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安徽省滁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淺議聲樂教學中的心理暗示
陳麗萍
(安徽省滁州學院音樂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聲樂教學的過程是一門綜合技能的訓練過程,這其中包括基本技能、技巧的訓練以及舞臺表演的訓練等等,任何一種訓練過程都與心理活動密切相關,良好、正確的心理暗示對聲樂教學有著積極的輔助作用。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心理暗示,采用不同的正確的引導方式來引導學生,在聲樂教學過程中也尤為重要。
聲樂教學;心理暗示;正確引導
聲樂教學是一門綜合的音樂教學門類,涵蓋了眾多的藝術領域,包括基礎理論、舞臺表演、音樂語言的教學等等。人聲的產生不僅僅需要基本的生理器官的配合,如嘴巴、聲帶、喉頭、肺、橫膈膜等等,更受到心理活動的支配,歌唱的過程中往往與心理的感受、心理的體會、心理的暗示、心理的表現(xiàn)等等心理活動密不可分。這其中心理暗示起到關鍵的作用,良好的正確的心理暗示,才能對聲樂教學活動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心理活動與聲樂教學過程息息相關,它始終貫穿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由心理活動所支配。教師能夠較好的利用心理暗示來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演唱,使學生能夠通過自我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歌唱,才是正確的歌唱學習之路。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tài)度影響的心理特點。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之一。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在聲樂教學中,從發(fā)聲練習到歌曲演唱,都一直有心理活動所伴隨著。學生拿到一首聲樂作品,最先的心理活動就是從對作品的興趣開始,繼而產生的心理活動,如“這首歌曲旋律真好聽,歌詞真優(yōu)美”“我能唱好這首歌曲嗎?”“我一定要唱好它”等等,學生學習初始的心理活動(包括學習的愿望、學習的主動被動、學習的態(tài)度等)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整個聲樂作品學習的過程,積極的學習欲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往往能夠較好的刺激學生的學習,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聲樂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教學語言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從教學活動開始,老師采取積極的具有指向性的語言來引導學生開始發(fā)聲練習,如“昨天的母音練習比之前有進步,今天在昨天的基礎上仍然保持氣息的流動,嘴巴放松,大膽去演唱就可以了”,學生從老師的言語中得到了肯定和具體指導,演唱時心情也會放松很多,繼而才能夠較為自信地去演唱;歌曲演唱中針對具體的問題,言語指向同樣要正確、積極,如學生較為常見的氣息較弱,高音支撐力不夠時,如果學生反復幾次唱不好,就會容易懈怠、繼而產生自我否定,這時老師如果注意言語上的安撫與激勵,如建議學生感受腰腹的支撐力,演唱長句時,不用每個字都用盡全力,注意強弱,慢慢放,再試試看等,學生能夠通過老師的言語具體引導,繼而告訴自己演唱時不要用力過猛,該弱的地方弱一點,這樣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改變之前的懈怠的狀態(tài),調整好自己,有信心繼續(xù)演唱。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老師合適的肢體語言也能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暗示。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學生演唱時經常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就是身體僵硬、不該用力的地方過于緊張,手腳不知道怎么放等,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學生,也影響著歌曲的演唱。老師在教學時輔助以正確的肢體示范、或者通過直觀的演唱姿勢的示范,讓學生能夠看到演唱時的正確姿勢,直觀的感知才能帶來正確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演唱時需要面帶微笑、嘴唇放松、手腳放松、保持氣息的支撐就可以了,進而能夠在舞臺表演中較好地通過肢體的表演來表達情感,是對聲樂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
歌唱里的情緒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情緒積極的演唱才能表現(xiàn)正確的歌曲情感。沒有情緒的演唱絕對是蒼白無力的。在歌曲演唱中,出現(xiàn)最多的問題就是唱歌沒有感情,不管是什么風格的聲樂作品唱出來都是一個味道。這往往是聲樂教學里較為關鍵也是較為困難的方面。老師在教學活動里如果能夠輔助以正確的情緒刺激,調動起學生的演唱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告訴學生歌唱時再大膽一點、興奮一點,強音的表達再飽滿一點、抒情的地方再柔和一點等等。學生的情緒能夠根據(jù)聲樂作品的情感要求而變化,能夠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調動自己的情緒,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才能較好地演唱作品,完成對作品的情感表達。
老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后續(xù)的學習過程。聲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非常具體非常生動的學習過程,學生需要調動好自己的生理器官結合以正確的心理活動來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動力很多都來源于老師的肯定評價繼而產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多給予肯定的、鼓勵的、激勵性的評價,告訴學生你今天進步很大,比上一次的演唱好很多,相信你下一次會更好。學生能夠感知到老師的評價,更加自信、大膽,從而能夠更主動、更積極地去演唱。聲樂的教學活動才真正達到良好的有意義的教學效果。
如果每個學生在平常的聲樂學習中,都能較好的解決心理上的緊張感,能夠通過接收的正確信息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用情感來發(fā)聲,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動人、聲情并茂的演唱。作為老師能夠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輔以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產生正確的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較好的運用心理暗示來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去對平常的歌唱發(fā)聲進行很好的自我調控,使學生在不斷地練習、訓練中得到較好的調控效果,使發(fā)聲器官動作變得更為熟練、自然,最后變成自身的技巧,才是聲樂教學過程中較為關鍵的地方。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俄]根納季,齊平.焦東健,董茉莉.音樂活動心理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