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曦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審美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詞吟詠藝術分析
陳 曦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我國的古典詩詞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民的喜愛,經久而不衰,傳唱吟詠至今,與其獨有的審美特征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等是古典詩詞歌曲中的代表性審美特征。語言的優美與凝練、以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都讓古典詩詞歌曲富有節奏感和生動的意境美。正是因為古典詩詞的審美特征如此的豐富,在吟詠技巧上也就對吟詠者的氣息把握能力、節奏的調整能力、聲情并茂的演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典詩詞豐富的審美特征與獨特的吟詠技巧造就古典詩詞的以意抒情、情意生美的吟詠藝術。將古典詩詞置于審美視角之下進行研究,更加有助于在吟詠過程中表現出古典詩詞的語言美、韻律美、意境美。
審美;古典詩詞;吟詠藝術
任何一種經久而不衰的文化必有其獨特的美感所在,而中國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之一,傳唱吟詠至今與其本身豐富的審美特征密切相關。豐富的審美特征也造就了古典詩詞的別樣吟詠藝術。在吟詠古典詩詞的過程中需要吟詠者注意語言的韻律美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氣息和吟詠節奏。不僅如此,中國古典詩詞最注重通過語言來營造意境美,在吟詠的過程中需通過聲情并茂的演繹來達到一種情意相通的審美意境,觸動聽眾的內心。
語言作為構成古典詩詞的最基本構成要素,是其展現古典詩詞美學價值的主要方面,當然也是接下來將要談到的韻律美和意境美產生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美主要表現在其凝練、選詞立象而達意、修辭手法的運用等方面。
首先,語言的凝練所達到的美感就是古典詩詞的短小精悍,在最簡潔的表達方式之下又不失語言的優美。在語言的凝練美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詩經》與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詩經》中每首詩歌的篇幅并不冗長,以《國風·周南·關雎》為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全詩每四字一句,語言極為簡潔,卻將思慕之情與求而不得的愛戀苦惱表達得淋漓盡致。《詩經》是為數不多的從先秦時期傳唱吟詠至今的詩歌,語言做到了凝練達意,字字璣珠,為勞動人民所接受,這也是其能夠歷經千年仍被世人奉為經典愛情詩歌的重要原因[1]。
因為古典詩詞,尤其是能夠流傳至今的詩詞大多都已經被配以各種樂譜,傳唱吟誦,這其中尤其是以樂府詩、宋詞為具代表性。一首《木蘭詩》,開頭便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樣的押韻形式形成了一種朗朗上口的節奏感,更容易讓人在聽覺上產生一探究竟,繼續吟詠的沖動。
宋詞大部分都可以作為曲調進行傳唱或吟詠,因為,如蘇軾、柳永、姜夔等詩詞大家,不僅僅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在音律上也頗為精通。其中,姜夔更是在宋詞的音樂造詣上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姜夔打破宋詞之前的審美規范,創造了更加自由詞樂風格。在其自度曲中打破了原來詞牌前后兩段完全一致的手法,讓樂曲煥發出更加清新自由的韻律美,這種新的韻律感不同于之前的婉約與豪放的明顯對比,讓宋詞的婉約與豪放相得益彰。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在此”。[2]《莊子·外物》有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認為語言傳達的功能不在指向外界的現實,而在于表達內心的體驗,是一種意向活動的心理歷程自身的立場。
對于氣息的調整是吟唱藝術的基本功,注重咬字與韻律美的古典詩詞,在吟詠的過程中就要更加重視對于聲音之源——氣息的調整,做到收放自如,這樣才能將不同的情感表達的更加酣暢淋漓,讓聲音的起伏與色彩變化更加引人入勝。
吟詠藝術的最大亮點就是節奏感,能夠在起伏變化中調動聽眾的聽覺器官,這也是考驗吟詠者對古典詩詞節奏感把握能力的重要一環。古典詩詞本身不容忽視的韻律美就是節奏感掌握的最佳切入點,只有在了解古典詩詞的韻律美的基礎上才能在吟詠中更好地實現節奏的變換。
吟詠作為一種藝術勢必離不開情感的投入,對于蘊含了豐富意境美的古典詩詞,要做到對詩詞內涵的充分表達,就必須調動起全身的器官,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做到聲情并茂。
中國古典詩詞本身就是中華文化中“美”的代表,用最簡潔的語言立象達意,抒發作者的喜怒哀樂[3]。在吟詠的藝術中自然要通過字里行間所展現的意境來表現詩詞的情感靈魂。在古典詩詞的吟詠藝術表達上通過聲音的抑揚頓挫和起伏變化來表達情感,生出美感是吟詠魅力之一。
情感與意境的交融最容易觸發的感性思維,這也是古典詩詞具有“通感”的重要原因。單純的詩詞閱讀也許只是內心較小幅度的情緒波動,但是通過聲情并茂的吟詠,加之伴奏音樂的輔助作用會更加讓人“身臨其境”,與作者產生一種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之感。情與意的交融就是這樣產生不可言說的美感,引發吟詠者、聽眾、作者三者的跨時空交流。
[1]岳李,周婷.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風格與演唱特點——以聲樂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為例[J].藝術百家,2016(05):206-208.
[2]王國維.人間詞話[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03).
[3]白靚婧.談古典詩詞歌曲《若言》的審美特征和藝術表現[D].天津音樂學院,2016.
J601
A
陳曦(1985—),女,中國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河北北方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