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姝君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北京 100089)
從合作原則角度探討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言語幽默
董姝君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北京 100089)
幽默是人類特有的表達情感方式,在人們的笑聲背后,幽默系統如何運作是語用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2015年國慶檔熱映的喜劇電影《夏洛特煩惱》包含豐富的幽默語料,但是目前對這部小成本電影中幽默的分析還很少,因此本文將從格萊斯的合作原則角度,分析這部電影中幽默對白,探討電影中人物會話因違反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而產生的幽默效果,對幽默的理解認知過程進行闡釋,這樣有助于我們理解幽默和掌握語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鑒賞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幽默;電影《夏洛特煩惱》;合作原則
《夏洛特煩惱》之所以能成為票房傳奇,和影片中臺詞的幽默、詼諧分不開。本文中分析影片的人物對話,運用的是格萊斯的合作原則,具體內容是影片違反了合作原則導致的幽默效果。
對于幽默語言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humour最初的意思是“體液、體質、特性”,屬于生理學用語,到16世紀,它被用來指一個人的性情和氣質。在17世紀末期,美學領域也開始運用幽默,以此來表示“使人逗樂、發笑或消遣的行為、談吐、文章等”。這一時期,是幽默的生理學涵義不斷淡化而美學涵義不斷強化并相互影響的時期。
對于幽默而言,國外在各個領域也有研究,如生理學、美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從語言學角度,Raskin的腳本理論及Attardo&Raski的普通言語幽默理論是從語義的角度對幽默研究的重要理論。西方學者大多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幽默,并且形成的三大幽默理論也是頗具影響力,即乖訛論、釋放論和優越論。而這三大幽默理論的形成,更是為分析幽默產生的心理機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一)合作原則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著名哲學家格萊斯首次提出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那是在哈佛大學作的題為《邏輯與會話》的演講中。他認為在人們的日常言語交流活動中,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一種默契,無論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文化背景有如何大的差異,雙方都應該遵守會話的合作原則的原則,這樣可以使他們的言語交際能夠進行得有意義。合作原則認為雙方在整個交談過程中都必須遵循一個交談的目標或方向,相互配合。后來合作原則成為了語用學的核心內容,以此作為指導言語交際的重要原則,并且得到學界廣泛的認可。合作原則其中主要包括四條準則, 1)數量準則:信息量要適度,以實際需要為標準;2)質量準則:發話人保證發出信息的真實性;3)關聯準則:所說的話和對方的談話內容有關聯性;4)方式準則:講話要明白清楚。
(二)《夏洛特煩惱》中違反合作原則的幽默會話分析
在電影《夏洛特煩惱》中,有大量因說話違反合作原則而產生幽默會話的情景,下面幾個例子將分別從合作原則的四個準則進行舉例,從而讓我們更好地分析幽默的產生。
1.違反了數量準則而產生的幽默
能將對話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是遵守數量的準則,而它要求的則是說話人給出的信息必須符合交流的需要,既不能多于需要,也不能比需要的少。
信息的缺失會導致歧義或者造成語義的模糊,達到幽默的效果,比如:
夏洛:“大爺,樓上322住的是馬冬梅家吧。”
大爺:“馬冬什么?”
夏洛:“馬冬梅。”
大爺:“什么冬梅啊?”
夏洛:“馬冬梅啊”
大爺:“馬什么梅啊?”
夏洛:“行,大爺您涼快吧!”
大爺:“好嘞。”
在這段對話中,夏洛詢問坐在樓下的一位大爺,樓上322住的是不是馬冬梅,而在對話中,大爺所給的回答總是缺失一定的信息,這種反復缺失信息的回答,使得夏洛非常無奈,只能讓大爺“先涼快吧”。這段對話的幽默效果正是由于大爺在談話中傳遞的信息量少于夏洛所想要得到的信息量而產生的,這使得夏洛只得放棄詢問這位大爺,自己上樓尋找馬冬梅 ,幽默感也油然而生。
2.違反了質量準則而產生的幽默
質量準則的要求是說話者必須說真實的話,不要說缺乏證據和虛假的話。但在實際交流中,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有時候說話人會故意違反質量準則,說一些不夠真實的話,以此來向聽話人表達一些隱含的信息。比較常見的幽默是故意違反質量準則,說話人會運用隱喻、反諷、夸張等修辭手段,讓聽話人通過其所說的不真實的話語來推斷幽默的會話含義,例如:
校長:“三年級二班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事件,竟然有學生打老師,主犯是夏洛,罪大惡極,理當該開除。但是好在他能夠及時認識到自己錯誤,并且以跳樓的方式進行悔悟,而且還主動地幫受到驚嚇的同學做人工呼吸,所以校方通過酌情考慮,決定記夏洛大過一次……”
因為夏洛的極端行為,校長原本打算開除他。在受到夏洛母親的威脅以后,校長十分無奈,只得保留夏洛的學籍并且為他的行為找借口,這一段是校長在全校廣播上作的發言。作為觀眾,我們知道夏洛做出當時的一切舉動是因為他以為自己在做夢,他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跳樓也更不是因為悔悟,而是想要醒來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幫助受到驚嚇的女同學做人工呼吸”則更為荒誕牽強,事實則是夏洛以為自己在夢中,所以放肆大膽地親吻了自己當年的女神秋雅。校長為了夏洛脫開罪行而滿口胡言、歪曲事實的冠冕堂皇的廣播,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質量原則,反而十分搞笑,讓了解事實的觀眾哄堂大笑。
3.違反了關系準則而產生的幽默
關系準則是指說話之間要相關,適應對方的要求,不要講與主題無關的話,以推進會話的進行。“但在言語交流中,有時候一方提出的話題讓回答者不愿意直接回答,而選擇‘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看上去似乎答非所問,實際上對方已經傳達了內心的答案,達到了通過故意違反關系準則而抒發內心情感的目的。”例如:
王老師:“你要干什么!”
大春:“王…王老師, 你看我鞋好看不?”
夏洛把書包蒙在老師頭上,同學們群起而攻之,把老師打到教室門口的地上。有人發現袁華跑去告訴校長了,同學們迅速回到原位,而這時反應慢半拍的大春才從教室后面跑到老師面前,剛剛抬起腳準備踩老師的時候,老師摘下了蒙在頭上的書包,看到抬著退的大春生氣地問“你要干什么!”大春并沒有回答自己要踩老師,而是問老師“你看我鞋好看不”,這種話題的轉移和沒有關聯性的回答,巧妙地轉移了話題,避開了他要打老師的事實,化解了尷尬,身為觀眾的我們對其答非所問而深感幽默,并且不禁為大春的機智回答點贊。
4.違反了方式準則而產生的幽默
方式準則不單單適用于語用學準則,人際社會的交往也可以運用方式準則。方式準則不僅要求會話條理清楚明白,有禮貌,更要言簡意賅。但有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違反這個原則,反而用相反的方面去表達想法,比如說故意用含糊不清、閃爍其詞甚至用啰嗦的話來進行交際,聽話人會通過說話人或絮叨或生澀的言語來推斷出幽默含義,例如:
夏洛:“馬冬梅!你真是丑人多作怪!”
大春:“夏洛,你怎么能這么說冬梅呢?我覺得馬冬梅比秋雅長得好看多了。”
夏洛:“你是什么時候瞎的?不會是喜歡上她了吧。”
大春:“我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沒有……沒有……”
夏洛因馬冬梅把他的車子上鎖而打破了他送秋雅回家的計劃,因而說馬冬梅丑人多作怪。大春因為喜歡馬冬梅而替馬冬梅打抱不平。而當夏洛質疑大春是不是喜歡上馬冬梅的時候,大春因為被夏洛看出來自己對馬冬梅的心思而害羞,急于否認,邊說邊捂臉,給出了“我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沒有……沒有……”這樣一個重復冗長而結巴的回答,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原則。而他這樣一種不正常的說話方式,反而更凸顯了他內心的緊張羞澀和對馬冬梅的喜歡,一個可愛的大傻子情竇初開的反差萌惹得觀眾哈哈大笑。
之所以《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會獲得成功,除了故事情節本身的吸引力和主人公個性特征鮮明外,更在于其使用了深入人心的幽默言語。電影人物的臺詞更是被安排得獨具匠心、別具一格,電影接連不斷的幽默效果的產生,讓這部成本小的喜劇電影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我們通過對電影中的對話分析,可以明顯地發現,要想會話順利進行必須遵循合作的原則,但有的時候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也不一定會導致交流上的問題,往往還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會話含義和幽默效果。對幽默話語從語用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理解,不僅僅能夠幫助我們從更深的語言層面去了解幽默的產生和內涵,對提高我們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也是一種有效的促進。
[1]Grice,Paul. (1975). Logic and communication.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2]Parkin,J.(1997).Humour Theoris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The Edwin Mellen Press.
[3]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1997.
[4]胡范疇.幽默語言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1.
[5]劉文歡.電影非誠勿擾經典幽默對話析賞[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6]劉蔭梁.蔚為壯觀的喜劇美學世界[J].烏魯木齊教育學院學報,2001(2).
J8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