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若曦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四川 成都 610000
?
淺析三河壩戰役對現代軍隊建設的重要意義
崔若曦*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四川 成都 610000
三河壩戰役是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黨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一次重大抗爭,在八一南昌起義中是一次極具戰略意義與戰略地位的戰斗,是與國民黨鏖戰的朱德率領的八一起義軍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轉變軍事戰略的關鍵點,為戰爭形式從正規戰向游擊戰的戰略轉變奠定了基礎,并為黨和中國革命保存并造就了一批重要的軍事骨干,在黨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史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河壩戰役;朱德;軍隊建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大批共產黨人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加之中共黨內陳獨秀的右傾錯誤,致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遭受重大打擊。生死存亡之際,中共中央決定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以挽救革命形勢。
抗爭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情鎮壓,三河壩分兵后,八一起義軍主力兩萬余人分批撤離南昌,朱德率領部分兵力留守當地,阻敵抄襲起義軍主力后路。國民黨錢大鈞率軍直撲三河壩,自此,異常激烈的三河壩戰役打響了。
三河壩是座落在三水交匯處的兵家必爭之地,朱德憑借韓江天險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在敵眾我寡、四面夾擊的情況下,指揮部決定“次第掩護,逐步撤退”。
從三河壩撤離的起義部隊撤至饒平茂芝后,緊急召開了軍事會議,充分吸取了南昌起義的經驗教訓后,朱德審時度勢,果斷作出了“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正確戰略決策,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由城市轉向農村的探索與實踐。
茂芝會議并沒能完全解決部隊潰敗渙散的局面,沒有基本隊伍、尚未建立起威信的朱德,在革命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發誓要為中國革命保存力量,毅然決然地發起了著名的“贛南三整”。天心圩整頓部隊,重傷的朱德決心革命的信念與必勝的信心感動了潰散的士兵,凝聚了軍心;大余整編,整頓軍隊和黨組織,開始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崇義上堡整訓,開展群眾工作、創建根據地想法的提出則開辟了中國根據地建設理論的先河。
(一)三河壩戰役是軍民聯合起來共同抗擊國民黨反動力量的光輝典范
三河壩戰役中,當地各革命組織力量都積極支援和參加戰斗,以高漲的革命熱情和滾燙的革命熱血奮力為起義軍運送物資和搶救傷員,充分利用對地形地勢的熟悉為起義軍探查軍情、傳遞情報,群眾對反動力量的積極抗爭為支援起義軍保衛三河壩作出了巨大貢獻,成為軍民聯合、配合默契,共同抗擊國民黨反動力量的光輝典范。
(二)三河壩戰役是中國革命實現道路轉變與軍事戰略轉變的關鍵節點
起義部隊到達茂芝后,決心要“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朱德用自己堅定的政治信念、深邃的戰略眼光決定“我們應當到農村去,不應當去打大城市”①,以實事求是的革命精神,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由城市向農村轉變的初步探索,并在士兵數量極度銳減的狀況下提出“打游擊戰”的設想,開始了從正規戰到游擊戰的重大軍事戰略轉變。
(三)三河壩戰役為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保存了核心戰斗力量
南昌起義軍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計有“朱部二千余人,湘南農軍八千余人,毛部千余人,袁王各三百人”。②中國共產黨從此有了自己真正的軍隊——中國工農紅軍,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壯大及鞏固提供了力量保障,成為中國革命復興的依靠和希望。
(一)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掌舵軍隊、團結士兵的核心作用
1.軍隊的領導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政治立場,自覺做黨的路線的實踐人
“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③確保理想信念的堅定,軍隊的領導干部就要時刻保證熱血男兒的錚錚鐵骨,時刻保證有志青年的熱血方剛,就要時刻都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培養高度的信念自覺和歷史自覺,果斷、干凈地肅清共產主義“烏有論”和“虛無論”,自覺踐行“四個全面”戰略總布局下的“中國方案”。
2.軍隊的領導干部要做好領頭雁,當好掌舵人,起到“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軍隊的領導干部要自覺踐行黨的方針政策,把“八項規定”當作自己的人生戒律,并做到嚴格遵守,為士兵立起信號塔和標桿尺,做好領頭雁,當好掌舵人。在工作崗位上要敢于發揮的自己的光和熱,做一個有政治擔當、職責擔當、實力擔當、資格擔當的好
干部,“立政德”、“樹官德”,發揮“元德”、“帥德”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操守,做到擔任不誤、擔難不卻、擔險不懼、擔屈不計,發揮黨的團結集體的核心作用。
(二)不斷加強官兵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政治覺悟與整體戰斗力
1.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政治性、時代性和職業性
軍隊作為國家的政治武裝,“聽黨指揮”是對黨和人民的鄭重承諾,必須要牢牢把握住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確保官兵對黨的絕對忠誠,以鑄軍魂。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與發展,必須緊緊圍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和世界新軍事革命的發展情況,用現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教育官兵、用現代軍人情操感染官兵,確保其“思想政治上特別純潔、特別過硬、特別堅定”④,以高度的凝聚力和頑強的戰斗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2.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心理疏導、堅持以人為本
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難點是對官兵的心理疏導。對于基層官兵而言,進行心理疏導時要考慮到青年官兵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多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對官兵進行啟發誘導,以保證其世界觀的正確形成與健康發展。必須注意的是,政治教育是提升戰斗力的重要方式,而不是個人發號令、泄私憤的“舞臺”。要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來傾聽、了解官兵的心聲和要求,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得到充分尊重,從而增強對軍營的歸屬感以及作為軍人的使命感。
(三)充分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關系
1.部隊的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密切同官兵的聯系對基層士兵的生活情況、作戰訓練計劃的了解程度是考察部隊領導干部與官兵密切情況的重要標準,一名優秀的部隊領導干部,不僅能制定出色的作戰計劃、指揮出色的戰役,還應該把士兵真真切切地放在心中。領導干部要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兄弟姐妹,實實在在地深入基層,傾聽基層士兵的心聲。同時,要大力發揚民主,擴寬民主渠道,讓士兵有地方可講、有話能講、有話敢講。要加大官兵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定期對黨員干部進行評議,使部隊的監督體系逐步規范化,真正把領導干部與士兵聯系到一起。
2.官兵要自覺樹立“為人民服務”、軍民團結的大局意識
首先,官兵要正視自己服兵役的動機,當舉起拳頭誓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那一刻,肩上就擔負著國家、黨和人民所賦予的責任與擔當,隨時都要有為國家安全事業獻身、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小我的精神準備。其次,要充分認識到群眾路線是人民軍隊的根本路線,服務人民是軍隊的最高價值訴求與體現。在任何時期,軍民之間的根本利益始終是一致的,廣大官兵要從軍民團結的大局出發,思想上、政治上時刻與群眾保持同一,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建立親密和諧的軍民關系。
[ 注 釋 ]
①朱德.在編寫紅軍一軍團史座談會上的講話(1944).中共梅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三河壩戰役史料選編,1992,9:46.
②陳毅.關于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1929年9月1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5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751.
③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④習近平.<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全面加強部隊建設>的講話(2013年7月29日).
崔若曦(1991-),女,漢族,中共四川省委黨校,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D231;K
A
1006-0049-(2017)14-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