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青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0)
淺談基層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朱 青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新豐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00)
群眾文化事業建設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系社會穩定、豐富群眾生活的重要保障。本人通過問卷調查,對群眾文化事業建設存在的問題作出了分析,并提出幾點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對策。
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新時期;建設;
群眾文化事業建設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但受到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形勢的制約,發展進程中的各個方面,不論是從發展路徑、資源配置、發展規模上看,還是從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實際成效和質量來研究,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充分了解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本質訴求及價值導向,本人對此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此次問卷共發出200份,收回200份,其中因被問卷人主觀因素和其它原因,無效問卷13份,有效問卷187份,抽樣地點選擇隨機區域100份和人口集中地段100份。
問卷中,每個被調查者被要求從資源設施、人才配置、政策影響、社會支持、思想認識以上五個方面的既定問題選取三個方面配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人民群眾對文化事業的建設持擁護的態度,在調查過程中,都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對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文化事業發展的必然性表示認可。調查對象把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焦點放在資源投入和設施搭建上,有接近30%群眾對此表示關心。可見,硬件環境的構建是最直接提升群眾生活要求的有效手段,也是群眾廣泛參與的前提條件。其次,高級文化人才的基層配置顯示出一定的不足,有23.82%的群眾在物質生產需要得到滿足后表現出對高級文化的需要,高級文化人才的配置對于提升基層整體生產生活水平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的政治自信得到加強,話語權的回歸使得他們熱切關心國家的政策導向。有同樣超過20%的群眾時常關心國家的方針政策,認為政策是影響群眾文化事業構建的重要因素。有接近18.3%的群眾認為,群眾自身的思想認識和個人素質也是決定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發展水平的不可忽視的先決條件。
(一)對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思想認識不足
社會發展的上層意識普遍將成績定位在經濟建設的硬性指標上,造成了對群眾文化建設思想認識不足,認為只有經濟建設是硬性任務,而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是可以放緩或者延后的,其發展的好壞都無關大局。或者將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推結為文化部門或干部自己的事情,認識不到文化事業建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動經濟、提升群眾生活水平上的重要性,未能將其提升到地方發展的主體中來,缺乏長期有效的發展規劃和運行機制。對于群眾文化事業的內容,思想認識片面、單一,難以同新時期社會發展相結合,不能理解群眾真實訴求,不論從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上來看,都有所欠缺。
(二)群眾文化事業建設城鄉資源不協調
群眾的生活廣場、社區休閑文化等也局限于城區,或者縣城周邊地區。偏遠鄉鎮長期以來都是發展進程中的落后者,這里資源配給十分有限,文化事業依靠農村市場的運作發展仍然存在局限性。與城鄉文化活動項目的豐富形成完全相反的形態,鄉鎮群眾的文化活動項目十分有限,他們很難享受到城市般的“文化福利”。
(三)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相關政策、資金落實監管不到位
一是資金投入有限。基層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由于基礎弱、底子薄,還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還不能從根本上滿足群眾文化事業的相關建設。
二是對現有的政策落實不到位。現行的諸多政策一方面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另一方面存在無人維護的問題。無人維護與無人管理是同等現象,國家的優惠政策放在基層,卻無人去擔起這個為群眾服務的重擔,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一)科學認識,加大投入進行群眾文化事業建設
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重要作用,從科學的視角和科學的方法對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發生和發展做出可行性探索。各級文化部門應當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以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為出發點和發力點,為社會事業的其它方面把好關、服好務。發揮文化事業在各項工作開展的先頭作用和協調保障,將群眾文化事業建設放到重要位置。
(二)加強文化設施建設
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一方面就是要堅持政府的領導,從硬件設施上滿足群眾生活的需要,大力興建基礎的文化設施。例如:村級應該具備一定規模的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和健身場所。農家書屋要注重提升自身質量,要不斷完善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要正確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到農家書屋所提供的文化資源中來,最大效用的發揮其功能。另一方面要從軟件上科學引導、科學管理。“刀不動不鋒,人不動不才”,基礎的文化社會要靠科學的制度化管理,要重視區域文化資源的調配利用工作,避免有限資源的浪費,并不斷加強文化設施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城市一體化接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期我黨提出的宏偉目標。我們要充分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程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科學把握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充分發掘群眾文化事業建設在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整體布局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群眾文化事業建設的不斷加深,逐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群眾文化事業建設要擔負起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重擔。不斷提升民族性的文化創新,不斷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世界,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精神力量,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自信。
[1]謝新松.文化的社會治理功能研究[D].云南大學,2013年博士研究生論文.
[2]王桂艷.馬克思群眾概念的三重意蘊[J].學術交流,2014.
G6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