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璐璐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0
國際視野下我國教師專業標準的思考
段璐璐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00
優秀的教師隊伍的篩選與培養對于振興國家至關重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紛紛為處于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研制和修訂一系列教師專業標準。經過30多年的開發與修改,許多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師專業標準體系。本文基于國際視角,通過對英國、美國、日本教師專業標準進行概述,為我們理解教師專業發展及其范疇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為我國研制教師專業標準提供啟示與借鑒。
國際教師;專業標準;比較研究
(一)英國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
英國從教師的專業素質、專業知識與理解和專業技能三方面將教師專業標準分為五個等級:合格教師、普通教師、資深教師、優秀教師和高級技能教師。其中,教師的專業素質包括師生關系、專業職責意識、交流合作精神和對自己專業發展的規劃等等;專業知識包括所教學科的知識內容、相關教法、課程框架、管理策略、識字、算數和信息通信技術,相關法律等等;專業技能包括教學計劃、監督計劃與反饋、教學總結、學習氛圍的調整、集體協作的精神等等。
(二)美國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社會,是教育分權制的國家,其教師專業標準具有多樣性,教師專業標準從級別劃分可分為國家層面和州層面;從學科劃分,可分為數學、語文等各類學科教師專業標準;從教育階段劃分,又可分為幼兒、小學、初中等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師專業標準。由于不同標準涉及的的對象不同,標準的內容側重點也不同,但總體來看,這些不同的標準具有相同核心標準,即學科內容、教學方法、反思教學、了解學生。
(三)日本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
盡管日本的教育專家們一直以來都致力于教師專業標準的研發,但是目前為止,規?;难邪l仍只存在于小范圍的團體當中,現以日本信州大學研發成果為例研究日本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內容,內容包括教學科目內容、孩子的成長、應對學習者的多樣性、教學方法、學習環境與信息、交流、指導計劃、評價、自我反思和專業發展、共同合作、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倫理觀、同事關系這13項一級指標來衡量教師是否達到了專業標準。
(一)注重教師具備高尚的師德
“師德為先”是我國教師專業標準中最具“中國特色”的追求,彰顯了我國教師專業道德在我國教師專業標準中的重要性,我國關于教師職業道德進行了多次討論和修訂,在2008年頒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明確提出愛”與“責任是貫穿師德的核心和靈魂。而師德在其他國家的專業標準中幾乎未曾提及,相比之下,他們更關注的是教師的業務能力。從這一點看,我國教師作為普通公民要履行跟其他國家教師們一樣的社會道德義務,除此之外還得擔負為人師表的特殊道德義務。
(二)注重教師具備完整的知識素養
各國的教師專業標準都強調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底蘊和各學科知識,對教師應該具備的基礎綜合知識敘述的也比較細致。由于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環境下,學生的知識信息來源渠道越來越豐富,越有可能提出涉及各門各類腦洞大開的問題,教師若想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僅對本專業的知識邏輯結構體系、教育學心理學等做到了如指掌已然不夠,必須同時具備厚實廣博的知識功底,廣泛涉獵、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知識激增時代對教師知識結構的需要。
(三)注重教師具備實踐能力
雖然一個專業的大部分知識基礎是由學者們發展起來,實踐能力建基于知識,但是知識只有被應用于實踐并得到證實與升華才會成為“專業知識”。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就是教師專業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各國的教師專業標準包括我國都非常重視教師實踐能力。它大體可以分為教學能力,育人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幾個方面。
(一)應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
自從終身學習的理念提出后,在各國尤其是英、美、日得到了極高的重視和積極的實踐。當代社會知識量激增,陳舊率加快,教師必須時刻學習新知識,培養新能力,并把這些積極的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工作中。除此之外,比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不斷自我更新并學以致用的良好學習習慣,以及獨立獲取、掌握知識的本領。
(二)應強調教師發展的階段性
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每個時期關注的焦點都不同,處于關注生存階段的教師一般是新手教師,他們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于處理人際關系或者管理學生;當新教師適應了新的教學崗位后會將注意力轉移到教學工作質量上來,如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關心班集體的建設等;達到關心學生階段的教師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由此可知,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關注重點和需要,因此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及其特征,把握每個階段專業發展的內涵、特點與要求,一定可以大大的幫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質以及改進教師教育體制。
(三)應將教師專業標準作為教師評價標準
現如今我國教師評價制度體系都是通過招考考出“好老師”,雖然我國正在嘗試用各種制度與技術來彌補教師評價的不足,如將教師資格考試上升為“國考”、打破教師“終身制”等,但是仍擋不住社會各界對教師評價制度的質疑。由于教師這個職業與社會分工下的其他職業相比是特殊的,教師的勞動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而是以學生為中介實現勞動的價值。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千差萬別的人,教師勞動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并且培養人才的周期比較長,教師需要付出長期大量的勞動之后才能見到成效。所以單靠考試成績不足以成為評價教師的準繩,而教師專業標準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范,在職業道德、系統知識以及專業技能各方面都有詳細的要求,因此使教師專業標準作為教師評價標準,能更科學的評價教師的作用。
[1]熊建輝.構建我國教師專業標準的思考:國際比較的視角[J].教師教育,2008(9).
[2]孫曉妍.教師專業化背景下我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基于教育政策內容分析的視角[D].沈陽師范大學,2009.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