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聰聰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
供給側改革下集體建設用地供給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亢聰聰*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當前,我國農村在很多方面制約了集體建設用地的供應。例如:我國土地制度的約束、集體建設用地產權關系的模糊以及與集體建設用地相關的配套制度的不健全都阻礙了集體建設用地的供應。因此,本文將結合我國當前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分析當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供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應的解決措施。
集體建設用地供給;供給側改革;解決措施
(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概念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是指由農村基層政權組織或者農村各級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以及農村居民個人投資,依據農村建設規劃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依法使用的農村集體土地,是用于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原有的建設用地和經批準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的農用地。
(一)土地制度的制約
我國的土地制度對土地供給的制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嚴格控制耕地轉建設用地,要占用耕地必須經過批準。這就表明,在不到20%適合搞建設的土地中,超過80%的耕地是不能被占用的。這樣的話,用于建設的土地只占20%中的20%。二是城鄉二元的土地制度,即城市土地是國有,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導致集體建設用地無法像國有建設用地一樣自由流轉,這種制度阻礙了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以上兩個方面阻礙了集體建設用地的供給。[1]
(二)集體建設用地產權關系模糊
一是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權利不清。法律規定農村土地屬于集體所有,但對所有權主體使用、管理、處置土地所具有的權利的規定不清楚,所有權的權利還是由政府、集體經濟組織、村民自治組織擁有;二是土地權益關系不清。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主要涉及四個主體即所有權主體、村民自治組織、經濟組織、農民,這四者之間既存在聯系,也存在區別,但目前相關的法律對這方面的規定并不清晰。此外,我國法律在土地產權怎么轉移方面以及四個主體如何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方面也缺乏相關的依據。由于產權關系的模糊,給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確權造成了影響,從而影響了集體建設用地的供給。[2]
(三)相關的配套制度不健全
對于與集體建設用地相關的配套制度的不健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缺乏與集體建設用地供給相適應的政府監督管理機制。當前,我國的政府監督管理機制主要是與國有建設用地相適應。由于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在所有權主體、供應主體方面不同,因此現在的政府監督管理機制不與集體建設用地相適應。第二是在金融方面的改革也與集體建設用地關于的金融方面不契合。現在集體建設用地既不能單獨抵押融資,也不能作為資產進行融資,給集體建設用地的供應造成了影響。第三是稅收方面的不配套。尤其是在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方面,對于采用多大稅率、征稅的基礎是多少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由于配套制度的不健全,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受到了影響,從而阻礙了集體建設用地的供給。
(一)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前提是對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價格進行規定,確定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價格。此外,還應根據國有建設用地市場交易的相關原則來制定集體建設用地在市場中交易的相關原則。除此之外,還應對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進行登記,以便更好地保護供給方和需求方的利益。[3]
(二)建立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制度
集體建設用地在流轉后會形成流轉收益。那么,流轉收益如何分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流轉收益主要涉及的主體有三個即國家、集體、個人。因此,首先應建立一個兼顧三個主體的分配制度。其次,還應對集體組織內部的流轉收益分配建立制度。此外,還可以總結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的經驗,從經驗中總結流轉收益的分配方法。通過以上措施,可以為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的分配奠定基礎。除此之外,還必須對與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相關的稅收制度和金融方面的改革進行完善。[3]
(三)完善集體建設用地產權制度
要對集體建設用地產權制度進行完善,就必須賦予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同等的權利,不僅要明確集體土地享有出讓、租賃、轉讓、入股、抵押的權利,還要清楚與集體建設用地相關的權利與權益。另外,還要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分類進行登記,落實相關的用益物權,以便更好地保證供應方和需求方的合法權益。此外,還必須明確進入市場交易的集體建設用地應該承擔的納稅義務及其他有關的義務,并探索其義務實現的主要形式。[4]
當前我國的經濟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對建設用地的需求還是很大的,擺在我們面前并且急需解決的問題是讓集體建設用地成為土地市場上可交易的要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對集體建設用地的供給進行改革。因為這樣做不僅能增加農民的收益和財產權益,為農村集體經濟增添資產,還能夠緩解城鎮建設過程中土地供給不足的現象以及打破城鄉土地的二元結構。因此,國家應將集體建設用地放入市場中,讓市場對土地資源進行配置。
[1]張占斌.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M].人民出版社,2016.
[2]鄭凌志.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3]楊紅.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分配探析[J].中國土地,2016(9).
[4]錢忠好,冀縣卿.中國農地流轉現狀及其政策改進——基于江蘇、廣西、湖北、黑龍江四省(區)調查數據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6(2).
亢聰聰(1992-),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與評估。
F
A
1006-0049-(2017)14-0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