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靈巧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淺析余華《古典愛情》對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戲仿和解構
史靈巧*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歷史悠久的中國古代才子佳人小說在其自身的藝術演進過程中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創作理念、故事模式和情節套路。作為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余華通過對古代才子佳人小說的戲仿之作《古典愛情》,以其相似的人物,平實的語言和截然不同的故事結局實現了對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顛覆。
才子佳人;戲仿;古典愛情
才子佳人小說是明末清初涌現的一大批小說,是人情小說的一個分支和流派。從題材上看,才子佳人小說是寫才子與佳人的愛情故事,其情節大多是郊游偶遇,題詩傳情,私定終身。過程或因為小人挑撥,或因為政事牽連,或因為封建家長的阻撓,歷經波折與磨難,但最終都因為才子金榜題名或者圣君賢吏主持正義,而終于使有情人終成眷屬。而“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的先鋒小說以決絕的姿態實現著對種種文學成規的徹底清算,讀者的公共記憶和閱讀期待被一次次刷新。余華就是其中披荊斬棘,不斷提供新的審美經驗的一員?!庇嗳A的《古典愛情》便是對于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戲仿和解構。
在《古典愛情》中,柳生是出身寒門上京趕考的才子,小姐惠是亭亭玉立的大家閨秀。這兩位主要人物的塑造與傳統的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主人公幾乎一模一樣。在小說的內容上,柳生在趕考途中偶然進入一個大戶人家的后花園,被小姐的美貌迷住了,雖然丫鬟斥責他,讓他離開,但他始終沒有走。后來天色晚了,又下起了大雨,柳生被雨淋透了。可能是出于同情,小姐惠與丫鬟給淋著雨的柳生遞下來一根繩子。就這樣,柳生順著繩子爬上了繡樓,得以與小姐共處繡樓一室并且產生了濃濃的愛情。第二日,柳生帶著小姐“不管榜上有無功名,都請早去早回”的囑托和思念繼續踏上趕考的路途。至此,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都與傳統的才子佳人小說如出一轍。
正是由于在現代作家的筆下出現了這種與古代才子佳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都相同的描寫,因此我們才說余華的這篇作品是對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戲仿。
看到柳生辭別小姐惠,繼續踏上趕考的路途,讀者可能都以為這個故事接下來會按照才子佳人小說約定俗成的套路發展。出乎意料的是,在余華的作品中,柳生并沒有能夠按照傳統的套路得以高中,他在科舉考試中不幸落榜,這似乎是柳生的命中注定——“繼承了父親的稟性,愛讀邪書,也能寫一手好字,畫幾枝風流花卉,可偏偏生疏了八股”。在傳統才子佳人小說中,男主角大多都是飽讀詩書的才子,特別是在參加科舉考試后都能金榜題名,但是柳生卻偏偏生疏了與科舉考試密切相關的八股文。柳生的落第是余華對才子佳人小說進行解構的開始。
小說寫到這里其實已經為結局埋下了伏筆——柳生本該中狀元卻沒中;小姐本該死而復生卻偏偏因為柳生的好奇而不能成事。此外,小說中影響和阻礙才子佳人愛情的并不是傳統中的世家貴族的大家長,小說對小姐惠的具體家世背景以及父母親人都一概未提及。像這種沒有家庭阻礙的愛情本來應該更加容易得以完滿的,但卻因為小姐家世的衰落導致了她與柳生的失散,荒年的殘酷又致使小姐淪為“菜人”并不幸死去。最后,當出現小姐有可能生還的征兆的時候,讀者的心里也許會燃起對故事圓滿結局的期待。但是,由于柳生沒能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在小姐還沒有完全生還的時候挖開了小姐的墳墓一探究竟因而破壞了小姐生還的大事,從此永遠與小姐陰陽兩隔。因此,這個故事以悲劇結尾。
與《牡丹亭》里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故事恰好相反,杜麗娘因為柳夢梅而生還,顯示了真摯愛情的偉大力量,在《古典愛情》里,小姐本來要生還,但毀壞小姐生還之事的不是別人,正是柳生。這樣的悲劇帶有一種宿命的色彩,結局讓人唏噓不已,也驚醒了讀者的浪漫愛情死而復生之夢。
余華說過,“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切常識提供的價值都開始搖搖欲墜,一切舊有的食物都將獲得新的意義。”在《古典愛情》這部作品中,余華打破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傳統模式,賦予才子佳人小說以新的面貌,同時也帶給了讀者一種不同于傳統的全新的審美體驗。
在先鋒作家中余華是杰出的暴力傾向者,他的許多作品不僅以暴力為題材,還常以冷靜旁觀和審美的態度為暴力塑形。
《古典愛情》作為余華的早期作品,其中所描寫的暴力是純粹的肉體暴力,這在傳統的以描寫男女之間真摯而美好的愛情故事為主題的才子佳人小說中是看不到的。在描繪小姐惠時,余華寫道“腿斷處的皮肉七零八落地互相牽掛在一起,一片稀爛。手指觸摸其間,凌亂的皮肉柔軟無比,而斷骨的鋒利則使手指一陣驚慌失措”作者將手指撫摸斷腿處皮肉的觸感寫得極其生動,特別是“柔軟無比”一詞最能擊中讀者的心,讓人一陣唏噓。最后,“被利刀捅過的創口皮肉四翻,里面依然通紅,恰似一朵盛開的桃花”這里對小姐創口的描寫更是將對暴力的冷觀態度演變為了一種對暴力的變態審美態度。如此露骨的對暴力的描寫實在是對溫柔甜蜜的才子佳人小說的一大突破。
如果對余華的這種面對死亡和暴力異于尋常的平靜追根朔源,那么這與他早年的成長經歷有很大的關系。余華的父母都是醫生,他從小有很多時間都是在醫院里生活,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有了如此冷靜的生死觀念,以至于他在描述死亡和暴力時就像一位見慣生死的醫生一樣不動聲色。
余華的《古典愛情》這篇作品通過對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戲仿和解構,打破了傳統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的僵硬模式,特別是改寫了才子與佳人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使得才子佳人小說有了一個不一樣的面貌。其次,余華對于暴力的大膽描寫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子,充滿真實感的暴力場面不能不讓人感到無比震撼。最后,作品的語言樸實平靜,十分通俗易懂。
[1]鄧姿.對余華《古典愛情》和《愛情故事》的解讀[D].湖南第一師范學院,2014.
[2]余華.古典愛情[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3]余華.虛偽的作品[J].上海文論,1989(5).
史靈巧(1994-),重慶人,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I
A
1006-0049-(2017)14-02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