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夢雨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1)
淺析鋼琴曲《梅花三弄》中的古琴“影子”
林夢雨
(華南師范大學,廣東 廣州 510631)
近現代是我國鋼琴曲創作的巔峰,在這一時期涌現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鋼琴曲。其中,改編原有民歌或古曲為鋼琴曲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1973年,王建中先生將古琴曲《梅花三弄》改編為鋼琴曲。本文作者通過自身的研究和演奏,主要分析王建中先生是如何在鋼琴曲中保留古琴曲的特點,并通過何種手法用鋼琴豐富的表現力對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樂曲進一步表現。
梅花三弄;鋼琴曲;古琴曲;改編;特點
鋼琴自上世紀傳入我國以來,以其廣闊的音域、豐富多變的音色、大幅度的音量變化等特點博得越來越多中國聽眾的喜愛。近百年來,隨著鋼琴在我國越來越為大眾所喜愛,我國的作曲家們也在這段時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鋼琴作品。他們不僅繼承了西方傳統鋼琴曲的演奏特點和寫作技巧,更是通過把西方樂器與中國民族特色的結合,把中國的民族特征以西方樂器為載體,創作出了新時代的中國民族音樂。王建中先生的《梅花三弄》是一首由古琴曲改編而來的鋼琴曲,它不僅保留了原來古琴曲的十段式結構布局、五聲調式等,還利用鋼琴豐富的表現力將其意境推向高潮。《梅花三弄》雖然為鋼琴曲,但王建中先生在創作的同時保留了許多古琴的“影子”。
“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于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后人以琴為三弄焉”。相傳,《梅花三弄》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來改編為古琴曲。“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因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全曲通過10個段落對梅花高潔、幽香、耐寒等特征的描寫,借物抒懷,以此歌頌具有高尚情操的君子。
上世紀,我國作曲家的創作大多通過結合西方傳統鋼琴曲的寫作技巧和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將我國上下幾千年以來留傳下來的古曲、民歌等進行改編,創作出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新時期中國鋼琴曲。王建中先生創作改編的許多鋼琴作品成功地將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與西洋樂器的表現手法融為一體,是具有中國民族音樂特色的經典之作。王建中先生將《梅花三弄》改編為鋼琴曲,保留古琴曲原有的十段式結構布局,將中國的民族五聲調式與西方大小調式結合,利用鋼琴模仿古琴悠遠古樸的音色,充分運用和聲創造出高潔的梅花在隆冬中綻放的意境,并在此曲中將鋼琴豐富的表現力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終將《梅花三弄》的意境推向新的高潮。
古琴之音也被稱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靜”。古琴有三種音:泛音、散音、按音。這三種音都給人以安靜悠遠的意境。泛音空靈悠揚,給人以清冷入仙、虛無縹緲之感,故稱為“天籟”;散音深沉曠遠,引人想起遠古、宇宙之哲理,故稱為“地籟”;按音則變化豐富,在手指的輕攏慢捻之下,發出吟猱余韻、細微悠長的音響,時如人語,可以對話、聆聽,時如人之心緒,縹緲多變,故按音又稱為“人籟”。古琴一器具有天籟、地籟、人籟這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
鋼琴曲《梅花三弄》有多處地方體現了古琴曲中特有的天籟、地籟、人籟這三籟交錯變幻的表現手法。例如,引子音調低沉莊重,節奏舒緩自由,意境寬廣。其中1-5小節在低音區演奏,節奏舒寬緩慢,仿佛大地的傾訴,似古琴的散音;緊接著6-7小節則是右手一連串六連音從高音區下行,音色清脆明亮,仿佛天對地的答復,似古琴的泛音,而左手伴以半連音,則是充分利用了鋼琴多聲部的特點,對旋律的和聲進行豐富。主題的第二次出現(62-80小節)由左手演奏。左手演奏的主題在中高音區,仿佛人語,緩緩道來,忽隱忽現,似古琴的按音。樂曲中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例子來體現古琴三籟的音色,在此就不一一舉例。
古琴以右手彈、左手按弦來發音。古琴技法甚多,今常用指法僅幾十種:右手的抹、挑、勾、剔、輪、撥、滾、拂等與左手的上、下、進復、退復、吟、猱、掏起、帶起、爪起等。右手彈中又有分指背甲彈和指面肉彈,前者音色清脆明亮,后者音色厚實低沉。左手按弦中,不同的手指以及手指的不同部位按弦所發出的音色又有區別:拇指清脆明亮,無名指溫厚穩重;肉甲相伴按弦之音清脆,肉按之音溫厚。例如上文提到的引子1-5小節,作者意在模仿古琴的地籟之音,因此演奏時則要充分體現散音深沉渾厚的特點,類似古琴演奏中的指面肉彈、肉按之音,在鋼琴演奏中則應攤平手掌,用指腹來觸鍵,才可發出較為溫厚的音色。而6-7小節所模仿的泛音,則應在演奏中表現出泛音空靈清脆的音色,類似古琴演奏中的指背甲彈,因此在鋼琴上演奏時應由指尖觸鍵。又如28小節的最后六個裝飾音,則可模仿古琴演奏時左手的“帶起”、右手的“挑”,用指尖輕輕觸鍵,控制音量,演奏出空靈的音色。
《梅花三弄》是我國近現代優秀的鋼琴作品。它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梅花高潔、幽香、不畏嚴寒的特點,塑造了生動的音樂形象,贊頌了具有高尚情操的君子。它不僅保留了原曲的主題與曲式結構,更是將鋼琴豐富的表現力發揮和運用得淋漓盡致。鋼琴與古琴相對比,雖然不具備古琴古樸悠遠的音色,但作為“樂器之王”,它可以通過不同的觸鍵改變音色,多聲部的演奏特點制造出豐富的和聲,踏板的運用更是為演奏錦上添花。《梅花三弄》對比其他鋼琴曲中的中國樂曲,其在模仿樂器、營造意境、對主題的變化發展上可謂是經典,是一首值得深究和演奏的中國作品。作為演奏者,在演奏中國樂曲時,不僅要對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特點等有一定的了解,更需要將我國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中和傳統美學思想運用到演奏上來。希望在今后,中國作曲家的創作也能繼承老一輩作曲家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發揚民族精神的優良傳統,創作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
[1]張蓓蓓..鋼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意蘊及其民族特征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06):17-18.
J647
A
林夢雨(1995—)女,漢族,廣東人,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本科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