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景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河南箏派與山東箏派的藝術比較
陳 景
(江西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0)
箏,是我國樂器種類繁多的其中一種。至今為止,已經有了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正是因為這么長久的歷史,后來被人們改稱為“古箏。”古箏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開始在中華大地的各個地域流傳,因地域差異和傳播者不同,形成各個不同音樂風格和不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有樸實剛硬的山東箏派、豪放明朗的河南箏派、高貴典雅的浙江箏派、秀麗委婉的客家箏派、抒情細膩的陜西箏派等。筆者在眾多箏派當中選取了兩個較為典型的箏派——山東箏派與河南箏派各自的風格和演奏技巧進行比較。
山東箏派;河南箏派;藝術比較
中國民族樂器中最重要獨特古老的樂器當數古箏,最初是戰國時期在秦地出現,先秦時,在全國各地都流傳開來了。時代的不斷進步,各個地方的古箏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特色。由于文化的地域的差異,古箏音樂與當地的語音風俗習慣相結合,跟著時代的進步形成了不同的箏派與不同的演奏技巧和曲調名風。
歷史長久且演奏技巧非常豐富的山東箏派,早很久就開始在全國流傳開來。山東人的性格豪爽、淳樸。山東曲調的風格正猶如他們北方人的性格。現在大多數的山東箏曲都是由地方民間小曲改編而成的。
山東箏派歷史長久,使古箏演奏經驗和手法吸取了更多的養分。山東人民樸實憨厚的性格也正是衍生了山東箏濃厚的音韻、柔美、宛如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特征。跟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近代山東箏結合了當地民間小調以及說唱音樂來改變樂曲,使作品在民間風味中又散發著現代氣息,形成了獨特的齊魯韻味的音樂風格。
河南箏流傳范圍廣大,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發展開來。但主要在河南南陽一塊地區。隨著潛移默化地滲透和民間樂曲養分的改變,再流傳在洛陽各地,后來發展成有名的“中州古調”。
河南箏派歷史悠久,藝術特點獨特,曲調柔美,影響著全國古箏屆的發展。它的藝術風格也是比較獨特的,帶有歌唱性,同時結合名族特色和當地地方戲曲,使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韻味。
在古箏的演奏技法中包含得非常之多,例如:短搖、長搖、刮奏、花指、滑音、大撮、點音、小撮、托劈等。但還是分別體現在左手和右手的演奏技巧上,以下筆者簡單地對左右手的技巧進行比較。
1.右手的演奏技法
在山東箏曲中用的比較頻繁的是右手的大指(托)。因為大指觸弦更為有力,旋律中也主要是靠大指來演奏,其他幾個手指則作為輔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體現在搖指,搖指是用手腕由大指先往弦內方向劈弦再往外方面托弦,手腕迅速左右方向搖動,音色飽滿。河南箏的大拇指是用大關節來撥弦。在演奏技巧上與山東箏派是截然不同的。一是體現在搖指方面,河南箏曲使用的是游指搖,游指搖使樂曲的起伏感更大,但這指法主要用于表現比較悲傷的曲子。
2.左手的演奏技法
山東箏曲中有較多的顫音,滑音、點音,所以對左手技法的使用較重視,尤其是在慢板的樂曲中尤為重視左手的技法,還比較重視的就是滑音的使用。滑音也是最能體現山東箏曲的韻味。除了滑音之外,還有一個特色的指法便是雙手同手彈出兩個托,兩個鉤,兩個劈,兩個抹。在指法中稱為“雙托”“雙勾”“雙劈”“雙抹”。彈奏時使用這個指法,更加突出了旋律中重音的使用,并且體現出了山東箏曲樸實醇厚的特點。
河南箏的演奏別具匠心,河南地方特色的風味特別濃厚。無論在演奏路技法上還是樂曲的情感表達上,都形成了慷慨激昂的演奏風格。從上段兩個箏派中可以看出,各有各的特色,山東箏派的演奏風格是剛健樸實的,與情感激昂的河南箏派恰恰相反。它比較注重的是樂曲的內容和音色,以及演奏時的力度控制。可以說他們的地位在古箏流派里面是并列的,不分伯仲。
山東箏給人一種謙虛,富有朝氣的感覺。山東箏派前輩藝術家的演奏在情感表達上是不盡相同的,與山東箏曲比起來河南箏曲有許多不同之處,河南箏曲時而熱情狂放時而婉轉悲傷,將情感表達得非常到位。固然,這兩種樂派的音樂風格及表達都各有千秋,都深受老百姓的喜歡。
我國箏曲由許多部分組成,當中最具代表的還屬山東與河南兩個派別。這兩個地方作為鄰省,理所當然在文化上有許多交融的地方,盡管有交融但還是具有相應的特色。這兩個樂派不僅發揚了本地的音樂藝術特色,還表現出強烈的地域風采和魅力的創新。本文對兩派的表現形式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為古箏文化學習者提供了一些理論基礎,希望能夠對他們的理論學習產生一定的幫助,并運用到今后的演奏實踐當中,通過鉆研技法,提高演奏水平,演奏更高層次的古箏曲目。
[1]蔡丹丹.山東箏派與河南箏派的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 2011.
[2]馮彬彬.山東箏派與河南箏派之異同比較[J].中國音樂,2006.
J60
A
陳景(1994—),女 ,漢,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彈撥樂器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