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賢
摘 要:近年來,我國棚戶區改造項目逐漸增多,本文在這一背景下,首先從資金來源、資金運作這兩方面闡述了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的資金運作模式,之后又從以人為本、注重拆遷管理、加強工程監管、完善后期服務 這四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的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政府部門帶來一定的幫助,提高棚戶區改造水平。
關鍵詞:地方政府 棚戶區 資金運作模式
引 言
我國棚戶區一般指簡易房屋和棚廈房屋集中區,城市中缺少規劃,導致宅院分布凌亂不齊,斜路、死路、圓弧路太多,結構簡陋,抗災性差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擁擠,功能差、居住環境差、無道路、無綠化、無公共活動場地、采光通風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因居住環境差,居民通常收入較低。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為了改進城市面貌,各地區政府也開始關注棚戶區問題,許多政府加大力度推進棚戶區改造。但是要想合理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就要探索融資方式,合理進行資金的運作,極大程度地滿足民眾需求。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資金運作模式及策略問題。
一、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資金運作模式
(一)資金來源
這里以我國一項真實的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項目案例為例,探討一下資金運作模式問題。該棚戶區改造項目于2016年開展,省級政府出臺了相關文件,制定某城鄉建設投資企業作為棚戶區改造的平臺參與改造建設。同時,該地區出臺了保障性住房融資平臺,具有較強的資源優勢,所以城鄉部門利用此優勢取得了當地建設集團的支持,并結合相關部門和企業開始廣泛的合作,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面貌為目的,全面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該項目與城鄉合作,其中融資方式有很多,從中央及省級補助,國開行軟貸款等多個渠道獲得了項目資金。改造項目總投入119181萬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補助為5585萬元,占總投資的4.6%;自籌資金為8385萬元,占總投資的7.0%;從國開行硬貸款92700萬元,占總投資的77.8%;從國開行軟貸款12511萬元,占總投資的10.5%,這即是該棚戶區改造項目的資金來源[1]。
(二)資金運作
該棚戶區改造項目總投資近十二萬元,當地人民政府遵循“統一授信,分塊實施”的原則,與省級城鄉簽訂了合作開發文件,并集中立項,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貸款。在項目開展期間,當地政府嚴格遵從國家資金制度進行資金管理,建立了改造項目指揮部、投資公司及銀行三方專用賬戶。其中投資公司成為資金來源方的監管者,專門負責資金用途的監督,在投入每筆資金時都嚴格進行審批。銀行成為監管方,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合理監管,起到維護資金安全的作用。而棚戶區指揮部則是直接使用資金的一方,嚴格按照項目實施計劃,合理使用資金,并根據實際項目情況做到了資金專款專用。這就是當地政府進行棚戶區改造資金運作模式,值得相關部門借鑒與學習。另外,當地政府在開展棚戶區改造時,嚴格遵循審計制度,派遣審計部門進行跟蹤,在項目開展期間有效避免了違規行為的產生。最終該棚戶區改造項目圓滿完成,獲得非常好的社會效益,不僅改善了原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提高了土地利用價值,推動城市化建設的步伐。
二、地方政府棚戶區改造策略
(一)以人為本
棚戶區改造項目牽扯甚廣,如果各地方政府妥善處理好改造工作,會對當地起到積極的影響,反之則會引發社會矛盾。所以當地政府在進行改造時一定要注意改造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首先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考慮到棚戶區居民的具體情況。由于棚戶區居民收入較低,居住條件較差,所以對于商業開發價值不大的棚戶區項目來說,當地政府應該按照經濟適用房的規定來制定相關的安置政策,考慮到居民的實際需求和居住問題,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而對于開發商業價值較高的棚戶區來說,更要注重居民的合法利益,科學處理歷史遺留產權問題,避免居民受到損害,具體可以制定多種合理政策,給居民充分選擇的機會。例如,可以為棚戶區安排工作、補償資金或提供住房等等,這樣就可以滿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幸福指數,最大程度解決改造等問題。
(二)注重拆遷管理
拆遷是棚戶區改造中的重要環節,對當地具有雙重性的影響,一方面拆遷過程會拉動當地內需,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而如果拆遷規模過大,就有可能導致政府資金緊張,甚至發生資金鏈條中斷、出現爛尾樓等現象。所以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國政府部門需要注重拆遷管理的工作,要以法律為基礎,針對具體項目制定出科學的報批機制[2]。對于拆遷中引起的惡意事件,相關政府部門也要耐心做好群眾工作,選擇多種方式給予群眾補償,安撫群眾情緒,真正服務于民,做好棚戶區改造工作,從而避免社會發生矛盾與動蕩。
(三)注重工程監管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工程監督工作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但這并不代表政府要進行包辦,當地政府可以提前制定出合理的改造工程計劃,并進行改造工程的公開招標,尋找合適的施工企業進行工程改造。同時也要對棚戶區居民進行安置,規劃出經濟適用的小戶型,以提升改造設計水平,滿足絕大多數居民的需求,從而降低居民的阻撓。另外在工程開展期間,包括開發、拆遷、施工等環節,政府也要做好監管工作,嚴格把關,可以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構建出全面、健全的管理機制,避免出現歪樓、倒樓等問題,全面提升改造工程的質量,最大程度避免糾紛。
(四)做好售后服務
當地政府對于棚戶區改造的后期服務也是需要高度重視,雖然安置的住戶入住后,改造項目即將結束,但是在此之后極有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為了避免這類問題為住戶帶來長期的影響,政府部門不宜過早撤出項目,還要做好事后監管和服務工作。應該加大投入力度進行新建住宅的管理,為居民提供對應的服務。可以引導物業、企業根據業主需求提供相關配套設施,還可以建立住宅居民自我管理模式,從而全面發揮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為原棚戶區居民提供全面的社會公共服務。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政府都會面臨棚戶區改造問題,在改造之前,當地政府要結合實際,選擇合理的資金運作模式,科學利用資金進行工程改造。另外,政府還有聯系實際情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注重工程監管和后期服務工作,這樣才能提高棚戶區改造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陶勇.農業政策性銀行支持棚戶區改造的調研與思考[J].金融縱橫,2018(08):67-71.
[2] 馮軒,張劍橋,葛立雯.棚戶區改造政策及貸款支持淺析[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8(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