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華 祖 運
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
從“國家間關系”的分析層次分析中國推動亞投行成立的原因
廖文華*祖 運
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本文結合國家間關系的內容對中國推動亞投行成立的原因作了四個層次的分析:首先是基于實際的機遇把握與國家實力的重新定義看亞投行成立,繼而是從國家實力的提升的角度看亞投行成立推動,進一步到國家實力表現中的影響力提升作分析,最后是對中國推動亞投行成立在各國協作下利益達成的前景思考。
國家間關系;亞投行;原因分析
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由中國倡議成立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截止至4月15日已經有57個國家加入亞投行。
丘吉爾曾說過:“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國家間關系的互動永遠無法回避利益二字,也唯有清楚國家間關系互動的規律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國家間關系。本文將從“國家間關系”這一分析層次對亞投行成立的原因進行分析。
國家間關系的博弈,是國家間實力的較量。當下國家實力以多種形式出現,而以往對于實力的定義只是強調了其沖突和斗爭的一面,如此將掩蓋了國家的目標而曲解實力的真正內涵,實力歸根結底還是戰勝沖突、克服困難的能力。
就目前形勢而言,中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成立亞投行,不僅能提高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還將通過投資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并獲取巨大的投資收益。巨額外匯儲備和過剩資本使得中國具備了成立亞投行的底氣和條件,與此同時,08年次貸危機以來,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都陷入了這一經濟漩渦,直至2011年仍然處于周期性的調整中,到了2014年才進入復蘇期,而中國幸免于其中,并以較好的發展勢頭持續發展。尤其近年歐美各國大選造成國內動亂的經濟現實,更是中國重新向國際定義國家實力的機遇。在經濟的全面復蘇期,中國以良好的發展態勢引導各國的經濟再發展,得以在解決國家經濟危機這一難題中彰顯自身的實力,坐實中國本質的實力,刷新中國在已有國家間關系中的實力定義。
對于處于國家間關系中國家實力的提升,可以作這樣的邏輯思考:首先,必須存在一個可以展示實力的平臺,其次,通過這一平臺使得實力進一步提升。因此中國在國家間關系中要提升自身的實力,必須要創設一個合適的平臺,而在亞投行成立之前的大范圍的經濟機構,多為美、日等龐大經濟體主導。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或者是一個成員國參與其中,毫無施展的空間,為此,中國必須另辟蹊徑,尋求更寬廣的實力展示平臺。另外,亞投行將結合“一帶一路”的經濟整合戰略運行,作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經濟走廊以及最具潛力的經濟合作帶,中國于其中的輻射范圍可想而知,不僅如此,亞投行以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為宗旨,以加強亞洲國家間的互聯互通為切入點,主動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從而力爭實現“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一目標。中國作為主導國,甚至有利于爭取參與到制定世界經濟規則中去,為中國及世界各國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實力的提升空間不容小覷。
影響力是國家間關系中國家實力的表現。亞投行成立之前,在美日主導的經濟體系中,中國不得不在許多經濟措施中作出讓步,而亞投行成立后,中國才可真正擁有與之抗衡的籌碼,擺脫美日主導經濟體系的束縛,方為走出提升影響力的第一步,因而亞投行的成立對中國在國家間關系的影響力提升具有戰略性意義。
其次,亞投行的成立不單是一個機構的誕生,更是一個力量范圍的出現。在亞投行中重熔再生的國家關系將使聯合的各國產生各大的合力,以全新的面貌標榜著國際新地位,得益于這一層作用,單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將得到提升。
最后,利益化的影響力方式所向披靡。影響力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強迫、威懾和打心理戰。強迫這種違背國際人道的行徑斷然不可取,論威懾也全然不符合國情及歷史現實,唯有通過潛在影響力來提升影響力。亞投行成立后,在亞投行內部,由于利益一體化的利益共榮,中國作為最大的投資方擁有最大的影響力,而且,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國際范圍內都將受到影響,利益所到之處,影響力都將以滾雪球的形式被放大,作為亞投行龍頭的中國,中國的影響力將在國家間關系中得到觀念性的提升。
亞投行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合作組織,而且還是各國的政治投資的合作。其中不乏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是所有成員國都無法回避的。中國最大的誠意莫過于在此中作最大的投資同樣承擔著最大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的是,亞投行的成員中,多為發展中國家,這種在中國倡導下成立的經濟組織對它們來說更多的是具有道義上的價值,真正做到成員國內的協作互利,更有益于形成親密的伙伴合作關系、共同的忠誠感和價值觀以及歸屬感。有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和共同的價值觀和情感,亞投行的政治投資在國家間關系上的利益終極目標將會更順利達成。
任何一個國家舉措都帶著極其明顯的目的性,單純的國家行為不可能存在,國家間關系層面看亞投行的成立,離不開對國家實力、影響力以及國家利益的因素探討。國家間關系的博弈最終的勝利,通過單個國家的能力去實現總是顯得單薄,因而,亞投行的成立既是機遇下的推動,同樣是出于最優化利益均衡的考慮,中國在這一戰略先驅地位,決定著任重而道遠的未來。
[1]金燦榮.亞投行——機遇與責任的復合體[J].國際觀察,2015(05):62-64.
[2]陳尚文.亞投行_推動亞洲互利共贏[N].人民日報,2015(01):1-4.
[3]姚東.亞投行推動國際金融體系積極變革——訪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J].中國金融家,2015(05):49-50.
[4]高峰.人民幣借亞投行挑戰美元[J].戰略連線,2015(05):50-51.
廖文華(1992-),女,漢族,廣東云浮人,廣州大學政治與公民教育學院,2016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
D
A
1006-0049-(2017)14-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