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8)
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有效實施審美教育路徑的研究
樊 佳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8)
民族器樂教學是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核心功能是美育。因此在器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積極引導學生認識音樂的美,并把樂器演奏作為一種審美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目前高校民族器樂教學,并沒有重視到審美教育在演奏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這一背景,闡析審美教育在民族器樂演奏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當前民族器樂演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圖尋找到有效實施審美教育的路徑與科學方法。
民族器樂教學;高校;審美教育;有效;方法;路徑研究
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是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縮影,不同種類的民族樂器所體現的美也是不同的。學習樂器演奏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重要手段。而提高審美意識是為了更全面深刻的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提高演奏技能,淋漓精致的表現情感。在高校民族器樂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審美教育,能提高學生對音樂文化的鑒賞能力,延展性學習知識,全面發展。審美教育能否有效實施會直接影響到教師教學效果。
在目前器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將器樂演奏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演奏技巧訓練、器樂的相關理論知識上,反而忽視了審美教育。教師將課上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提高學生樂器演奏技巧,而單純提高演奏技巧,無法讓學生深刻體會音樂的內涵,更準確的表達出音樂傳遞的情感。技巧訓練為更好的實施審美教育提供有利條件,審美教育促進技巧訓練教學,兩者相輔相承、共同發展。
在器樂教學中遵循學生先從簡單的技巧訓練開始,隨著學生對器樂的了解逐漸加深難度,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熟練掌握演繹作品的能力。但是在音樂作品的學習中老師往往會通過讓學生反復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熟練程度,學習的過程艱苦且枯燥,磨煉學生意志力與耐力,讓學生產生畏難與抵觸心理,缺乏主觀積極性,這也是實施審美教育過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會講解演奏的一些細節和注意事項并通過示范加深學生的認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無法更全面深刻的把握音樂作品。應結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創造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為學生學習和創新提供環境。例如可適當增加一些輔助教學手段,把實踐教學演奏課堂與社會活動相結合,既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雖然教師具備熟練演奏技巧,對作品的認識也比較全面和深入,但是大多數教師缺乏表現器樂情感的能力,學生難以通過學習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老師也沒有從審美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審美的能力,以至于學生學習起來感覺課堂沉悶乏味。因此提高教師實施審美教育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民族器樂教師是教學效果的直接影響者,是整個項目的領導者,因此要想有效地實施審美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教學的能力。為此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內容,通過自己的認識深入賞析,分析其中的每個細節,并設想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有針對性的進行總結。民族音樂文化是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的,提高藝術文化修養也是教師的重要課題之一。高校應當提供相應的條件,開設與音樂文化相關的文學類講座,鼓勵老師參加培訓、比賽等,并出臺相應的獎勵政策。
審美教育是器樂演奏教學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器樂理論教學、技巧教學、音樂文化教學等有效開展情感體驗。通過讓學生學習器樂的理論知識并幫助學生了解器樂的相關歷史,從而為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奠定基礎。同時在器樂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比如老師可以通過語言、視頻、演奏等方式增加學生的體驗從而提高審美教育水平。例如學習演奏二胡作品《江河水》時,可先了解故事時代背景,代入式的情景教學,觀看類似相關影片視頻等。讓學生全方位感受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主人公內心的凄苦與無奈。并組織大家交流討論,真正的做到“深入人心”的情感體驗。又如二胡作品《藍花花敘事曲》,可先讓學生學習文學作品,了解藍花花音樂作品的故事背景,對比同首作品不同民族樂器所演奏的特點,再總結交流,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再如學習演奏二胡作品《新婚別》時,可先通過學習杜甫詩詞入手,體會文學作品的魅力,再嘗試與其他類似的西方音樂作品進行比較研究討論,更深刻全面地進行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體驗。
器樂合奏中的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在合奏訓練的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深入學習演奏各種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體會音樂作品中所涵蓋的民族音樂文化,提高藝術文化審美水平。同時分析器樂合奏作品中的和聲織體結構,各聲部的音響,在提高自身演奏水平的同時提高藝術審美水平。在器樂合奏課上學生在充分展示各自民族樂器演奏技巧特點的同時,也使其它成員,“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接受不同民族樂器的熏陶,感受合奏交響的震撼,從而提高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彌補和聲作曲等理論課程復雜難懂的缺憾。
在民族器樂教學中能否有效的實施審美教育直接影響高校器樂演奏教學的效能。有效實施審美教育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全面綜合的音樂素養,也是促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手段。高校民族器樂演奏教學是教師不斷需要探索研究的課題,教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和審美教育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體驗,陶冶學生情操,為培養具有創造精神的、審美能力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1]周寒千.如何在器樂教學中有效實施審美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01):69-71.
J632
A
樊佳(1985—),女,江西南昌,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器樂教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