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夢雯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高校舞蹈社團的實踐與發展
和夢雯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新課改要求不斷地在實踐中落實,當前我國高校在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越發的意識到舞蹈教學自主性的重要性,并積極地督促學生自行組織舞蹈社團,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探究自身的興趣愛好,結合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舞蹈實踐訓練,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強化自身對于藝術的理解和掌握,進而達到發揚舞蹈藝術的目的,鑒于此,筆者針對高校舞蹈社團的實踐與發展進行了分析。
高校;舞蹈社團;實踐;發展
高校在對學生專業知識進行傳授同時,還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實現學生的全方面成長和發展。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高校的人才培養與輸出,高校要想使學生的發展更為全面,就要將藝術培養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進而不斷的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社會企業提供不竭的動力。鑒于此,筆者對高校組織舞蹈社團的實踐與發展進行了分析,詳見下述。
(一)不具備較強的物質支撐
高校若想切實提高學生對于藝術的理解能力,就要注重學生的舞蹈培養,運用校園舞蹈社團組織和發展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藝術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學生或有關教師在進行舞蹈社團建設的過程中,仍舊會遇到一定的問題,限制著舞蹈社團的建設和發展,比如,在進行舞蹈社團建設的過程中,會涉及到的物質支持,單純依靠會費來完成各類的社團活動,將會使舞蹈社團無法實現正常運作[1]。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無外乎高校對舞蹈社團的支持不到位,此時,舞蹈社團負責人應當與高校領導人員積極地聯系,督促院校下撥一部分費用,亦或是也可以與企業聯系,獲得相關的贊助,大大的促進舞蹈社團的正常運作和運轉有了資金這一重要的物質支撐,將會促使舞蹈社團擁有自己獨有的舞蹈空間,還可以應用這些資金購置一些舞蹈必需品,例如,化妝品以及服飾等等,促進舞蹈社團的建設和發展[2]。
(二)商業味道較為濃重
現階段部分高校的舞蹈社團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目的性較強,而計劃能力較為薄弱,盲目進行商業演出,聯系某些企業的活動或是社會人士,進行各類的商業活動,這樣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經費,但是,長期的商業活動,將會導致涉世未深的學生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很容易作出逾越道德范疇的行為,雖說舞蹈社團的建設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解力,但是如果舞蹈社團不具備長遠的目光,最終會使社團走向歧途或是面臨解散。
(三)缺乏明確的定位
高校在組織建設舞蹈社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積極的、主動的報名,而后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社團組織和群體,但是,在實際的舞蹈社團建設的過程中,學校的有關領導人員容易忽視其作用,極大地降低舞蹈社團成員的參與積極性,導致有關的舞蹈社團負責人員無法實現明確的定位,也無法明確發展方向,致使高校舞蹈社團如同一只無頭蒼蠅,無法發揮其實際意義,最終為舞蹈社團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阻礙作用。
(四)舞蹈作品質量不達標
藝術更多的產生于人們內心深處的狂放和自由,會受到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制約,高校在進行舞蹈社團建設的過程中,則很容易出現與之相關的錯誤,學生在進行舞蹈作品編排時,很容易出現無信仰、無追求等問題,導致舞蹈作品僅僅追求群眾的目光,導致作品毫無意義,這樣的舞蹈表達方式將會十分無力,也無法發揮舞蹈的實際意義。
(一)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
在世界文化的發展歷程中,要想切實展現自身的特色,就要將民族精髓凸顯出來,進而體現中華文化的精華。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因此,高校在進行舞蹈社團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將民族文化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將中華文化最為絢爛的內容進行凸顯,尤其要以民間舞蹈和民族舞蹈為重,這也是亟待發揚光大的部分。因此,高校在進行舞蹈社團文化確定的過程中,可以將此舞蹈種類作為重點類別,最終目的就是發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并將其發揚光大[3]。
在實際的舞蹈訓練中,可以運用組合訓練方式,旋律上應用舞蹈成員都樂于接受的內容,選擇旋律動聽、節奏優美的音樂形式,舞蹈編排的過程中,還要注重隊形的變化和將要表達的情感實現有機的統一和融合,學生在實際的舞蹈訓練中,將會在舞蹈和音樂中深深的沉醉,進而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更加熱愛舞蹈,熱愛藝術,促使舞蹈動作更為真實和自然。
(二)激發學生的藝術創新力
高校進行舞蹈社團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藝術理解能力,以及對于藝術的感知力,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創新力,無論對觀察力、表現力以及思維能力等都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
舞蹈編創課程可以通過優美的動作實現,還可以通過細致的講解來促進學生運用肢體語言完成表達。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發掘自身的創造潛能,在體會藝術美的同時,也感受到藝術所帶來的樂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進而實現全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綜上所述,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藝術培養的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可行性,并積極地籌劃適合院校發展、適合學生成長的模式,進而達到促進學生全發面發展的目的。舞蹈是提升學生藝術理解能力的典型藝術,它可以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掌握能力,同時也會使學生在舞蹈學習的張力作用下,實現彈性的成長和發展,任一部舞蹈作品都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同時它并未對某一框架進行限定,而是以理性的感知為基礎,實現多元化的編排和創新,最終將會促進學生實現全方面的成長和發展。
[1]康寧.在高等師范教育音樂專業中成立社團的功能研究[J].音樂大觀,2014,23(12):117.
[2]夏運平.湖南省體育舞蹈發展現狀與對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譚麗萍,馬達.廣州高校學生社團與校園粵劇粵曲傳承研究——以廣州大學曲藝社為例[J].大眾文藝,2015,24(05):236-237.
J705
A
和夢雯(1987—),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助教,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