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萍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青年思想教育研究
王友萍*
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青年思想教育堅持方向性、求實性和創新性原則。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出發,它與青年思想教育的運作理念具有一致性,并為其提供方法論指導。為此,青年思想教育要推進教育主體、教育內容、教育途徑的供給側改革,有效提高教育供給質量。
供給側改革;青年思想教育;基本原則;邏輯關系;路徑分析
青年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對象,其思想行為狀態與社會發展進程密切相關。因此,科學運用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思維,有效解決教育過程中的供給與需求矛盾,積極探索加強青年思想教育的供給側改革路徑勢在必行。
(一)方向性原則
方向性原則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根本原則,要求其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堅持正確政治立場。在青年思想教育過程中,方向是引領青年前進的燈塔。鄧小平指出:“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我希望宣傳的時候都不要忽略。”因此,青年思想教育要確保青年一代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幫助青年群體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并正確理解兩者間的辯證關系,引導青年一代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求實性原則
求實性原則要求青年思想教育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毛澤東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青年思想教育堅持求實性原則的第一要務就是做到“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脫離“本本主義”束縛。為此,青年思想教育既要立足社會發展大局,以培養優秀社會人才推動社會發展為教育目標,又要科學把握教育對象的發展狀況,做到因材施教。
(三)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要求青年思想教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繼承優良傳統、培育時代精神,以此提升自身的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推動青年創新思維發展。目前,我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青年思想教育要以此為契機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精髓,合理借鑒外國教育經驗,并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適應科學技術發展要求,青年思想教育要充分融入信息社會,推進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體制協同創新,形成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教育理念。
(一)供給側改革與青年思想教育的運作理念一致
供給側改革旨在針對現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有效供給,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所內涵的問題導向和人本主義運作理念是開展青年思想教育活動的基本遵循。首先,堅持問題導向,善于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做好教育過程中的“加減乘除”,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以增強青年思想教育的針對性、精準性。其次,堅持人本主義指導理念,尊重作為需求側的青年群體并認真探究其身心發展規律,才能形成健康有序的思想教育體系。
(二)供給側改革為青年思想教育提供方法論指導
供給側改革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在動態中調整供給與需求關系,以促進社會發展。與此相適應,青年思想教育致力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但其在現階段并沒有徹底解決供給與需求間的矛盾。一方面,供給質量低下,難以滿足教育主體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有效供給缺失,教育過程存在“供不應求”現象。為此,青年思想教育迫切需要進行教育方面的供給側改革:認真分析現行教育體制,做好“查漏補缺”工作,提高教育者綜合素質、創新教育方式、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環境,提高軟硬件設施的有效供給,為教育發展提供有效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撐。
(一)凝聚多元化供給主體,發揮主體間協同作用
青年思想教育的供給主體是指作用于教育對象的教育主體。目前,青年思想教育以學校為依托,教師是首要供給主體。為此,學校要加強現代化教師隊伍建設。此外,作為社會發展的引領者,黨和國家政府要為青年發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高尚品德、堅定政治立場;加大教育財政投入,爭取全面解決教育經費的后顧之憂。同時,父母要言傳身教,加強對青年的關心與呵護,使其在感受家庭溫暖的過程中健康成長。總之,社會、學校、家庭是青年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場所,黨和國家政府、教育者、父母是青年茁壯成長的主要教育力量,只有將三者凝聚起來,形成同向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實現青年思想教育目標。
(二)凸顯實質性供給內容,提高思想教育質量
青年思想教育內容表現在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和道德觀教育方面。凸顯實質性供給內容,青年思想教育要加大“兩課”教育力度,及時向青年群體解讀國家方針政策及其實施成效,使之深刻認識我國基本國情與基本路線,增強國家自豪感與社會認同感。此外,青年思想教育內容要密切聯系社會發展動態,積極傳播社會正能量,及時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理論分析和現實探索,糾正信息傳播過程中的錯誤輿論,弘揚主旋律,推動青年思想教育理論的協同創新,理性引導青年思維健康發展。
(三)創新現代化供給途徑,推動教育方式與時俱進
青年思想教育的供給途徑是聯系供給主體與供給內容及需求主體的橋梁。傳統青年思想教育方式以單向度的理論灌輸為主,難以調動青年群體的學習積極性。為此,青年思想教育要與時俱進,借助網絡新媒體優勢將深奧難懂的理論知識融入圖像傳播,使之形象化、直觀化,亦或建立專題學習網站,設立虛擬學習社區,形成“課堂為主,網絡為輔”的現代化教育方式。其次,學校要發揮社團組織作用,通過舉辦辯論賽、情景演義等特色學生活動,使青年群體自覺內化教育內容。最后,青年思想教育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通過社會實踐深入具體情境,理性思考現實問題,培養辯證思維。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王友萍(1991-),女,山東日照人,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G
A
1006-0049-(2017)14-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