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苑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
淺析“皮格馬利翁效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運用
肖 苑*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其應用的關鍵點在于發揮期望和激勵的作用。將“皮格馬利翁效應”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能促成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能夠激勵自己努力進取。基于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需要我們明確“皮格馬利翁效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以此來把握其具體運用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皮格馬利翁效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運用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①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知識的灌輸,而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極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因此,我們應當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給予更多關注,重視每個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對學生寄予期望、信任和鼓勵,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得以朝向良好的方向發展。“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這樣一種以期望和激勵為本質的心理學現象,我們可以對這一心理現象加以應用,以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經過試驗得以驗證的,因而又稱“羅森塔爾效應”,它起源于古希臘一則神話故事,相傳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非常善于雕刻,有一次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美麗的少女像,長久的陪伴下國王竟對雕像產生了愛慕之情。愛神阿芙洛狄忒為他的深情所打動,便賦予了這座雕像以生命,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
羅森塔爾從這則神話故事中得到啟發,并于1968年對美國一所普通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預測實驗,之后將他們檢測出的最具發展前途的學生的名單交與校方,并要求保密。事實上,校方和老師們并不知道名單上的學生只是隨機抽取的,但神奇的是8個月后當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進行復試時,他發現出現在名單上的學生各方面水平遠遠超過了名單外的其他學生。該實驗表明“皮格馬利翁效應”所發揮的作用——正是由于老師們相信名單上的學生是最具發展前途的,因此對這些學生有意地傾注了格外多的期望和關愛,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內在潛能,使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夠超常發揮。將這一效應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所給予的更多期望與鼓勵,激發他們內在潛能,從而促使他們自發地成長。這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積極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發展規律,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以形成社會所希望的道德品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激勵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為教育者所廣泛運用。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教育者應靈活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效地通過激勵等方式對學生給予鼓勵,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取得,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社會科學,與個人的思想、行為等密切相關。然而,許多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的教育方式老套、教育內容乏味而降低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要對學生給予賞識教育,充分肯定學生的潛力。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是固然存在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形成不同程度的期待,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對學生寄予鼓勵和期望,強化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效順利進行。
(二)有利于形成融洽的思想政治教育關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育活動得以在融洽的氛圍中開展。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有時會因思想觀念、行事風格等的差異而產生沖突,并進而導致二者關系的對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恰當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教育者給受教育者適當的信任、期望和鼓勵,使其在心理上得到鼓舞,有利于改變二者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的僵化關系,并形成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
(三)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寄予的鼓勵和期望能夠提高學生對接受教學內容的積極性,這也是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學生能否使教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實效性。而人的思想具有復雜多變性,教育內容也有其相對獨立性。因此,我們應當重視“皮格馬利翁效應”,充分對學生給予期望和鼓勵,鼓勵、信任和贊美會滿足學生內心深處的需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極大程度的發揮,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品格,規范他們的行為,也就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期望效果。
能夠將“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效地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可以取得一定教育成效的,然而在現實中常常存在教育者對其運用方法不明確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思想行為發展規律,科學合理地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采取靈活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鼓勵。
(一)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賞識的重要前提是教師對學生真正的信任。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我們能夠將傳統的思維模式“取得成功——給予信任”轉換為“給予信任——期望取得成績”,其結果必將發
生大的轉變。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予學生關懷和信任,促使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課堂外同樣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激勵他們不斷挑戰自己,完善自我,使思想教育工作能夠依托課堂內和課堂外兩條主線高效進行。
賞識的重要因素是教師對學生機會的給予。我們習慣于扮演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卻往往忘記了學生才應是課堂真正的主角。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信任后,強烈的自我認同感驅使他們能夠有所表現以獲得教師的青睞。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對自身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實現自身價值。
(二)以殷切的期望鼓勵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應因人而異,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教師要結合諸多要素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合理的期望。對于總體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有時不妨對其設定較高期望,激勵其在各方面以更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對于能力稍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將期望下調,使其在每一階段都能順利達到預定的目標,踏踏實實地前進;而對于能力處于中間部分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寄以相恰的期望,以使他們的水平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激勵他們不斷實現現有成績的超越。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目標要合理有效,即應考慮到是否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以及學生實現的可能性大小。教師要以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學生自身的德智發展水平來對學生寄予合理的期望,只有那種高于原有水平而經過努力又可實現的期望對學生而言才是合理的期望,這種期望以可行性和激勵性來促使學生轉化為內心的需要,并進而產生動力,推動學生不斷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身上的力量和潛能。
(三)以適當的目標要求學生
在“皮格馬利翁效應”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實際上也是一種目標,當適當而合理的目標設立起來后,就會對學生產生激勵和引導作用,促使他們為目標的實現而努力。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性,因而教師所設定的目標要因人而異,不可過高或過低。過高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打擊其自信心;過低則降低了目標對學生的吸引力,難以起到激勵作用。教師所設立的目標要使學生經過一定努力方可達到,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逐級調高目標,以引導學生不斷從具體的小目標向宏遠的大目標前進,以最大限度地發掘蘊藏著身上的無限力量和潛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有效發揮目標激勵的作用,首先要明確培養的總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對學生來說有效可行的具體階段性目標;其次,鼓勵學生將自身的潛能發揮到實現目標的行動中去,努力朝目標前進;最后,當學生達成目標時,要及時對學生給予適當的贊賞和中肯的評價,并鼓勵他們不斷挑戰自己,朝向更高目標邁進。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皮格馬利翁效應”發揮作用的前提就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給予賞識,這種賞識實際上是對受教育者發自內心的關愛。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由衷期望和鼓勵,會使其產生“知遇之恩”,以加倍的努力來回報教育者的信賴,從而促進了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的進步,也有利于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 注 釋 ]
①吳小蘭.“獎勵”是促進教學的法寶.教育科研論壇,2011(12):32.
[1]吳小蘭.“獎勵”是促進教學的法寶[J].教育科研論壇,2011(12):32-37.
[2]劉俊凱.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應多加鼓勵和贊揚[J].青年時代,2014(18):18-40.
[3]劉燕華.教師期望理論研究述評[J].山東大學學報,2009(6):7-16.
[4]魏勇.怎么上課,學生才喜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56.
肖苑(1992-),女,漢族,山東聊城人,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4-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