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恒
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
“體裁”以及“體裁分析”理論簡要梳理
王 恒
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1450
體裁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概念,很難對其進行清晰的界定。體裁分析更是超出句子層面的一種更高級的語言研究,是語篇分析的第四個發展階段。本文介紹了體裁概念以及體裁分析理論,并簡要梳理了在此領域中較為有影響的學者觀點。
體裁;研究理論;體裁分析
體裁(genre)一詞來源于拉丁語“類別”或“種類”(Kinneavy,1971)。在民俗研究領域,Ben-Amos(1976)認為體裁是一種分類;在文學研究領域,Todorov(1976)把體裁看作“散漫屬性的歸納整理”(cited in Swales,1990:36)。換句話說,體裁是用來把文學分為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史詩、悲劇、喜劇、諷刺文學和小說。
修辭學家們也對體裁進行了研究。Campbell and Jamieson(1978)強調了類似形式的循環出現,并聲稱由于形式的循環出現,近而整合為一組行為,形成體裁。即:由于某一形式的循環出現,而形成一種具有區別意義的形式,即體裁(cited in Swales,1990:43)。Miller(1984:151)認為,定義體裁不能以話語形式為基礎,而應把話語所能完成的行動作為定義體裁的依據。修辭學家們的研究強調了體裁是一種社會行為方式,他們更關注體裁所處的修辭語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體裁已成為語言學界的一個重要話題,尤其在應用語言學領域。(張德祿,2002)。體裁的概念最初由人種學家引入語言學界,他們認為“體裁是交際事件的類別”(Swales,1990:39)。
語言學家對體裁的界定,最具影響力的是Swales(1990)和Bhatia(1993)。Swales(1990)將體裁定義為:體裁是交際事件的一種分類,這些事件有共同的交際目的。他們由原話語社區中經驗豐富的人所定,從而構成體裁的基本原理,即:話語結構,能影響和限制內容和風格。
Swales(1990)指出體裁是為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從而形成圖示結構,影響著內容和風格的選擇。可見,Swales非常強調交際目的,認為這些交際目的必須被職業或學術社團成員所承認。因此,他認為對基于交際目的語篇的理解決定著這一語篇屬于何種體裁。總之,Swales十分重視交際功能和話語社區的概念,表明在一個話語社區中,語言行為的首要決定因素是社會因素。
Bhatia(1993)指出,Swales對體裁的界定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因素,從而忽略了體裁構建中策略的重要性。考慮到體裁的構建也受到心理特別是認知的影響,Bhatia(1993)將體裁定義為:它是一種可以被識別、內部結構特征鮮明、高度約定俗成的交際事件。這種交際事件常出現在特定的職業和學術社團范圍。在建構語篇時,我們必須遵循某種特定體裁所要求的慣例。換言之,體裁對于語篇的建構具有約定俗成的制約力。Bhatia認為正是交際目的構成了體裁,并成為了其內部結構。(Bhatia,1993:13)
Swales和Bhatia均認為體裁是約定俗成的,其關鍵特征是交際目的和語篇。
正如Bhatia(1993)所說,體裁分析試圖從社會文化和心理語言學兩個角度解釋文本的構建。Brett(1994)指出,體裁分析提供了一個分析體系,可以注意到體裁的重復交際功能和其語言指數。這一體系不僅注重文本的語言實現方面而且注重文本的交際功能方面。秦(2000)認為,體裁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為了研究語篇的各種交際目的和語言使用策略。也就是說,我們使用體裁分析主要是為了研究某一具體語篇的交際目的和交際策略,在分析專門用途英語文本和學術英語文本時,尤其會采用體裁分析的方法。
體裁分析由語篇分析發展而來,是跳出句子層面的語言研究。Bhatia(1993)指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語篇分析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語域分析、語法-修辭分析、相互影響分析和體裁分析。秦(1997)認為,前三種語篇分析方法均未能解釋人們傾向于使用某幾個詞語或句子結構的原因,亦不能解釋為何人們傾向于以特定的方式構建語篇。這是因為它們忽略了某一具體語篇的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影響語篇性質的其他制約因素。此外,它們很少關注各種交際事件構建過程中所遵循的約定俗成的規律。然而,體裁分析可以較為滿意地解釋這些問題。
作為語篇分析的第四個發展階段,體裁分析試圖對約定俗成條件下語言的使用進行越來越復雜的分析描述。這種分析超越了僅僅是語言描述的層面。體裁分析以交際目的和語言使用策略為重點,將文本構建的社會文化方面和心理語言學方面與語言詮釋相結合,對語言的使用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目的在于讓文本的形式與功能顯著相關。
實際上,體裁分析是一種交叉學科行為。它不僅能夠識別某一體裁的修辭結構,發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所運用的語言特征,而且能夠解釋依據社會和心理語境,選擇這些修辭結構和語言特征的原因。因此,體裁分析已經成為一個強有力和實用的工具,它能夠讓我們對如何構建一種體裁有更好的理解。
[1]Bhatia 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1993.
[2]Brett P.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
[3]Miller,C.Genre as Social Ac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84.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秦秀白.“體裁分析”概說[J].外國語,1997(6).
[6]秦秀白.體裁教學法述評[J].外國教學與研究,2000(1).
[7]張德祿.語類研究概覽[J].外國語,2002(4).
H
A
1006-0049-(2017)14-0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