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摘 要:文章旨在通過調查金山農民畫現存狀況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矢量圖庫的可行性,為之后提取可利用的傳統文化元素,與教學相互作用產生新的具有金山農民畫文化特色的作品及其他表現方式的衍生品,最終形成具備繼承傳統文化的特征又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金山農民畫 矢量圖庫 再創作
訪問人物背景:
懷明富:金山農民畫院院長
金興健:師從華裔美籍畫家Hanson(哈弗大學及加州大學教授),現致力于金山農民畫的教學與繼承,上海美術白玉蘭獎獲得者。
地點:金山東臨東街
以下簡稱為懷和金。
上海金山農民畫從80年代初開始逐步發展起來,吸收了灶壁畫、剪紙、刺繡、藍印花布等民間的藝術表現手法,造型簡練夸張,色彩對比強烈,大巧藏于拙,贏得了國內外藝術家的好評。金山農民畫在第一代農民畫家阮四娣、曹金英、張新英等人的帶領下具有非常濃郁的本土文化特征,并且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這是十分寶貴的,也是非常珍貴的世界物質文化遺產。
有關金山農民畫的很多研究成果基本上分為四個方面。在文化保護上有:上海師范大學別金花的《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與保護》,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價值與旅游業密切聯系,為今后的發展增添活力。鄭土有的《金山農民畫的審美啟示》以審美法則和科技手段化解決金山畫的困難,是目前我國正在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借鑒意義。亓明曼的《上海西郊農民畫——一種文化的生成與記憶》中概述了上海西郊農民畫的發展以及非遺保護下的發展形態。在社會人類學上有:魏啟昆、汪家駒的《民間藝術的奇葩文化產業驕子——金山農民畫三十年發展紀實》,談到了近三十年在繪畫藝術和產業化道路上取得的業績。王圣華的《新中國的農民畫運動——以1958到1976年戶縣魏研究案例》強調了思政與藝術的關系,同時是對特定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生產的一種觀察。應園的《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的休閑農業園區發展策略探討——以上海金山“中國農民畫村”為例》論述了中國農民畫村的發展現狀,對此做出了比較完整的描述。在圖像形式風格論述上有:復旦大學楊穎靜的《上海金山農民畫鄉土意象的分類與特征分析》以鄉土意象為切入點,分析其中具體性與蘊含性的表現以及動態變化。鄭土有、王睿的《金山農民畫的風格類型與基本特征》說明了金山農民畫的發展、風格類型以及基本特征。其他人文方面包括上海交大金璟的《文化產業人才政策效果評估——以A區農民畫為例》僅僅是以一種第三方的角度以嘉興A區農民畫為例,歸納了其中人才政策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并最后提出建議。綜上所述:各位老師從不同方面對上海農民畫進行分析與研究,比較完整的詮釋了這一領域的價值,但沒有從農民畫生活本質的圖像生成為出發點發揮其利用價值。文章選擇上海農民畫一是體現繪畫純粹性,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合非專業高職院校的審美;二是提取民族元素建立矢量圖庫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又為實際應用提供便利。不但沒有使其丟失原創的精髓,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上海農民畫教學應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
此次調查的宗旨是為了讓金山農民畫繼續傳承下去同時可以被更多的人認識和學習以達到一個普遍認知的作用。金山農民畫是本土文化的代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必不可缺少的星星,是不能失去的。所以建立一個矢量圖庫勢在必行,所謂的矢量圖庫是用專業的眼光挑選出來優秀的作品,對作品中的人物、植物、動物等進行分組,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進行矢量圖形的繪制,從而轉換成一個矢量圖庫,學生或者更多的學者可以運用這些圖形創造更多的作品,或者運用在更多的領域。以下是對金山農民畫情況的調查與之后建立矢量圖庫的訪談。
問題1:“請問懷老師如何去欣賞農民畫?”
懷:“農民畫都有自己要表現的主旨內容,傳遞想要的思想和時代特征是是農民畫的畫眼,它通過對每一個細節的處理讓觀眾領悟和思考。每一張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作品的骨干,在一幅作品中想法給畫面帶來了生動性,而每個東西擺放的位置都是需要推敲的,在畫面組成中很關鍵,色彩搭配也很考究,需要審美的一個提高,這些都需要一個積累。比如我現在在畫的一幅畫,這幾個人在抬的轎子之前打的稿子是花轎,后面改的時候,根據主題內容改成了官轎,而花轎和官轎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區別。在畫面上的每一樣存在的東西都是可以追溯其富有的傳統文化的源頭。”
問題2:“金山農民畫在辨偽上困難嗎?”
懷:“在金山農民畫中那些優秀的作品是出自誰手其實很明確。對于專業人士而言,每個人的作品風格很明顯,一眼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來是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比如,阮四娣老太太一輩子剪紙,她的作品里都帶有強烈的剪紙風格,別人模仿她畫出來的畫是學不到精髓的。比如曹金英老太太擅長繡花、剪紙,在她的作品像《歡度國慶》一類的作品中就是以刺繡風格為主。所以在一般人沒有專業經驗的情況下不容易分辨出是誰的作品,但是經過學習和鉆研,在細節和特征上就能區分開來,風格差異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出來的。”
(對于深入了解金山農民畫的過程是每個運用傳統元素圖庫學生需要學習的,這一點很重要。)
問題3:“金山農民畫的核心內容以農民生活題材為主,對于現代社會的大環境下,農民畫將面臨哪些問題?”
懷:“我是農村的,農民生活體驗比較豐富,我經歷了三部分。最開始的時候在農村拜了灶壁畫泥水工匠為師傅,主要就是畫灶壁畫,畫面色調比較凝重,這是早期。后來88年中期在武警部隊被授予少校警銜。1990年起進行金山農民畫創作,一直到現在。現代的年輕人很少有這種農村體驗,即使在農村生活的孩子也很少關注農村的繪畫和圖案,大部分都居住在樓房中,對于純粹的農民畫中的傳統文化理解知之甚少,所以組織學習很重要。現在的學習繪畫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學習設計繪畫,手繪的畫種一般也是學習國畫、油畫、版畫等普及性很高的繪畫,對于農民畫的知識儲備不夠,農民畫的未來也會出現斷層問題,對于傳承本土文化的要求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重視。”
(金山農民畫是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正在消失的傳統文化。以一種矢量圖庫的形式應用在各個地方,是一種延續也是一種文化記憶。并不是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就是土氣的,高端的國際化上缺乏的就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巴黎時裝周上亦是有帶著草帽,穿著碎花棉襖,腳踏高跟鞋在T臺上行走的模特,這恰恰就反應了一種席卷歐洲的國際時尚文化,也證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當然如果金山農民畫可以作為走進高校的一種教學學習的內容,也是一種貢獻,由于金山農民畫的版權問題,提煉轉換成矢量圖庫加以運用亦是一種方法)
問題4:“農民畫色彩和裝飾畫、壁畫、西方繪畫相比有什么可取之處?”
懷:“農民畫色彩鮮艷,紅色綠色等色彩用的十分大膽,用的最多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互補色,視覺沖擊力非常強,常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金:“在看非常優秀的金山農民畫作品時,你能看到畫面的空間感,雖然大多數的色彩是平涂的,但色彩的前后關系也是明確的,純度、明度關系還是有區別的。那么在當代社會中,西方繪畫在我們的社會中發揮的是中國人擅長的二維、抽象思維空間。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農民畫也可以借鑒西方當代繪畫中的構圖形式,當然我們本土傳統文化的語言必須保存。不能說以前的藝術家畫牛耕田,現在還是牛耕圖對吧,農民畫畫面要有當代性。再有,金山農民畫也被很多國內外的人喜歡包括一些專業的繪畫者,是因為農民畫不但有自身農民特色,而且色彩的運用也是相當出色。我們張新英老師的作品也是拿到比利時學院給學生當作色彩教學的案例使用。”
問題5:“金山農民畫的上手程度是不是取決于繪畫基礎?”
金:“對于金山農民畫而言,素描造型基礎的優略并不是決定因素。有很多作品非常優秀,而作者并不是基礎非常好,而是一種打破透視的主觀創造性表達。比如,一艘船的船底事實上是直的,為什么畫家在畫船底的時候要把那條線條畫成彎的而不是直的。杯子的底部為什么畫成平的而不是有弧度的,事實上,杯子放在桌子上是平的,而透視學告訴你,杯底要畫成有弧度的。這就是一種沖破理性的束縛而尋求一種自我認知上的真實性做法。(這么做)和我國中國傳統文化有關。在你的內心告訴你杯子的口是圓的,那么農民畫的作品中就有可能在畫杯子口的正面和側面的時候畫成圓的而不是橢圓的一樣,這個體現的民間文化的質樸特點,拋棄了透視規律的規范性。”
(對于張新英老師的作品《江南小鎮》,有學者這樣解釋道:“如果照真實的色調畫,不像表現繁華熱鬧的江南小鎮,而是灰沉沉的像舊社會的樣子①”。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利用主觀創作的想象空間和創意性對作品進行矢量圖轉換,一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對線條造型進行調整,同時也可以利用AI軟件做練習,動手和動腦能力一起被激發,非常珍貴。)
問題6:“金山農民畫能否提取其中具有特色的人物、動物、植物等元素建立矢量圖庫進行再創造?”
金:“每個金山農民畫達到優秀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個人特點,每個創作優秀農民畫的人都有過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并有自己擅長的一個領域。她(他)們把其中生活的一部分和自己所擅長的剪紙、刺繡等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農民畫特色的作品,并不是隨意進行組合就可以形成一幅新的作品。這需要學生或學者用心體驗生活并對農民生活狀態進行一定的感受,從而反映在對完整作品的理解上,運用優秀達到、前人的一些傳統經典元素在此前的學習和體驗之上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再創作。”
問題7:“懷老師您目前最看重關于農民畫哪些方面的研究?”
懷:“我們現在探討的唯一的核心是農民畫從哪里來,我們一直在研究農民畫的源頭是什么。比如收縮茅臺酒從哪里來,前身是誰等等進行追溯。話說回來,我們一直說農民畫,農民畫從灶壁畫、刺繡、藍印花布、木雕、篆刻等融合,但是大部分沒有色彩,所以從灶壁畫的顏色中可見農民畫的最初是從灶壁畫而起。我們一起做了幾十個不同類型,不同色彩的灶頭。我們可以從源頭做起,進博物館,或者大型交流展,走進高校等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學習到傳統文化。當然,灶壁畫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并且只有長江三角洲一帶有,值得拿來展示。農民畫從50年代開始到現在,不管從文化素質、品質都有大大的提高,金山農民畫不涉及政治,是值得保留延續下去的。”
問題8:“在現今的環境下,有可能提取農民畫優秀的傳統文化特色元素建立自身體系進行教學運用嗎?”
金:“農民畫這塊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老師對傳統的裝飾圖案有所了解,不像木雕和剪紙這些很直接。當然建立自身的體系是有難度的,因為你們提取這些元素建立圖庫,每個圖都是有版權的,這些優秀的老藝術家版權意識都很強,建立圖庫是可行的,但是在后期運用的時候必須加以變形,改變造型的形態進行教學運用。”
問題9:“對于建立圖庫之后的使用可以給些什么建議呢?”
懷:“現在確實每個作品的作者都有很強的版權意識,因為早前因為這個和美國那邊打了一個官司,他們那邊用了我們的圖,最后打輸了。所以你們可以把所需要的元素提取出來建立圖庫,但不能全部按照原樣使用。”
金:“比如說,金山農民畫有100幅優秀作品,把里面好的圖案,具有特色的文化特色元素進行提煉,建成圖庫是可行的,但是不能以原型為進行合作。需要在這個提用圖形上進行變形才能夠使用,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有一個圖形、圖案設計課程進行輔助,一年后學生可以有一個自己的造型體系,用圖庫和自己的造型體系進行一個融合,最后所出作品屬于自己的金山農民畫。也可以通過這些學習創作高品質的關于農民畫的衍生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結合高端的比如敦煌壁畫色彩等等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說到這里,有一段關于文化的描述:“文化概念既不是多所指的,也不是模凌兩可的,而是指從歷史沿襲下來的體現于象征符號中的意義模式,是由象征符號體系表達的傳承概念體系,人們以此達到溝通、延續和發展他們對生活的知識和態度②”。由此看來,中國傳統文化需要通過一種新的方式傳遞給更多的人,必須以學習的途徑來了解實踐之,一方面以畫面形式呈現,另一方面可以運用在更多的領域中。比如設計課程中的AI練習,或者美術課程的教學實踐,更可以利用這些資源普及之,使之成為更多民眾的生活品也就是俗話說的金山農民畫的衍生品。讓民族本土文化深入生活,更高于生活。)
參考文獻
[1] 鄭土有、奚吉平. 中國農民畫考察[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2] 王圣華. 新中國的農民畫運動——以1958到1976年戶縣魏研究案例[D]. 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 2012.
[3] 別金花. 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與保護[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09.
[4] 楊穎靜. 上海金山農民畫鄉土意象的分類與特征分析[D]. 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 2009.
[5] 金璟. 文化產業人才政策效果評估——以A區農民畫為例[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014.
[6] 亓明曼. 上海西郊農民畫——一種文化的生成與記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015.
[7] 應園. 以文化產業為核心的休閑農業園區發展策略探討——以上海金山“中國農民畫村”為例[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碩士論文, 2011.
[8] 鄭土有. 金山農民畫的審美啟示[J].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6, 11(6): 77-80
[9] 魏啟昆、汪家駒. 民間藝術的奇葩文化產業驕子——金山農民畫三十年發展紀實[J]. 上海農村經濟, 2003, (12): 31-34
[10] 鄭土有、王睿. 金山農民畫的風格類型與基本特征[J]. 上海工藝美術, 2007, 1(91): 92-95
注 釋
① 吳彤章,金山農民畫風格形成的因果[A].見金山農民畫開拓者——吳彤章,張新英藝術伉儷[M].上海畫報出版社,1998,11
② 克利福德·格爾茲 文化的解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