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大面積燒傷病人的護理措施和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間因大面積燒傷入住需治療患者52例,按計劃分為2組,每組26例,分別予以綜合護理干預(觀察組)和常規護理法(對照組),比較2組護理后SAS、SDS、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患者和家屬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30.3±4.1明顯低于對照組47.5±5.7,SDS評分37.1±5.3明顯低于對照組46.3±6.4,生活質量評分83.7±6.1明顯高于對照組64.8±5.8,患者和家屬非常滿意率80.8%顯著高于對照組38.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對于大面積燒傷病人護理臨床效果顯著,有效降低不良情緒影響,提高生活質量,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大面積燒傷 綜合護理干預 常規護理
一、燒傷的基本描述
燒傷是由熱力、電流、化學物質以及放射線等原因導致熱力一定程度損傷機體組織,通常可涉及患者表皮和黏膜等皮膚表淺位置,若為大面積燒傷,則可進一步破壞皮下組織、骨骼和內臟等,嚴重危害機體。由于其創面較大、創口較深,患者病情一般較重,臨床表現中可發生劇烈疼痛,可出現部分肢體功能發生障礙,且發病急驟,病情危急,快速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同時出現各種不良的心理情緒[1]。臨床上除了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外,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的康復同樣十分關鍵,本文就最新綜合護理干預法和常規護理法進行對比分析,現匯報如下:
二、 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間因大面積燒傷入住需治療患者52例,按計劃分為2組,每組26例,分別予以綜合護理干預(觀察組)和常規護理法(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齡17―57歲,平均年齡34±4.5歲;Ⅱ度燒傷14例,Ⅲ度燒傷12例;燙傷14例,化學燒傷5例,火焰燒傷5例,電灼傷2例;對照組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齡14―50歲,平均年齡31±6.5歲;Ⅱ度燒傷15例,Ⅲ度燒傷11例;燙傷10例,化學燒傷8例,火焰燒傷4例,電灼傷4例。
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予以相同的治療方法,且常規護理措施相同。對照組僅予以常規護理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法,一是預防感染,護理人員進入病房需佩戴完善隔離裝備,保持雙手接觸患者時為干凈狀態,一切操作以無菌為前提,病房內保持清潔、舒適和良好通風環境,規范行為制度,做好及時搶救準備,同時有效減少院內交叉感染,勤于翻身,避免骨突處受壓等發生褥瘡,保持床單整潔干燥。二是休克期補液及護理,入院后及時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通暢,防治發生休克時不能立即進行輸液治療,給予24小時心電監護,觀察尿量變化,認真記錄病情發展情況;嚴格根據燒傷面積和體重進行計算,入院后第一個24h內,Ⅱ度Ⅲ度燒傷患者,每1%燒傷面積按人體重每公斤補膠體,1.5ml電解質液+5%葡萄糖溶液2000ml,約h達到估計量的一半,剩余一半約16h輸完;第二個24小時時,膠體和電解質液量均減為一半量,5%葡萄糖保持2000ml;三是保持呼吸通暢,降低休克發生,對于頭面和頸燒傷患者,予以小枕墊于肩下,頭后仰位,有助于呼吸通暢,若已行氣管切開術,需嚴格防止感染。四是營養護理,安排合理化飲食,鼓勵輔導患者進食,依據病情發展和轉歸予以相應飲食,比如維生素和蛋白等。五是予以一定心理護理,對患者和家屬普及一定相關醫療知識,保持熱情真誠的服務態度,回答講解其所提出的各種疑問,鼓勵患者從主觀建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緩解各種心理不良情緒。六是進行皮膚護理,燒傷后皮膚一般均會留有程度不一的缺陷,給予按時皮膚清潔,有效的護膚藥物以及科學的養顏護膚處理措施等,予以并指導家屬對其進行局部按摩,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和預防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盡量達到護膚美容效果。七是進行康復護理,患者恢復到一定程度后,積極鼓勵其盡早開始康復訓練,由于其長期臥床可出現體力明顯下降,乃至肌肉發生萎縮,可嚴重影響患者體能恢復,從而影響生活質量,康復訓練包括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以及耐力、步態、協調能力等。
3療效分析
比較2組護理后SAS、SDS、生活質量評分以及患者和家屬滿意度情況。使用焦慮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況。SAS和SDS分別為20項選擇,包括正向評分和負向評分,分值的高低代表患者焦慮或抑郁程度的嚴重度。選用卡式評價量表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定,滿分為100分,分值的高低代表患者生活質量的好壞[2]。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和總滿意率。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比較2組護理后SAS、SDS、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30.3±4.1明顯低于對照組47.5±5.7,SDS評分37.1±5.3明顯低于對照組46.3±6.4,生活質量評分83.7±6.1明顯高于對照組64.8±5.8,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四、討論
大面積燒傷使患者出現較大的創面以及較深的創口,除了治療困難,而且還容易發生各種臨床并發癥,極大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臨床上除了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法外,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的康復同樣十分關鍵,本文就最新綜合護理干預法和常規護理法進行對比分析。有效的護理措施方案在治療大面積燒傷患者的整個過程中以及病情康復效果,甚至出院后的生活質量都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綜合護理干預法是新世紀以來隨著世界整體醫療觀念的不斷變化和醫療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出現的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做好醫療環條件素、心理情緒、生理功能以及物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護理工作,從而提供給患者最全面、最合理的臨床護理,既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復,又可以一定程度緩和緊張的醫患關系,讓患者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治療康復。
參考文獻
[1] 羅宗琦.大面積燒傷病人的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12): 156-157.
[2] 趙麗.22例大面積燒傷病人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147-148.
[3] 辛海霞.大面積燒傷病人的護理[J].工企醫刊,2008,12(13):50-51.
作者簡介:褚佳航,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護理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