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美玲 薛鈺格
摘 要:目的:探討心肌炎患者的臨床護理及預后情況。方法:選取2014午1月—2017午1月某院收治的心肌炎患者8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綜合護理,比較兩組預后情況。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死亡率和病情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心肌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上作完全落實,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為其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并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積極干預,可使心肌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保證,使患者的疾病得以早日康復。
關鍵詞:心肌炎 臨床護理 預后分析
一、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
木次研究選取201年1月一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者88例,全部患者的心肌炎類型均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包括51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齡21—8歲,平均(38.5士3.6)歲。四肢乏力,心前區不適,胸悶等為木次研究入選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1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木次研究入選研究對象所采用的治療方法包括采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以及血管擴張劑進行治療,從而使患者的心力衰竭癥狀得以改善。若患者存在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則可為患者采用臨時性起搏器進行治療。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內容包括病情觀察、病房環境護理、用藥護理、健康教育等觀察組行綜合護理,內容包括:
(1)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使患者的休息質量得以保障: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病房內的光線不可過于強烈,同時要保持病房內的相對安靜,若患者家屬存在著焦慮情緒,則需同其開展積極交流,從而使患者家屬的焦慮情緒得以有效疏解,使患者家屬對患者造成的刺激盡可能減少;當患者的病情保持相對穩定時,護理人員需要告知并協助患者對體位進行及時變換,或是指導患者開展適量的床上運動,并教會患者如何對患者開展按摩,從而使患者的心臟負荷得以減輕,從而使患者的心臟心肌耗氧量得以減少,促使患者的心肌功能恢復;若患者的病情處于急性期,則其需要保持臥床休息,休息時間3—6個月,直到自身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心肌酶、心電圖均得以恢復到正常水平后,才能將其活動量增加;活動強度的確定以患者自身不出現氣促、心悸、胸悶等癥狀為準,同時心肌炎患者在康復后的1年時間內,不能夠進行重體力勞動以及妊娠。
(2)為患者開展合理的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指導心肌炎患者采用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同時較為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進行食用。若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則應指導患者減少鹽分攝入,并進行限水飲食;若患者的體溫過高,則應告知患者在適度范圍內增加水分攝入,從而使自身機體的體液丟失得以補充;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停止煙酒、咖啡以及濃茶的攝入。
(3)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在患者病情發展的急性期,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包括脈搏、心律、心率以及血壓等,同時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包括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奔馬律、咳嗽、水腫等。并將患者可能用到的搶救物品以及藥物準備好,當患者出現了心力衰竭情況,同時通過心電圖檢查顯示Q—T,間期延長、ST—T下移、心律失常,U波等出現時,應及時告知臨床醫師,并和醫師進行積極配合,為患者開展相應治療。
(4)為患者開展全面的用藥護理:護理人員需遵照醫囑,為患者開展相應的用藥治療以及氧氣吸入治療,從而使患者的心肌受累得以有效緩解和控制。同時對于心肌炎患者盡可能不采取靜脈輸注方式進行給藥,若必須采取靜脈輸注方進行給藥,則需要對輸液的速度進行嚴格控制,通常情況卜,維持在30滴/minx。
(5)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將心肌炎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發展過程、預后等告知給患者,將臥床休息的重要性告知給患者,對患者開展心理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來對患者開展心理疏導,從而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以提高,疾病治療信心得以增強。
(三)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為SPSS17.0,[n(%)]習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體以及寄生蟲等病原體的侵襲所致,大部分心肌炎患者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后,病情都會痊愈,不會留卜任何的體征或是癥狀,同時通過開展3—6個月休息后,患者的生活可恢復正常萬[4]。少部分患者可出現心律失常等后遺癥,在病情發展的急性期,極少數患者可能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發生死亡。部分患者會在病情發作的急性期后,出現多次的復發,最終形成慢性心肌炎,因此針對心肌炎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同時應指導患者不可過于勞累和缺氧,應保證機體所需營養,避免機體呼吸道以及腸道出現感染等,從而使患者機體的免疫力得到保障,有效遞質病毒的侵襲。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對心肌炎患者急性發病期開展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綜上所述,將心肌炎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完全落實,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為其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并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積極干預,可使心肌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保證,使患者的疾病得以早口康復。
參考文獻
[1] 夏源園,龔力戚.兒童爆發性心肌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進展.臨床兒科雜志,2016,34(11):866-870.
[2] 張亞麗,王虹,于雪馨,等.心肌炎和進行性肌營養小良患兒肌酶變化規律的對比分析.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1(9):984-991.
作者簡介:計美玲,薛鈺格,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護理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