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園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微中求新,談“微時代”高校黨建的創新探索
趙春園*
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高校黨組織是我國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引領廣大高校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環節,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在當前這個以互聯網為基礎形成的“微時代”下,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充分考慮“微時代”下所產生種種新的變化,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資源,推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創新,本文中我們將就此展開討論。
微時代;網絡平臺;高校黨建;信息化建設;創新
放眼我們周圍,微信、微博、微課、微政治、微訪談、微交流大量以“微”字冠名的新名詞充斥著我們的視野,毫無疑問的我們已經真正進入了一個“微時代”,在微時代中,社會各個領域都避免不了的與“微”結緣,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也不例外。進入新時期,高校黨建也必須與時俱進的不斷開拓創新,如何保證高校黨建創新路徑的科學性,則是關系基層黨組織發展的重要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當前階段的高校黨建工作中,必須要把握好“微時代”的特征,從“微”中求“新”,借助“微時代”發達的網絡平臺與渠道優勢,探索高校黨建的可行性創新路徑,為黨建工作的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一)互聯網開放特征降低了網絡平臺實踐應用難度
“微時代”下網絡平臺的應用是十分普遍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平臺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著互聯網的一系列基本特征,開放性便是其中之一,基于互聯網的高度開放特征,網絡平臺對廣大公眾而言,其準入條件十分寬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設備無障礙的參與到網絡平臺的活動當中,這與高校黨建工作中對于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的要求有著良好的契合性,使得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實踐應用難度被大大降低,更容易被廣大黨員和普通師生所接受和認可。
(二)網絡意識形態領域逐漸成形提供了資源基礎
網絡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愿意在網絡空間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也容易受到網絡上一些言論的影響,而使自身意識形態向其發生偏移,這樣的情況下,不同的網絡意識形態領域也在逐漸成形,并出現了各自的網絡陣地,這些網絡陣地對于黨建工作而言,可以成為重要信息的收集渠道,也能夠成為黨建宣傳工作的開展空間,因而都是可以被高校黨建工作所利用的重要資源,而各類網絡平臺正是網絡意識形態領域和網絡陣地的外部呈現載體,可見網絡平臺也是可以在高校黨建工作中有效應用的。
(三)教育網絡的日趨成熟提供了基礎的技術支持
網絡平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教育網絡的構建在技術與理論基礎上也日趨成熟,基于教育網絡的電子化辦公系統建設與新型辦公模式逐漸得到應用,高校日常工作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干部可以通過電子化辦公手段開展各類工作,在這樣的技術基礎上,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借助原有的教育網絡系統與電子化辦公技術支持,更輕松的得以實現,并更好地在高校黨建中發揮網絡平臺自身的應用價值。
(一)建設高校黨建網站,開設黨建專欄
“微時代”下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首先可以通過建設高校黨建網站,并開設黨建專欄予以應用,黨建網站與黨建專欄也可以為其他微平臺搭建提供基礎的支持,黨建網站的建設和黨建專欄的開設既可以為黨員提供活動的新陣地,也能夠為高校廣大師生了解黨建工作提供渠道,這也是推進網絡黨建的基礎途徑。
(二)暢通網絡維權論壇和電子郵箱
黨建工作中必然要涉及到群眾維權的問題,群眾向基層黨組織所反映的種種情況,往往也是黨內治理和違紀行為處分的依據,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中,可以通過暢通網絡維權論壇和師生群眾舉報電子郵箱等方式,建設群眾維權信息收集和反饋網絡平臺,為高校師生群眾維權討論和投訴建議傳達提供便利的條件,實現高校黨建工作中網絡平臺的有效應用。
(三)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通訊渠道
“微時代”下微博、微信等“微”產品已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教師和學生更是這些“微”產品的忠實使用者,因而借助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各類網絡通訊傳播新工具、新渠道開展黨建宣傳工作,也是“微”時代下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應用的重要途徑,通過這些“微”產品、“微”渠道能夠使黨建宣傳信息更加廣泛而精準的傳播,提高宣傳的有效性。
(一)有助于密切高校黨員與黨組織的聯系
“微時代”下網絡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中的應用,能夠通過網絡平臺高效、便捷、開放等優勢的發揮,為黨員和黨組織之間架起連接的橋梁,黨組織可以通過黨建網絡平臺的信息化渠道,實現與廣大高校基層教師、學生黨員的直接交流,傳達黨的思想與黨的關懷,團結基層黨組織的內部力量,增強黨員對于基層黨組織的歸屬感和身份意識,使高校黨員和黨組織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共同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有助于強化高校黨建工作的群眾基礎
“微時代”下黨建網絡平臺的搭建與應用,能夠幫助高校黨組織在黨建工作中更加深入的了解高校廣大師生的生活和工作實際,通過“非直接接觸式”的手段更加廣泛的收集和聽取廣大黨外師生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他們對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和功能發揮的實際需求,進而使黨建工作向著群眾所需要的方向開展,建設師生喜愛的高校黨組織,這也有助于強化高校黨建工作的群眾基礎。
(三)有助于提高各級黨組織黨內民主的水平黨內民主是保證黨的決策科學性的關鍵所在,基層黨組織中廣大黨員能否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觀點,都關系著黨內民主是否真正實現,在“微時代”下的高校黨建工作中,借助黨建信息化平臺與多元化的網絡通訊渠道搭建,能夠為廣大基層黨員表達意見、觀點提供更加豐富的渠道和形式,黨內表達所面臨的阻礙大大減少,這也就更有力的促進了基層黨內民主水平的提高。
(一)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創新搭建網絡黨務公開“微”平臺
“微時代”下的高校網絡黨建創新首先就要從平臺創新著手,高校基層黨組織應當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借助網絡資源的豐富性,以及高效快速的傳播優勢,通過開通高校黨建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搭建起開放式的高校基層黨組織網絡黨務公開的“微”平臺,定期將基層黨務工作、黨建信息、黨組織活動等信息在“微”平臺上公開,并定期推送給高校廣大師生,接受廣大師生監督,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公開化與透明度。
(二)豐富信息交流方式,打造高校黨建組織生活“微”模式
黨的組織生活也是黨建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微時代”下高校網絡黨建創新還應當從黨的組織生活模式創新角度著眼,可以通過網絡多元化的通訊交流手段來豐富基層黨組織與黨員之間以及黨員與黨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借助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的互動交流功能,各類網絡通訊工具的遠程群組討論功能,使高校黨組織成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思想交流、意見討論,打造區別于以往必須人員到場才能開展組織生活的舊有模式的新型組織生活“微”模式,為高校基層黨建過程中問題的高效解決、工作能力的有效強化提供新的保障。
(三)注重教育手段創新,開發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微”課堂
教育手段創新也是當前時期高校黨建創新的重要內容,微時代下,高校網絡黨建創新可以借助網絡技術與資源多樣化的表現力,將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制作成易于傳播和隨時觀看的微型黨課,可以是經高校黨組織領導或宣傳人員錄制編輯制作的黨課小視頻,也可以是動畫形式的黨課小短片,還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短音頻,或精選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計成的問答闖關小游戲,通過微博、微信等通訊渠道推送給教師和學生黨員,使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觀看、收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也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高校黨組織成員通過微信、微博群組視頻、語音功能,在線上“微”課堂進行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基層高校黨員思想走向,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強化基層黨建實效。
黨的建設是我黨發展過程中一項關鍵性的工作,黨建工作開展的水平與所取得的成果都直接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強弱以及黨的發展穩定性,因而對于黨建工作,尤其是基層黨建工作不能有絲毫的忽視。“微時代”下的高校黨建工作不但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還要積極的進行工作創新,充分利用微時代所創造的有利資源與優勢條件,提升高校黨建信息化的水平,努力探索出一條適合新時期我國高校黨建工作開展的新路徑。
[1]甘奇.關于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黨建工作關系的幾點思考[J].專題研究,2014(3).
[2]吳麗芳.“微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探索[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4(4).
[3]唐利斌.淺析組織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J].經營管理者,2016(07).
趙春園(1973-),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管理工程專業,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D
A
1006-0049-(2017)14-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