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莉
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
青少年恥感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
梅 莉
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在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中,青少年的恥感意識培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雖然大家都非常重視青少年的恥德教育,但在這個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通過四個方面對青少年恥感教育問題的對策進行了闡述。
青少年;恥感;恥感教育
(一)目前成績
1.青少年的恥感意識有所提高
在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建設中,青少年的恥感意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社會氛圍呈現出大家都具備基本的恥感觀念,面對社會中的無恥現象,人人都能正確判斷,做出相應的斗爭。
2.恥感教育的范圍有所擴大
眾所周知,學校、家庭、社會等等都有向青少年進行恥感教育的責任。在校園里,學校通過各種活動、宣傳、榜樣示范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等方式,對青少年進行知恥明辱的灌輸。而且,當前家長的思想文化水準都有明顯提高,家長都理解言傳身教的重要性。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貫徹,社會上對恥感的宣傳也更廣泛和深入。
3.個體基本具有恥感
當今社會強調以人為本,人人都有基本自尊。而學校更是注重培育青少年的榮辱意識,使得青少年都自尊自愛。而恥感教育則使青少年的榮譽感和恥辱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存在問題
青少年承載著社會的未來,他們的恥感意識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觀念。雖然社會有關注對青少年的恥感教育,但是我們也面臨了一些問題。
1.教育者自身素質不達標
教師是青少年的引路人,是進行青少年恥感教育的實施者,教師的觀念對青少年具有重大的影響。受文化多元化的影響,教師的很多觀念也被沖擊和刷新,這當中有一些意志不夠堅定的人,他們便對很多無恥現象表現得比較麻木,這樣自然無法很好地對青少年進行恥感教育。
2.青少年認知水平不夠
同樣的,文化多元化的沖擊對青少年的影響更大,因為他們還處于一個學習與摸索的時期,還不能夠對社會有著清醒的認知。從根本上說,這是因為青少年缺乏對恥辱的正確認識。
3.教育目的過于抽象
當前學校對青少年進行恥感教育時,目的一般都過于抽象,直接用社會主義的相關理論來對青少年進行教育,脫離實際的問題十分嚴重。
4.教育方法比較單一
學校的教育方法都是課堂教學,老師只對學生進行理論講授,并沒有和實際聯系緊密。即使有實踐課的部分,都是草草應付了事,并沒有讓學生在行動上做到榮辱分明。青少年在理論上的學習并不能代表他們在行動上也能一致。知道不等于做到。
5.教育環境封閉落后
學校的教育環境一般都比較封閉落后。要使青少年的恥感教育落實到位,必須改善他們的教育環境。而且青少年的恥感教育并不應只有在學校進行,社會、家庭等等都應加入其中,給青少年改善一個完整的教育環境。
6.教育制度落后
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大多單調落后,一般的教育過程和方法都流于形式,而且目標都比較假大空,沒有與實際相連系的具體衡量標準。
(一)社會層面
社會這個總體大環境對所有人的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大家的恥辱觀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而青少年也是社會中的一員,因此,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恥感教育也是十分關鍵的。我們要加強青少年的恥感教育,必然要有一個有益的社會環境。
第一,要發揮網絡媒體的傳播導向作用,構建一個知恥明辱的社會環境。當今社會,網絡不斷發展,很多新平臺的出現給了我們進行恥感教育的機會。
第二,要發揮法律的作用,用法律來約束一些無恥現象的發展。首先要加強青少年的法律知識,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觸犯法律的,并且知道觸犯法律的后果,不能知法犯法。
(二)學校層面
學校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場所,更是青少年進行恥感教育的基本。學校的老師、環境、教學過程、目標等都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產生影響。
第一,教育目標要合理和具體。對青少年進行恥感教育要與實際相聯系,不能過于抽象和泛泛而談,且目標要合理,不能要求過高或過低。學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即要對學生們有總體的要求,又要考慮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第二,要改變單一落后的教育方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青少年的恥感教育效果并不明顯。應將單調的課堂教授改為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首先,改變唯分數論的學習氛圍,其次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最后,校園文化建設要秉持開放態度,與其他學校進行交流與合作。
(三)家庭層面
家庭對青少年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不可磨滅的影響。家庭教育是開展恥感教育一個重要環節,對青少年樹立恥感意識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對其一生都有影響。
第一,要懂得融會貫通,改變單一的方法,用各種方法進行恥感意識的培養,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首先,家長應該按照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實施教育,不要一味的重視成績,也應加強思想教育;其次,家長不應一味地溺愛孩子,替孩子包辦一切,要懂得適當的放手。
第二,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影響。對青少年的恥感教育如果只是一味的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效果可能不會太見效。
(四)個人層面
首先,青少年要懂得自我認識。對自我的認識能夠加深恥感教育,它能提高青少年對自己目前道德水平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的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
其次,青少年要懂得自我批評。在自我認識基礎上,對自己進行認識與評價后,才能知道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然后進行自我反省與批評,并將進行及時改正。
最后,青少年要學會自我實踐。認識與批評的最終目的是實踐,青少年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將所聽所看所學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和優良習慣。
[1]舍勒.論害羞與羞感[A].價值的顛覆[C].北京:三聯書店,1997.
[2]趙平安,高猛.恥感的雙向度與公民道德建構[J].江西社會科學,2008(10).
[3]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三聯書店,2004(1).
[4]李亦園,楊國樞.中國人的性格[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5]沙蓮香.恥感作為一種心理現象[J].道德與文明,2008(1).
*寧波大學研究生“求真”科研創新基金資助“青少年恥感教育研究”。
D
A
1006-0049-(2017)14-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