以期為完成高效的合唱教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中學生;合唱教學;訓練方法
合唱在所有的聲樂藝術形式當中是參與面最廣、普及型最強的音樂表演形式之一。并且在許多學校合唱都被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鍛煉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表達、鑒賞能力,除此之外還能引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學生、教師而言,合唱在技藝、藝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而我們要想抓住合唱的精髓——和諧、平衡和統一,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性、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讓學生感受合唱的豐富表現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寫作能力。因此,合唱教學作為中學音樂課程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之一,教學過程中應當認真分析整理日常的合唱教學并從中獲取經驗然后記錄下來,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合唱學習技巧,達到高水平的音樂素養。
(一)激發學生的演唱欲望,引起學生的合唱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一個人一旦對一件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然后在學習、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而這也同樣適用于合唱的學習過程。學生在第一次接觸合唱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和畏懼心理,對于剛接觸合唱的學生而言,合唱藝術相對來說十分的復雜。因此,在對這些剛剛接觸合唱藝術的學生來講要對他們進行一些有計劃性、針對性的合唱教學訓練,多讓學生觀看一些高水平的合唱藝術表演和錄像,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合唱的那種和諧、磅礴、震撼的美感,感受到合唱的藝術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演唱欲望,誘發他們通過刻苦訓練來提升自身的合唱水平。在學生對合唱產生了濃厚興趣的時候,再對他們進行一些簡單曲目合唱的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對學習合唱藝術的信心。
(二)對學生進行合唱的音準節奏訓練
在引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學習興趣之后,對學生合唱的音準節奏訓練也尤為重要。在合唱中,如果對合唱曲的音準節奏的掌握不到位,無論一首合唱曲有幾個聲部,都非常容易出現串聲或跑聲的情況。而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關鍵在于對學生視唱能力的訓練,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視唱曲目的訓練來使其準確掌握合唱曲的音準節奏。在這之后我們再對學生進行兩聲部的訓練,從簡單的音準節奏到復雜的音準節奏。
(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
進行合唱之前,我們必須理解并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在男生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保持弱唱的狀態來保護他們的嗓子免受其害。而在弱唱中要求學生的聲音要“柔”,在聲音“柔”的情況下還要求聲音要“亮”。另外,在歌唱的時候對氣息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合唱《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將氣息控制在腹腔、橫膈膜之間,從而控制氣息的呼出,達到對學生氣息控制的訓練。
在學生理解并掌握正確的合唱方法后,接下來我們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合唱“音色”,掌握正確的合唱發聲內涵。現在大多數中學生對流行音樂都表現出狂熱的興趣,而流行音樂注重對演唱者個性化聲音的表現。但是在合唱藝術中,我們要舍棄對個性的追求,合唱講究的是和諧統一,共性是對合唱的追求。只有在掌握了群體發聲規則后,將個人的聲音完美地融入到整體的發聲中才能演繹出優秀的合唱曲目。因此,在合唱的教學訓練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發聲狀況,并適時地提醒學生在發聲的同時也要學會去傾聽其他人的聲音,這樣通過有效的傾聽,學生才能夠把握良好的整體節奏,從而對自身的音量和音色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整體的發聲保持和諧統一。在合唱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對一些脫離整體節奏的歌唱現象,教師可以不立即打斷合唱的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自己就會發現脫離整體節奏的合唱很難進行下去,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身對節奏的感知,理解節奏感的重要性。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再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點評,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啟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共同思考。
對音樂作品進行準確的分析,有利于學生在演唱時的情感表達,而理解音樂作品的廣度與深度將會直接影響到演唱的質量。在合唱的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準確分析,讓學生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并與之產生共鳴,從而準確地進行情感表達,并引發學生在美好的旋律中感受到世間的真情實感,培養出高層次的情感,加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總而言之,合唱是一項集體性的聲樂藝術表演活動,是校園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等。要在合唱訓練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還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音樂素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地探索研究,將研究所得與實踐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1]潘加才.匠心引領合唱訓練 讓美妙和聲唱起來——合唱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16(09).
[2]楊旭.中學合唱教學中學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訓練方法探究[J].黃河之聲,2016(02).
[3]成陸萍.初中合唱教學實踐研究:組織、選材、訓練[D].上海師范大學,2015.
[4]侯成菲.初探中小學生變聲期歌唱訓練與嗓音保護[D].貴州師范大學,2015.
[5]王毅.論中學音樂課中的多聲部合唱教學[D].魯東大學,2014.
[6]毛丹.中學合唱中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初探[J].音樂時空,2014(05).
[7]王琳.淺談培養中學生合唱的興趣[J].新課程(下),2013(03).
J616
A
陳望(1987—),男,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中學音樂教師,從事中學音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