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璐
(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的比較分析
倪 璐
(咸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在新形勢下,西方音樂美學思想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是西方哲學乃至美學思想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和西方宗教、人文科學緊密相連。同時,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中國音樂美學思想不斷受到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促使傳統哲學思想具有藝術氣息。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有很多相似點,但在藝術活動類別、形態等方面存在差異,需要通過對比、分析準確把握異同點,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分析了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的比較。
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音樂文化精神;關照 ;比較;分析
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說,中西文化和諧觀念的出現都和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中國注重音樂的政治功能,而西方則傾向于音樂的科學性,也就是說,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中國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注重利用模糊化的“風”、“氣”去表達和諧,而西方則借助具體化的數字來呈現和諧,對各自和諧理論形態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中國民間、宗教等類型音樂作品中,“和”是強調的關鍵點,在創造、欣賞中國古代音樂中,“和諧之美”是不可忽視的審美追求,注重整體上的和諧,而不僅僅是某方面,也是堅持的一大重要原則。中國傳統音樂還堅持漸變原則,注重“中庸之道”,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產生了不同深遠的影響。和中國古代音樂相比,西方古典音樂堅持對比原則。同時,古希臘時期是西方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發展的源頭,“和諧”思想也出現于這一時期。畢達哥拉斯從審美聽覺的角度去研究音樂和諧感、數量二者之間的關系,“和諧”和音樂形態認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此外,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和諧,這一中西音樂理論共同審美追求有著深遠的文化意義,注重在科學處理對立因素的基礎上,客觀呈現“和諧”這一重要思想。發展是西方和諧強調的關鍵點,注重對立面的斗爭,而整體和諧才是中國和諧強調的重點。盡管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和諧”是中西方在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方面的共同追求,但也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在西方音樂美學基本思想中,多樣化“長短音、高低音”的配合便是和諧的客觀呈現,借助音程數量關系,客觀展現音樂之美,在多樣化的音樂創造活動中,客觀認識并準確把握“和諧”美建立過程中所具有的規律,并將其巧妙應用到多樣化的音樂活動中,音樂樂器制作、應用等,注重在理性提煉中深刻感知“和諧”之美。和西方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相比,中國的和諧內涵有著質的區別,注重在“風”、“氣”的作用下,實現整體上的和諧,而不是借助具體化的數實現和諧。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的異同點不僅僅體現在和諧方面,“意境”、“情理”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這是中西方音樂審美精神最高境界,但二者也有著巨大的區別。就意境而言,是指借助藝術傳達主體內心觀念、心理動態變化等,并不僅僅是呈現外在世界。就情理來說,屬于“情”“理”二者的巧妙融合,重現多樣化現實情感的基礎上,客觀表達現實生活中各種思想觀念,也就是說,“我心-美”之間的關系是意境的關注點,而“世界-美”之間的關系才是情理的關注點。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中西方審美觀念明顯不同,在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方面,實體、形式都是西方關注的焦點,而中國更加注重“意”,而不是所謂的“形”。在文化發展歷程中,中國文化注重以生命為本,而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發展中更加關注理性、感性二者巧妙融合,音樂靈魂屬于生命之外的一種超越,但更注重借助意境,客觀呈現音樂之美。西方音樂美學基本思想中更傾向于情理,在重現現實生活情感的基礎上,表達自身現實思想情感,遵循現實規律的基礎上,模仿音樂作品。和中國的意境相比,西方的情理并不相同,注重音樂作品與主體情感、外在現實之間的聯系,關注事物自身具有的審美情感等。在音樂美學思想方面,中國并不關注事物所具有的精神基礎。同時,在音樂創作過程中,音樂創作者極易被現實生活所影響,會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獲取音樂方面的情感體驗。在中國音樂方面,音樂創作者并不需要進入到作品思想內核中,只需要巧妙利用創新元素、音樂創作技巧、方法等,科學創作音樂作品,將自身情感、人生經驗等巧妙融入到音樂作品中,有效豐富音樂作品內涵,使其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只需要多層次深化體驗、感悟音樂作品,也就是說,對音樂作品產生的感悟和音樂創作者自身具有的人生經驗息息相關。在欣賞音樂作品過程中,并不需要音樂欣賞者都能全面、深入準確理解音樂作品,讀懂各類音樂作品,只需要掌握音樂作品內容以及主題便可。在創作西方音樂過程中,創作者需要多角度入手,巧妙走進音樂作品思想內核,巧妙利用模仿手段以及其他音樂創作手段,去呈現音樂作品下的現實生活場景,能夠有效激活欣賞者已有的經驗、記憶,深刻體會音樂創作者借助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與其產生心靈上的碰撞上。西方音樂要求音樂欣賞者要在感動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有全新的認識或者更好地進入音樂基本思想內核中,準確把握音樂作品內容、風格等,更好地走進音樂作品,讀懂音樂作品。
在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中,都蘊含著豐富的音樂文化精神,這是因為藝術、文化二者密切相關,藝術屬于特定文化發展浪潮中的必然產物。在藝術發展過程中,無法離開文化這一基礎,否則,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將無法呈現出來,不利于藝術走上長遠發展道路。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中西方都必須根據美學思想,進行全面、深入挖掘,客觀呈現其具有的關鍵性文化精神,體現在多個方面,美善相樂、多用說便是其中之一。
在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方面,中西方很早便大力發展抒情以及造型藝術。在中國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方面,不斷受到“天人合一”這一重大思想不同程度的影響,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強調音樂與社會、倫理二者方面的聯系,人際關系也不例外,音樂要和諧,能夠和世間萬物相融,古代雅樂、新時期農村葬禮音樂等都是和諧文化思想的客觀呈現。在古代,儒家、道家都注重至善至美境界的營造,注重善美相樂,以孔子為例,音樂是其所喜愛的,重視音樂的發展,這是因為在“仁-禮”思想觀念中,禮樂文化有著相同的內涵,音樂被賦予了多樣化的功能,比如,政治、宗教。在孔子眼里,審美、功利二者處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盡善盡美”思想。在這一時期,荀子提出了“美善相樂”的觀點 ,認為音樂這門藝術具有教化功能,和孔子的“盡善盡美”思想極為相似,二者都是對中國核心文化精神下的審美價值觀。同時,在西方音樂美術思想多方面,“多用說”是其關鍵性文化精神,這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在他眼里,藝術是一門創造性科學,音樂文化價值體現多個方面,教育等。亞里士多德肯定了音樂這門藝術所具有的價值,模仿藝術體現在不同方面,悲劇、史詩等,具有一定的現實功能,利于欣賞者更好地認知音樂。同時,音樂這門藝術還具有特殊化功能,比如,凈化功能,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這是西方音樂美學基本思想中“多用說”關鍵性文化精神的呈現。
在發展音樂美學基本思想過程中,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中西方在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方面的異同點,多層次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核心文化精神。研究者要根據關鍵性文化精神,深入研究中國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準確把握其具有的精髓,“和諧”、“意境”等,準確把握重要的思想觀念,“美善相樂”、“內向自娛”,了解不同時期人類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觀念、審美習慣等,客觀歸納、總結我國傳統音樂美學基本思想以及文化精神,為以后的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研究、音樂作品創作等提供良好的素材,促使新時期不同層次社會大眾全方位正確認識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更好地認識、欣賞音樂作品,創作者能夠巧妙應用音樂美學基本思想,借助創新元素,創作多樣化的音樂作品。
總而言之,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有著深遠的意義,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尤為重要。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在和諧、情理、意境等方面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需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對比、分析中西音樂美學基本思想,準確把握二者在多方面的異同點,要采取多樣化措施,借鑒西方音樂美學基本思想精髓的基礎上,注重優化創新,更好地傳承、發展我國音樂美學基本思想,使其在音樂文化精神關照下不斷展現時代特色,在傳統、現代元素作用,不斷彰顯我國音樂美學基本思想價值,促進我國音樂事業進一步發展,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
[1]黃宗權.對音樂美學研究引入人類學方法的理論思考——兼談多元音樂美學構建的社會文化觀照[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4(02):50-56,161-162.
[2]宋瑾.說的哲學與做的哲學及其他——略說中西音樂美學[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904:22-30.
[3]馮長春,李明輝.移植·嬗變·失落——建國十七年蘇聯音樂美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與受容[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03):100-111.
[4]居其宏.我國新音樂發展戰略的設計師和先行者——蕭友梅音樂思想與創作教育實踐的跨世紀回望[J].音樂探索,2012(01):7-21.[2017-08-11].
[5]刁生虎,王喜英.美學的多樣性、全球性與民族性——第十八屆世界美學大會綜述[J].高校社科動態,2011(06):7-19.
[6]楊和平.感性的體驗理性的表達——新中國音樂美學研究60年[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04):349-364.
[7]何艷珊.“水”與“火”的交響——美學視域下的中西音樂融合問題[J].人民音樂,2014(05):64-67.
J60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