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嵐 趙 展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高職微課設計與教學應用的研究
孫 嵐*趙 展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微課作為一種新媒體、新技術和新事物,隨著網絡教育的發展,已成為網絡學習、移動學習研究的熱點之一。教育工作者為了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不斷對微課的理論、設計、開發與應用進行研究,并且國內的微課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研究了高職微課的設計思路及教學應用,闡述了微課的含義和用途,提出了進一步推動微課建設和應用的研究方向。
微課;網絡教育;教學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對高職教育的關注度逐步提高,高職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越加清晰,目標越加明確。而高職教育模式要貼近企業,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近年來,隨著無線通信技術和移動設備快速發展,視頻壓縮與傳輸等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普及,以視頻為信息傳輸媒體的微課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新熱點。微課是技術與教學應用融合的產物,是信息技術發展與教育變革時代相結合的高級階段。
微課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戴維·彭羅斯教授在2008年由提出的,他提出,緊密聯系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提煉課程中的核心概念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在短時間內學習課程的核心概念和相關知識。所以微課(Micro-lecture),即是指微小的課,它內容少,時間短,對于一個知識點,一個問題,一項技能,都可以利用點滴的時間碎片來學習、解決和掌握。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年》,對全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綱領性的指導作用,國家教育部對微課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各級各類微課程大賽的推動下,微課程以其短小精悍、主題突出、資源容量小、交互性強等特點受到了一線教師及廣大教育研究者的一致歡迎,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加入到了微課設計開發的研究隊伍中。但是在微課程的設計模式、原則、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都引入了智能化的設備,汽車行業也不例外。智能汽車可以用于碼頭無人操作自動運輸,也可以在人類無法到達的危險環境中作業,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避障小車是一種可移動的輪式機器人,可以在無人操縱的情況下自主行走,遇到障礙物可以報警并自動避障。本文設計的避障小車以STM32F103ZET6為主控芯片,以紅外光電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為檢測元件,以直流減速電機為執行元件,它基本滿足了避障對于小車靈活性的要求。
(一)微課設研究計
小反芻獸疫病作為烈性傳染病之一,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傳播,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牧區羊群的健康成長,還會給養殖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1.翻轉教學應用模式
目前微課的教學應用中主要有三種模式,即翻轉課堂教學、課內差異化教學和課外輔導答疑。
(二)微課的教學應用研究
這種應用模式的特點是“先學后教”,即微課學習安排在課前。老師通過微課安排適當的預習任務,學生在課前通過學習微課對內容先有一定的掌握程度,并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課程中進行討論,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可見這種方式可以為教師的后續教學決策提供反饋信息。
在實際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一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教師重視評價方式的多元性。那么如何發揮出多元性呢,教師可以從開放的角度出發。比如說,將評價的內容交給學生來進行選擇。在期末考試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所需要測試的項目,讓他們拿出最為拿手的項目進行評價,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在實際效果的評價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再或是讓學生與學生之間評價。這樣可以減少教師評價所帶來的壓力,同時經過自我評價和生與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自己體育學習的不足,在之后的學習中激發出更好的學習欲望。
微課設計就是教師根據教學應用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根據應用類型、應用的組織形式和不同的教學階段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微課的內在結構設計需根據學習的時間及教師參與指導的程度來調整。微課可以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個性化學習,所以在設計與制作微課資源時,需根據不同用途規劃統籌、精心設計和制作,分別集成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講清楚一個知識點需要累計10-20分鐘,對于10-20分鐘的微課,如果學生用于課后復習,只是鞏固而非學習新知識,如果還是使用課堂中的微課,就比較浪費時間。如果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獨立學習10分鐘以上,其效果也不佳。所以一個知識點的微課設計和制作,時間應盡可能的控制在10分鐘以內,或是5分鐘以內,即學生能夠維持注意力的時間內。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學習新知識和課后復習的差異性,分別設計制作。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企業培養符合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根本目的是實現學生就業。而企業最為關注的是學生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高職教學中要實現學校教學和企業工作的零距離對接。在以往的教學手段中無法使學生有效融合知識體系和實踐技能時,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教學帶來的不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微課設計還應適合學生的使用習慣和喜好,提高學習效率。比如當學生碰到哪個點不會,就能找到相對獨立的微視頻,來解決疑問。這樣學習有針對性,不浪費時間。對于這種微視頻制作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分鐘以內。由于此類微視頻時間短,視頻資源就會比較零碎,使得學生使用時尋找不方便。這類碎片式資源的制作要采取較好的集成方式,便于學生選擇使用。一種方法是集成為新型的交互式電子書,以知識點文本為基礎有機銜接零碎資源,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資源;第二種方法是集成一體化的微課資源包,通過知識導圖方式連接,讓學生可以方便地選擇所需要的學習資源。
文獻[11]利用河北省冉莊水資源實驗站、安徽省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驗站、山西省太谷均衡實驗站的地中滲透儀,測得降水入滲資料,對降水入滲補給系數的變化規律進行了綜合分析;得出不同巖性、不同年降水量與不同地下水埋深條件下的降水入滲補給系數,如表5所示。
2.課內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
其次,農產品流通環節不暢。目前東營市農產品市場數量明顯不足,現有農產品市場設施不健全,信息設備缺乏,市場信息發布方式簡單,服務不到位[6]。
即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性,幫助學習程度較差些的學生完成課堂任務。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存在差異,當老師講完某個知識點布置課堂任務時,可能有部分學生無法順利完成課堂任務,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微課進行回顧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并順利完成課堂任務。
3.課外輔導答疑應用模式
這種應用模式的特點是在“課外補差”,即在課后練習中,當學生在課后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可以通過學習老師制作的微課,進行自主學習,解決難題和問題。
作為一種新媒體、新技術和新事物,微課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它具有微型化、情境化、可視化的特點。它是摒棄了教師形象、學生形象和教室環境等信息的課程的精華內容。微課研究雖已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未來信息時代,如何與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融合,如何實現一體化應用仍是微課研究者需不斷探索和研究。
[1]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學術時空,2014,2(128):48-54.
[2]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學習資源與技術,2014,7(330):94-99.
[3]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26):24-32.
孫嵐(1976-),女,碩士,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電子、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O1-4;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