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丹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淺談農村中小學音樂課的傳授
尚曉丹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音樂是生活的調劑品,為我們的生活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們的精神文化得到很大的滿足與提高。但是,在學校,很多的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尤其在農村的中小學,音樂課不但不是讓學生陶冶情操、精神得到愉悅享受的課,反而成了學生的精神負擔,不僅沒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連最基本的歌曲都不能夠完整地唱下來,面對這樣的情況,本人運用在農村教學一線實踐、旁聽農村音樂教師上課的形式來淺談農村中小學音樂課該怎樣上,以便更好地改善音樂課的課堂現狀,提高音樂課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課;審美
自古以來,音樂對于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禮樂教化就已經融入社會,走進人們的生活,并成為影響社會進步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早在幾千年前,就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音樂教育大家,他們的音樂教育理念成熟,使當時許多的有志之士獲益。提及音樂不得不說音樂課,最早的音樂課堂應該追溯到近代的學堂樂歌,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的第一代偉大的作曲家趙元任先生和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為了祖國的音樂文化事業前赴后繼,開辟了新中國音樂事業的嶄新畫卷。早在三千多年之前,孔老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影響了后世的音樂發展方向。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多元融合,尤其是在電子時代到來的今天,教育的方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多媒體、電子琴、鋼琴、手風琴……多種多樣的音樂材料使得音樂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然而,我們不得不低頭深思,在商品經濟沖擊下,我們的音樂課堂確實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具體來說,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一)為“音樂”而音樂,沒有上升到音樂的育人本質
音樂是美妙的,除了能夠帶給人精神上的愉悅享受之外,音樂最大的貢獻在于它能夠使人向善,這歌頌真善美,鞭打假惡丑,更重要的是音樂使人明辨是非善惡,也就是美育的培養。美育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它甚至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細想想為何如今的社會人們道德缺失:老人摔倒沒人敢扶起,小孩子被拐賣屢見不鮮,少女不敢夜里獨自走路......除了受到經濟大潮的沖擊,更重要的是美育的缺失。所以,真誠地呼吁音樂課堂一定要上升到美育的高度,這才是音樂教育的本質。我們的音樂課堂不培養音樂家,但是我們至少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有“德”的人,一個將來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音樂課可有可無,不是培養“音樂家”,我們看重的是學生的成績
強調學生的文化素質,這本就是無可厚非的。素質和美育這二者不但不沖突,反而相輔相成。接受知識的洗禮對于一個人一生來說都是寶貴的、純凈的。但是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美育培養,這是當今的學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仔細想來,近年以來為什么這么多的校園暴力問題:馬加爵案件、復旦大學投毒案......案件的主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大學生,智商自然是很優秀的,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是令人發指的。素質那么高,但是更重要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卻沒有形成。再優秀的人,沒有了“品”、沒有了“德”,那就是社會的敗類,不僅不會造福社會,反而對社會的危害更甚。由此看來,對于學生的美育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三)老師的音樂教育觀念陳舊,不能夠做到與時俱進
音樂教育歷史悠久,造福人類的優秀教育家不勝枚舉。他們的音樂教育理念影響了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一節優秀的音樂課,老師的地位是很關鍵的。隨著時代的發展 ,文化的多元融合,音樂的理念也在日新月益地更新換代。在我們偏遠的農村,老師的音樂教學理念陳舊、落后,不能夠與時俱進,更不能夠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及時地補充完善自己,多參加培訓,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同時,學校的領導也要多加重視音樂課堂,給老師們更多展示的空間,不斷地提高音樂教育的水平,提高美育教育的水平。這樣的課堂不但豐富,而且能夠真地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那么我們的問題學生就會越來越少,社會也就會變得更加的和諧。
我們總結出音樂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那么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音樂課堂中的缺憾、彌補音樂課堂中的不足:
(一)把美育的培養上升到新的高度,當作課堂的重中之重
在明確了美育的重要性之后,我們要把美育的培養當作音樂課堂的重中之重來抓。就從我們身邊的小事開始:某某同學拾金不昧、某某學生敬老孝親……并把其中的小事在每節音樂課開始的時候,在班級中表揚,讓這種美好的品德沖不過在我們的生活中傳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溫暖。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習慣,那么美育也就成了深入到學生骨髓中的東西,我們的問題學生自然越來越少,社會也會越來越和諧。
(二)強調學生成績的同時,將品德作為重要的參考
美育的教育提上日程之后,我們可以在音樂課堂中,將美育建立成重要的參考,某某學生今天做了好事,除了口頭表揚之外,可以給予物質的獎勵,同時納入最后的考試成績中。學生們都有爭勝心理,看到這種情況,學生做好事的現象肯定會越來越多,正確的人生觀就培養起來了。
(三)改變教師的音樂教育觀念
音樂教育的理念日新月異,更新得很快。我們的老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地參與培訓。同時學校的領導也要重視美育的教學,通過定期地搞歌詠比賽、教師技能大賽等等活動來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不斷的提高美育教學的水平。
總之,美育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整個社會通力合作。美育教育成功了,我們的教育才算是成功,我們培養出的學生才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我們的問題學生也就會越來越少,社會也就會變得更加和諧。
[1]陳偉.小學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1.
[2]劉華江.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江西教育,2006.
[3](美)艾伯利斯,(美)霍弗,(美)克勞特曼著.音樂教育原理(第二版)[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G6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