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佳 華北電力大學藝術教育中心
我國現代化教育的典范就是素質教育,為我國高校育才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基礎。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過程中遵循素質教育的發展理念,打破了先前固有的音樂教學模式,是我國音樂教學史上的重要轉折點。為了進一步提高音樂課程教學質量,就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科學認識當代音樂教學特點,從而推進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高校開展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資源,考慮大學生的審美觀和興趣,從而提高高校音樂課程教學效果。當代社會需要綜合素養水平較高的人才,應遵循素質教育發展原則,充分借助多媒體平臺更好地融合和積累教學資源[1]。利用多媒體資源和網絡資源,將大學生審美觀和興趣融入其中,正確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學音樂課程教學,這對于構建積極的音樂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提倡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整體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音樂課程在大學階段屬于素質教育課程范疇,需要明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就需要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群體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這就需要高校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整合學生參與性資源,有效提高音樂教學效果[2]。
高校開展音樂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當代大學生的音樂素養,那么在教學資源選取過程中,不能僅限于書本教材,更應當充分發揮音樂課程教學的能動性,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音樂課堂。通過多種方式打開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音樂教學的真正價值,讓音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課程的學習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高校開展音樂教學,需要遵循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借助成功的音樂作品,為學生構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研究話題,鼓勵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學習過程。通過文獻資料的查找,為高校學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開拓新的課程資源,鼓勵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收集文獻資料,豐富音樂知識。通過文獻資料的查找,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查閱自己所需的文獻資料,不斷擴充大學生音樂教學課程資源范疇,這對于培養高素質的音樂人才至關重要[3]。
和其他專業課程相比,高校的音樂教學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很多音樂知識基本上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但對一些音樂知識還需要進行深化。為了進一步優化高校音樂教學,就需要音樂課堂教學構建探討技術,鼓勵學生積極融入音樂討論研究過程,為高校音樂教學提供一個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整體上提高高校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研究能力。
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高校人才培養戰略實施過程中,應當遵循素質教育觀,通過網絡技術實現信息的交流。高校音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提高學生音樂課程的學習熱情,根據音樂課程教學要求,在網上選取恰當的教學題材,參考網上優秀教學視頻,進一步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在整體上提高課堂效率。通過網絡課程資源,不斷豐富高校音樂教學內容,為給社會培養出大量的音樂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4]。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大學音樂教學應當充分遵循新時代的教育理念,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當代大學生音樂素養。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課堂互動,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對于當下大學音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理念至關重要。
[1] 李玟.面向課堂教學的高校音樂教學資源整合[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5):116-119.
[2] 張麗英大學音樂課程資源校本化開發對策[J].高校理論戰線,2012(1): 211-213.
[3] 馬文文.開發整合課程資源——走進農村音樂新課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3(8):131-134.
[4] 劉麗君.大學音樂教育與思想素質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 :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