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荊州理工職業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民族文化傳播與本土媒體的文化使命
李 紅
(荊州理工職業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隨著世界的高速發展,全世界各國人民在各自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特點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本土媒體承接著人類社會的多樣化和繁華的使命。與此同時,融合、排斥現象時刻發生在不同文化之間,于是文化傳播與跨文化交流活動也就應運而生。本文就民族文化傳播與本土媒體的文化使命進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民族文化;傳播;媒體;使命;
民族與本土之間不同的碰撞會觸發絢麗多彩的火花。民族文化具體的結果之一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直接關系到所屬民族文化的延續。就個人文化而言,特別是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播與發展方面,人類在民族文化傳播還有本土媒體的使命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當今社會,我們仔細去看民族的發展,通過文化傳播的結果,研究到底什么才是使命,什么才是人類要做的事情。因此,在不同的角度來講,總結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征、民族文化傳播內涵,確定本民族文化傳播,成為目前首要的問題。
(一)文化離不開發展,離不開傳播的作用
相對于宣傳報道而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視為文化進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正是對民族文化傳播最有力地補充和豐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唯有發揮自身特色優勢,不斷地實踐才可以使本土媒體綻放出它應有的特色。在教育傳播等方面去體會經濟發展與民族的不同關系,經濟與發展是民族文化最大的保證,以文化創新為基石,打造出全新的民族文化傳播模式。對于本土文化的發展基于人類的民族感,文化的傳播是民族的使命,也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無可爭議,由于中國獨特的風土人情,造成本土媒體在民族文化的傳播手段與工作思路上有別于其他國家。人類社會在于明白自己的使命、民族的重要,由此突出文化的底蘊。
(二)注重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播
如今,隨著各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時代的進步,民族的作用至關重大。不同國家的沖擊,對于我們民族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傳播的發展不在乎世界的交流,哪怕是少數民族也會有不一樣的絢麗風采。在如日中天的全球化時代沖擊下,如何通過媒介傳播以及保護本民族的文化就成為各民族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媒介全球化極其高度發達的新時期,對民族文化來講,我們總是擔心交流的結果是同化,而不是融合,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體現自身的價值和使命。對于民族的擔憂我們應該時刻地保持警惕,坦然來講世界各國的發展取決于民族之間的交融。作為中國21世紀的新青年,盡管我們沒有能力去守候民族本土文化的流逝,然而對于現如今文化交流的傳播,還有本土文化的濃厚,我們都應該去保護,有責任去關注,形式日趨多樣,溝通不斷深入。但在文化交流等方面,時代進步涌現的背后,對我國民族文化對外傳播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之后,我們的本土文化發展也逐漸得到重視,并據此創建全新不同的文化傳播模式,以求更直觀地反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進而達到快速傳播的目的,宣揚文化的魅力。
(一)注重發展的同時也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
全球化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體現,更是一個文化現象。當前形勢下我們不可以空想去傳播文化,要去了解自己的使命。這不僅是因為人類植根于以技術層面為主的發展性社會,還極大地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在現如今資本社會,無論是從不同民族文化之間還是傳播的文化之間,我們都可以發現,在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下,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碰撞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恩格斯認為:經濟全球化具有雙面性:一方面他是資本社會無窮的全面擴張過程;另一方面經濟是民族文化的基底。雖然經濟是社會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族的文化仍是不可替換的角色。全球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播,人類社會要重視民族、重視本土,要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同時我們也要盡全力地傳播本土文化,全力在世界上創造出人文傳媒還有各種全新的文化,讓民族文化和本土相結合,讓世界更加完美。
(二)促使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
對于本土文化的發展與傳播,我們有著義無反顧的義務。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對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侵略,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反應。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除了要有歷史的眼光以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文化內涵和修養,我們要傳播和發展民族文化,促使民族文化的地位日益提升。全球化時代的文化不是一種單一的文化專制,而是在多元化的帶領下會出現全新的社會,并且具有不同的新篇章。文化發展必然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因此我們要促使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進行交流。
(三)注重文化的絢麗碰撞
面對著不同文化的沖擊,我們的主體不再屬于個人化,而是與人類發展相統一,人類的發展是由民族的個體開始向真正的世界公眾所生成的。而如今當代全球化社會是一個文化結束是另一個民族的興起,這同樣根源于不同的資本規律,即資本實踐過剩。當代,是整個社會生產包括民族文化的重要推動力,不僅本土文化受制于消費主義原則,而且文化產品的生產和傳播過程也受制于簡單的使用法則,技術理性推動著審美原則。 在全球化過程中,我國民族文化的轉型緩慢不能有效地提出藍圖,主要根源于中國倫理類型文化穩定結構,它很難再去搞一個不同的全新的文化要素,必須經過外在的時間打磨實現轉型調整。這種文化轉型不可能拒斥西方民族文化的影響,但民族的文化碰撞也許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民族大統一是每個人的理想,但是實現和諧統一的使命至關重要。這種情況下本土傳媒是每個人的首要任務。共同契約規則,通過人類對文化寬容,對民族的了解,盡可能把本土文化對社會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讓人類更多地明白民族文化,了解本土媒體。
(一)民族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傳播理念
對于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來講,一方面需要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一致,另一方面還需要學者對本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本土文化的作用是可以讓人類更多的去了解自己的民族,去了解很多不同的民族文化。這是一個民族乃至多個民族自身的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就比如兩次的世界大戰都是因為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的碰撞,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今天的歷史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民族交流溝通的結果。現如今,在民族文化和本土傳媒之間面對著虎視眈眈的不同民族文化,在時間面前人類應該盡自己的職責去讓本民族的文化不斷地傳播,不斷地發展。資本擴張必然推動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并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通過比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文化傳播是社會發展必然的結果。
(二)本土文化的傳播
對于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傳媒的不同來說,民族文化指的是特殊的文化使命。而本土文化傳媒是指宣揚本土文化。用自己的使命感去表現文化傳播的魅力所在。在民族文化與本土傳媒之間的使命,因人而異,每個人有不同的使命,所在民族也不盡相同,受不同的民族文化素養熏陶,形成各種各樣的底蘊。本文力求明確媒體與民族文化的內在聯系,利用人們之間的關系來確定民族與本土之間的聯系。 民族文化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需要不同的文化不斷地碰撞交流,以及我們用心的體會才能得以傳承和發揚。讓文化和傳媒變成我們的使命,考驗的是民族文化與本土經濟的關系,主要是民族文化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所在,更是一種傳承體現。五十六種不同民族文化是具有社會主義內容和民族體現自身特點的新文化,生活習慣和特點還有節日習俗是屬于不同民族的特色。本文運用文化研究中的人類使命理論,在時間的打磨下,不同的東西方文化碰撞會得到更多的收獲。
(三)民族與本土相結合
本文全面地體現了民族文化相關的不同問題,并對一些問題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探討,在我們當今社會人類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哪怕是世界日新月異的發展,也同樣離不開人類。在探討民族文化的使命過程中,研究了本土傳媒與民族文化的互利關系,尤其是民族文化對本土的作用:不同的碰撞下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個人主要觀點是:在強有力的社會條件下,民族的使命感一定要強烈,哪怕是個人也要實踐下去。民族文化在大眾傳播中具有排外性、內向性、禁忌性等特性;本土文化的傳媒對民族文化進行了簡單的流行傳播等作用。
人類的進步代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民族文化對主流文化起到文化資源、人性滋養、空間營造和社會矯治的作用;奇觀是民族文化經濟化的主要編碼特征;民族文化傳媒化并非一般化的傳播過程和經濟過程,而是與多民族國家和諧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方面,對于促進民族文化傳媒化,政府負有“國家責任”。做好民族文化傳媒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溝通。
[1]黃新宇.唐艷林.試論媒介對民族文化的傳播與保護[J].河池學院學報,2009(1).
[2]姜淼.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民族文化建設[J].廣西社會科學,2005(1).
[3]魏則勝.文化傳播的倫理關懷[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
[4]鄭海中.關于文化傳播的幾個問題[J].湖南社會科學,2005(4).
G12
A
李紅(1976-),女,湖北,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山水畫創作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