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一)立法側重于對收養效力的認定
1989年通過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確立了“兒童保護最大利益原則”。至此,各國在立法實踐中紛紛采用了這一原則,在此原則的指引下各國立法都收養目的做了大致相同的規定,即規定收養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被收養人的福利,實現被收養人利益的最大化。在收養的目的是為了保障養子女原則的指導下,各國從不同方面做出了保護養子女利益的規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對收養條件的規定、對收養關系成立的法律效果的規定、對收養的無效與撤銷的規定、對收養終止的規定。立法者的初衷是嚴格規范收養行為,提高收養條件,以此來達到保護被收養人利益的效果。但是實際情況是提高收養條件并沒有阻卻民間私下收養的行為,反而是由于收養條件過高導致了大量的收養無法辦理正規的領養手續,造成了民間存在大量事實收養的問題[1]。民間存在大量的事實收養,事實收養關系一直處于一個灰色地帶,一方面這種關系并不被法律認可,另一方面民間對事實收養的的包容度較高,并不會因為其不符合法律規定而主動訴諸于法律破壞這種親屬關系,事實收養得不到法律的認可,也沒有法律的保護,因此事實收養中被收養人的利益被侵犯時也沒有合適的法律可以引用。
(二)保護手段簡單
在被收養人利益受到侵犯時,我國法律中對監護人的懲戒措施無外乎兩種,一種是民法上的撤銷監護人的監護權,在事實收養中這種收養關系本來就不被法律認可,在法理上事實收養因為不符合收養條件,收養人與被收養人之間并不存在擬制的親屬關系,監護人本來就沒有法定的監護權,法院在撤銷收養人的監護權時一般都是默認事實收養中的收養人和被收養人之間存在監護權,然后判撤銷收養人的監護權,指定其他的監護人,事實收養中收養人和被收養人存在著強烈的人身依附關系,在撤銷收養人的監護權之后如何安置被收養人也是一個問題。另一種方式就是監護人的加害行為構成犯罪,例如性侵、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利用未成年人作為犯罪工具等,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訴諸于刑法,對監護人加以懲罰,但是這種情況下及時對加害人刑事懲罰,例如加害人被判處了有期徒刑,在服刑期間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等問題又由誰承擔?在加害人服刑期滿后,被收養人如何面對收養人這又成為了一個問題。
(三)主體不明確
針對養父母侵權的問題國家曾經出臺過幾個文件,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下發的〈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關于解決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問題的通知)》,但這些文件依然只是側重于對收養行為效力的認定,對承擔保護被收養人利益的部門規定過于簡單。例如《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關于解決國內公民私自收養子女問題的通知)》中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民政部門應當加強與婦兒工委、教育部門、衛生部門、共青團、婦聯、關工委、未成年人住所地村(居)民委員會等的聯系和協作,積極引導、鼓勵、支持法律服務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共同做好受監護侵害的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第十一條規定“公安機關在出警過程中,發現未成年人身體受到嚴重傷害、面臨嚴重人身安全威脅或者處于無人照料等危險狀態的,應當將其帶離實施監護侵害行為的監護人,就近護送至其他監護人、親屬、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并辦理書面交接手續。未成年人有表達能力的,應當就護送地點征求未成年人意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下發的〈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在監護侵權行為發生時,有權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主體包括:民政部門、臨時照料人(負責接收未成年人的單位和人員)、未成年人親友、未成年人保護機構以及共青團、婦聯關工委、學校等社會團體和單位。如果由民政部門、臨時照料人、社會福利部門,負責接收未成年人的單位和人員(以下簡稱臨時照料人)應當對未成年人予以臨時緊急庇護和短期生活照料,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不得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公安機關應當書面告知臨時照料人有權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裁定和撤銷監護人資格。”這些條文都只是簡單的給出了各個部門要重視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卻沒有給出各個部門具體的分工合作,這就出現了九龍治水的情況,沒有一個核心的部門,各個部門單位相互推諉。如果由民政部門、臨時照料人、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向法院提出撤銷監護人資格,則監護人資格撤銷后未成年人能否有效安置不明確。此外,還缺乏明確、具體的撤銷監護人資格的程序性規定。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具有監護條件的親屬很少為了未成年人利益起訴至法院申請撤銷父母監護權,,“其中的原因在于這些人員或者單位都不是代表國家行使對未成年人監護的監督權,提起這樣的訴訟只能給自己帶來費用的成本和麻煩,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因此沒有提起這類費用的積極性。”[2]同時,司法審判判決撤銷原監護人資格后,對這些未成年人由誰來行使監護權,也造成了實踐困境。
參考文獻
[1] 劉莎.試論我國收養法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J].法制社會.2012(7):26
[2] 張加林: 父母監護權撤銷制度研究[J].學術論壇.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