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宏 劉瑞強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足球裁判員基本素質的探究
華 宏*劉瑞強*
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我國三級職業足球聯賽有序運行,呈現出中超聯賽再度升溫、中甲聯賽回暖、中乙聯賽趨于穩定的特點。這也是中國足球改革后的幾大亮點。然而在中超、中甲及中乙等比賽中裁判員出現“漏判”“錯判”“反判”等錯誤性判罰屢見不鮮。所以針對以上問題,我將從裁判員具備哪些素質的角度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為裁判員執法工作貢獻綿薄之力。
裁判員;基本素質;問題
隨著競賽規則的出現,現代足球運動中裁判員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足球裁判多半穿黑色服裝,因此經常被稱為“黑色法官”。作為足球場上的“法官”,他變成為了“法律文化”的體現者和執行者,因此必須具備三項素質:思想品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一)崇尚的事業心
崇尚的事業心是指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的奮斗精神和熱愛工作的基本素養,希望取得良好成績的積極心理狀態,足球裁判員應具有強烈的事業心,熱愛足球運動,敢于獻身足球裁判工作,足球裁判員承擔足球規則給予他的權力和義務。
(二)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廉潔、公正、嚴肅、認真、嚴格、準確”十二個字生動形象及準確的概括了足球裁判員工作的基本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裁判員的判罰結果直接影響著比賽的走向,甚至可以改變比賽的結果。
身體素質主要是指人體在肌肉活動中所表現的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機能能力。目前,隨著足球技戰術發展的日益成熟,要求運動員做的及時,就近,快速的就地反搶。然而足球裁判員作為足球比賽中必不可少的成員之一,運動強度也隨之提高,因此,作為一名足球裁判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一)耐力素質
良好的耐力素質指機體在較長的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根據數據統計得出,2015年中國足協超級聯賽平均每場比賽中,裁判員跑動的距離約為8000-11000米。并且國際足聯還把裁判員的執法年齡從45歲降到42歲,目的就是讓裁判員可以擁有充沛的體能來完成足球執法工作。從近幾年足球裁判員隊員的發展趨勢來看,足球裁判員的身體素質不亞與職業運動員。目前足球裁判員體能測試的方法是,6個40米的沖刺跑和間歇跑(跑150米,走50米,10圈為及格)。
(二)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尤其足球裁判員在比賽中球權轉換過程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反應速度是人體對各種刺激發生反應的快慢,當足球比賽有突發事件發生時,第一裁判員應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進行裁決。其次位移速度是周期性運動中人體通過一定距離的最短時間,也是裁判員應具備的硬性條件。因此要求裁判員在平常訓練中要經常進行反應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練習,例如12min跑、10-20米變速跑、側身協調性反應練習等。
(三)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指人體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多種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在運動中的綜合表現。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及其分析綜合能力,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好,興奮與抑制轉換得快,才能使機體在內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迅速作出判斷和反應,并及時調整或修正動作,裁判員在執法過程中應具備良好的感覺機能,表現為動作準確,反應變換迅速。
從體育心理學角度講:心理素質包括即良好的個性特征及信心,平穩的心態,及堅強的意志品質,然而足球裁判除了應有強烈的事業心,崇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身體素質,還應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
(一)良好的個性特征
足球裁判員應表現自己獨特的個性,而不是順風倒,要從裁判法的角度出發表現出自信,不怕困難,心態穩定,執法思維清晰,執法過程中動作敏捷靈活,行動果斷,特別要根據場上實際情況善于變通,并且具有創造性發揮或超水平的發揮。從而讓比賽能更加流暢的進行。
(二)平穩的心態
裁判員應始終保持沉穩、冷靜的心態,因為裁判員受到各個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影響,因此裁判員在臨場制裁過程中,應始終保持沉穩冷靜,平穩的心態,嚴格執裁,準確判斷,確保比賽的公平公正。
(三)意志品質
在足球比賽過程中裁判員會遇到很多突如其來的事件,在執法過程中受到主場球迷的語言干擾,在場球員的語言和肢體動作的干擾。所以,這對足球裁判員的意志品質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對意志決策的果斷性與意志的自制性兩個方面顯得更為突出。
足球裁判員應該堅持不斷的深入學習和積極總結研究足球運動的發展規律,明確足球技戰術發展的新方向,以便準確的理解和判罰足球比賽中出現的犯規行為。并且應該加強足球裁判員的選拔與培訓工作,中國足球協會因多舉辦裁判員的培訓班,加強裁判員的業務能力。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具有優秀職業道德及精湛業務能力的足球裁判員將再次出現在足球賽場上。
[1]鄭維銘,劉樹謙,張伯欽.從教為師之道[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4-26.
[2]劉建平等.試論體育裁判與法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6):130.
[3]曹鏡鑒,何志林.足球裁判必讀[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53-54.
[4]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67-168.
[5]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88-189.
[6]華厚杰.湖北省足球裁判隊伍現狀與改革對策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14.
[7]黃翔岳等.體育運動心理學[M].廣州:廣東出版社,1986.
[8]斯力格.足球競賽裁判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52-180.
華宏(1963-),男,漢族,遼寧鞍山人,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理論與實踐;劉瑞強(1991-),男,漢族,河南洛陽人,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