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貴翔 西京學院
“視覺傳達”實現的主要方式就是“看”,人們通過這種形式,實現對語言交流之中存在欠缺的有效完善,突破語言交流的“瓶頸”,成為一種特有的媒介。在“圖形、圖像”交流、溝通的基礎之上,視覺傳達實現對交流內容以及形式上的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地豐富了不同族群、地域的人們進行相互間的溝通渠道,促進彼此之間有效地理解以及互動。以“視覺符號”作為視覺傳達的具體形式,是媒體對于“視覺傳達”的具體體現形式[1]。
在視覺傳達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過程之中,其對媒體的實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在視覺傳達過程之中,所運用的“視覺語言”,對于海量信息的傳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加之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其發展的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視覺語言發展過程之中,由相對“簡陋的”二維過渡到更高的三維空間,其中對于文字的識別率、文字的可讀性以及速度、韻律等因素成為其發展演變的重要考慮方面。視覺傳達作為單一的語言表達已經不能完全地滿足廣大受眾在心理和生理感受上的需求,在新媒體傳播興起的背景之下,視覺傳播得到了進一步的迅猛發展,它的整合創新對道德層面和審美價值及人文關懷是新媒體精神內涵的具體體現。
從機制層面來看,視覺傳達憑借視覺媒介為載體,利用新的學術概念具體地傳遞出一種真實世界的信息,從而體現出設計之美。在手機APP蓬勃發展的今天,對其發展的空間實現了進一步拓展,形成了其產品和商業模式的更新,更加適合國際化的發展需求。基于新媒體的設計思路,能夠實現視覺傳達途徑的優化,有效增強其市場競爭力[2]。
視覺的傳達基于視覺媒介。在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通過不斷的創新發展,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視覺傳達以廣告為基本的傳播形式,在電視、網絡廣告以及微信公眾號等具體的交互平臺上,實現對廣大受眾數以海量的信息傳達。在以新媒體為物質媒介的視覺傳達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轉碼過程,而是通過對圖文圖像、音視頻以及動漫動畫等的靈活運用以及組合,相互融合滲透、組合,實現統一,有效地促進了信息于交互式數字平臺上的傳播,豐富了其傳播的途徑。
視覺傳達的基本形式是以美術方式將傳達的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廣大受眾對于傳播信息的接收以及理解。以文字、符號以及色彩為表象,實現信息傳遞的本質,過程之中實現信息傳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新媒體數字化為發展動力,視覺傳達的方式和內容均有長足的進步,更加趨于精細化的發展。多樣化和人性化的傳播方式和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商業所接受。
所謂的“視覺傳達”,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在其傳達過程中,需要綜合地考慮到各種要素,如視覺傳達的受眾人群、傳達的時間、傳遞的條件以及對于廣大受眾心理造成的影響等。在傳達過程中,要本著傳達主體和信息本身價值的高度統一,這也是視覺傳達的終極目標,以全面實現視覺傳達和新媒體的價值[3]。在終極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主要依賴新媒體科技以及互聯網交互平臺,達成傳達者和受眾之間商業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所以,新媒體有效價值的參考就是視覺傳達價值的對等體現。
視覺傳達在其發展過程中,要保證其鮮活的“生命力”,而其生命力保證的基本條件是其原創性,其平面圖形對于原創性的重視,變相地對于“原創性”抄襲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利于個體或團體進行獨立設計,這就要求視覺傳達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要積極地吸納時代性內容。
視覺傳達在其發展過程之中,形成了一定的因果聯系,是視覺傳達所具備的特定的更迭效應,視覺傳達在一定的特定空間范圍內,在傳達與反饋之間產生一定的連鎖效應。它的效應變化發展在新媒體主流中也隨之發展,視覺傳達的概念也在其發展中發生了相應的蛻變。在信息時代全面爆發的當今社會,手機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視覺傳達的載體,雖然在手機信息視覺傳達的畫面以及質感范疇存在著鮮明的個體差異,但也沒有影響到廣告信息的蓬勃發展。無線網絡平臺的興起,進一步拓展了視覺傳達的時空感,為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4]。
新媒體的生命周期決定了其價值所在,視覺傳達亦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在其發展演變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涌現出新的層次,故而,遵循視覺傳達的核心價值是其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實現視覺傳達與新媒體生命力的完美融合,才能使視覺傳達在新媒體發展的市場競爭力得到有效的保證,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全面爆發,給視覺傳達設計與新媒體形式的全面、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與契機,視覺傳達儼然成為大眾消費的最終平臺,同時對于廣告視覺傳達效果的全面發揮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新媒體視覺傳達設計作為全新的發展領域,吸納新媒體技術,使其原創性得到有效的彰顯,實現了新媒體技術的暈輪效用和新媒體技術的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 劉海婷.新媒體語境下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的發展趨勢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4.
[2] 單禹.主流類型商業體制下狡黠的空間策略——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家庭情節劇空間呈現策略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4,(05):70-79.
[3] 高虹.新媒體語境下網絡新聞媒體的視覺傳達探究[J].科技傳播,2015,7(13):74-75+77.
[4] 李達林.“舊媒體”與“新媒體”——視覺傳達概念下平面設計的生存現狀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0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