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昕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
淺談《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胡 昕*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是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塑造了眾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加上故事極具神話色彩,通俗易懂,文筆精煉,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而其中最廣為人稱道的正是他筆下的女性形象,我們將對這些女性形象進行闡述。
聊齋志異;女性形象;人性;悍婦
聊齋中的女性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花妖狐魅,精靈鬼怪。她們總是善良美麗,清純可愛,雖為異類,但卻充滿人性。另一類則是普通婦女,她們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與常人一樣具有喜怒哀樂,表現在言行舉止中。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先生是以寫人的手法寫妖,特別是他筆下的狐女,蒲松齡給狐女注入了人的情感,她們擁有著人的復雜心緒、人的戀愛思維。①在常人看來,人妖殊途,妖精總是害人的,但在蒲松齡的筆下,他讓人狐相識,相戀,而且并不亞于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甚至遠遠高于人間男女之愛。
小說中的狐女,可化身為人形并且相貌出眾天真爛漫。她們多生活在深山樹林中,與世隔絕,大多數狐女沒有受到世俗觀念的侵蝕,身上沒有那種封建傳統的束縛,相對那些笑不露齒,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傳統禮教下的女子多了幾分神秘,正是她們身上這種不同于人間女子的個性吸引著人們的視線。比如②少女嬰寧就是一個狐貍精與人類所生的狐女,一出場就“有女郎攜婢,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顧忌。”嬰寧愛笑,笑容是她與人交流的工具,她讓冷漠的封建社會多了點人情味兒,多了些許暖色,比如“每值母憂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過,恐遭鞭楚,輒求詣母共話,罪婢投見,恒得免”,而且嬰寧愛花成癖,物色遍戚黨,竊典金釵,購佳種,數月,階砌藩溷,無非花者。這時的嬰寧是真與美的化身,令人憐愛不已。
袁行霈先生這樣看待聊齋:“聊齋志異里眾多的狐妖與書生交往的故事,多是蒲松齡在落寞的生活處境中發出的幻影,非人的狐妖形象可以不受人間倫理道德特別是所謂男女大防的約束,蒲松齡借著這種自由,寫出了眾多帶著非人的符號、從而擺脫了婦道閨苑的拘束、同書生自主相親相愛的女性,也寫出了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愛。在這里面,除了作為現實的一種補償、對照,其中還蘊含著對兩性關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諧。”這些女性形象本身有著人們美好的向往。③在《嬌娜》中,嬌娜剛一出場,孔雪生便被嬌娜超凡脫俗的美貌所吸引;《鴉頭》中,王文與鴉頭的愛情也可謂是一見鐘情;《青鳳》中,狂生耿去病遇到昔日借住他家荒園的狐仙一家,看見美麗的狐女青鳳,便拍著桌子大叫:“得婦如此,南面王不易也;”
在《聊齋志異》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傳奇小說中的瓶頸,所寫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賦予它們以人的社會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們某種自然性,是從“人”的角度著手,這就不僅使女性人物性格特點突出,而且使讀者有著身臨其境之感。
在《聊齋志異》中描寫有這樣的女性,雖然只是一介弱女子,但在某些時候表現得比男子更加出色。比如《喬女》里面的喬女“壑一鼻,跛一足。年二十五六,無問名者”,到二十五歲還沒嫁出去。喪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兒子后,穆生又死了。喬女求娘家幫忙,娘家不耐煩,她只好靠紡織艱難度日。這時,她有了一個改變貧窮和孤苦的機會:同縣家境富裕的孟生死了妻子,挑續弦很苛刻,見了喬女卻“大悅”,派人說媒,要娶她,孟生當然不可能看上喬女的外貌,顯然是看上喬女的德。但喬女信守封建道德,堅決不同意,理由是“饑凍若此,從官人得溫飽,夫寧不愿?然殘丑不如人,所可自信者,德耳;又事二夫,官人何取焉!”雖然喬女堅守德行,但她的心中對孟生充滿感激,于是在孟生死后,她挺身而出,含辛茹苦地撫養孟生的孩子,但在死后卻堅持不與孟生合葬,真的是“知己之感,許之以身,此烈男子之所為也。彼女子何知,而奇偉如是?若遇九方皋,直牡視之矣。”
還有一系列女經營者的女性形象。④她們摒棄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經濟上完全依附于男性的舊傳統,而憑借自己的能力養家,展觀出我國女性所具有的自強自立。《柳生》中周生妻一死,便“家室蕭條,不可聊賴”,后遇一女,成婚后“女持家逾于男子,擇醇篤者授以資本,而均其息。每諸商會計于檐下,女垂簾聽之;盤中誤下一珠,輒指其訛。內外無敢欺。數年,伙商盈百,家數十巨萬矣”。這些女性形象的出現,是因為明清沿海資本主義已經萌芽,俗話的士農工商中商人地位上升,而作者雖為儒生,但并不為傳統思想束縛,思想比較開明。
令人很驚訝的是,聊齋志異中有不少悍婦的故事。如《邵九娘》、《馬介甫》、《江城》、《錦瑟》、《段氏》、《孫生》、《云蘿公主》、等等。⑤悍妒婦性格的共同特點就是蠻橫霸道,心狠手辣,施暴丈夫,虐待家人,弄得雞飛狗跳,家無寧日。如《邵九娘》篇里的金氏,自己不育,又特別嫉妒。很不情愿丈夫納妾。其夫花百金買一妾,金氏對她不斷進行家暴,僅一年時間折磨致死。丈夫又納一妾,她以提升小妾素質為名,行軟暴力之實,又逼得小妾自縊身亡。那為什么蒲松齡要塑造這樣一系列在當時違背了女戒女規的女性形象呢?
首先除悍婦性情兇悍外,與她們的丈夫有關。有的是丈夫無原則的對她們容忍與嬌寵。如江城,由于“生以愛故,悉含忍之。”有的是丈夫窩囊。像《馬介甫》中馬介甫見楊妻尹氏兇悍到士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便用術使尹氏兇悍漸漸收斂,但是楊把秘密和盤托出。尹氏一聽就勃然大怒,自此更加兇悍無比,楊的日子更加難過。也有的是夫家貧窮,被妻與全家從骨子里看不起。如《錦瑟》篇中的沂人王生,家貧。娶富家女為妻。遭妻兄弟鄙視。特別是妻對王無比傲慢不恭,把丈夫當奴隸一般使喚。
我們能認識到產生悍妒婦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社會的婦女除了和男性一樣受神權、政權、族權的壓迫外,還要受到體現夫權的“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的壓迫。如“三從四德”中的“三從”規定婦女:“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當時絕大多數女性,無奈地在腐朽封建婚姻制度與封建禮教枷鎖下,悲哀地走完自己的一生。然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有了悍婦的出現。蒲松齡用近乎夸張的筆墨塑造一個個河東獅的形象,表現其內心已經有女權意識的盟芽,能站在女性的角度替她們說話,為她們吶喊,這是難能可貴的。
⑥綜上所述,蒲松齡筆下的愛情故事寄托于現實,又超脫于現實,無論怎樣始終表現自己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對女性的塑造著眼于人性的復歸,才能的贊美,反抗精神這幾個方面,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注 釋 ]
①成瑞裕.花妖狐魅話聊齋[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1994.5.
②朱秀華.明末清初小說戲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③鐘夫校點.聊齋志異[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8.3.
④徐大軍.男權意識視野中的女性——《聊齋志異》中女性形象掃描[J].蒲松齡研究,2001.
⑤《聊齋志異》的男權話語和情愛烏托邦.《文史哲》.
⑥《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文學評論》.
胡昕(1996-),四川自貢人,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與學科教學。
I
A
1006-0049-(2017)14-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