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 彭建平
優質專用強筋型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駐馬店市農業行政執法支隊 彭建平
目前適宜在駐馬店市推廣種植的半冬性強筋小麥品種應選用鄭麥366、西農979、新麥26、鄭麥7698,弱春性品種應選用鄭麥101等。推廣包衣種子。沒有包衣的種子要根據病蟲防治對象進行藥劑拌種。
生產優質專用小麥,要求實行區域化、規模化種植。要以行政區劃為基礎,合理布局,力爭做到一村一個品種,確保一方地塊同一品種。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機播、統一管理、統一收獲。
收秋后及早整地,蓄住底墑,保好口墑。要充分發揮大中型機械的作用,擴大深耕面積,一般耕深25~27cm,耕后細耙,達到土碎地平,上虛下實。
結合整地進行土壤處理是防治地下害蟲和小麥吸漿蟲的主要措施。用甲基異柳磷或辛硫磷顆粒劑2.5~3kg/667m2, 對 細 土 25~30kg;也可用辛硫磷或甲基異柳磷乳油200~250mL/667m2對水噴拌成毒土25~30kg,耕地前撒施地面,隨耕地翻入土中。防治野燕麥用40%野麥畏200mL/667m2,對水35~40kg,耕地后均勻噴灑垡頭,隨即耙地混入土中。
根據駐馬店市生產實踐,400~500kg/667m2的產量目標,應施優質有機肥4m3以上,純氮11~12kg,五氧化二磷5~7kg,氧化鉀6~8kg,硫酸鋅1kg。前氮后移,將氮素化肥的70%~80%底施,其余部分視苗情用于拔節期追肥。底肥要分層施入,土雜肥和化肥的70%掩底,30%化肥耕后撒垡頭。
半冬性小麥品種的適播期為10月10—20日,春性品種的適播期在10月16—25日,鄭麥9023應在10月21日至月底播種。在適播期范圍內,半冬性品種播種量為6~8kg/667m2,基本苗 12萬 ~16萬株/667m2;春性品種播種量為8~9kg/667m2,基本苗16萬~18萬株/667m2,晚播適當加大播種量。要求機播或精播耬播種,達到足墑下
種,一播全苗。
主攻壯苗,半冬性品種群體70萬~80萬株/667m2,單株分蘗5~6個,主莖葉齡7葉1心,次生根10條以上,株高25cm左右;春性品種群體60萬~70萬株/667m2,單株分蘗4~5個,主莖6葉1心,大蘗3個以上,實現壯苗越冬。
1.查苗補種,疏苗移栽。小麥出苗后及早進行查苗補種,對缺苗斷壟10cm以上地段,力爭在出苗后3~5d補齊。沒有及時補種的麥田要采用疏苗移栽,從麥苗開始分蘗到土壤封凍前均可進行,就地剔稠補稀,去弱留壯,邊移邊栽,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為準,栽后捺實,缺墑時適量澆水,以利成活。
2.區別苗情,分類管理。群體適宜的壯苗麥田要及時中耕除草,增溫保墑。越冬群體有可能超過80萬株/667m2或生育期提前的旺長麥田,要采取鎮壓、深中耕結合耙耱或化控技術控制旺長,穩定群體。群體較小長勢較弱麥田,要根據苗情,及早采取對應措施,促弱轉壯,以利安全越冬。
3.化學除草,預防草害。雜草危害嚴重的麥田,應抓緊在冬前小麥開始分蘗后至12月上旬進行防除,此期溫度適宜,多數雜草已經出苗,且組織幼嫩,麥苗覆蓋度小,雜草裸露,易于毒殺。要針對除草對象選用除草劑,以免影響除草效果,甚至毒害小麥和危及下茬作物。防除闊葉性雜草,可選用75%的杜邦巨星、10%麥樂樂、10%尤利、麥鐮和巨鑫;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可用7.5%金馬水乳劑或6.9%的驃馬水乳劑進行防除(嚴禁用于大麥田)。
4.適時澆好越冬水。冬灌有利于小麥越冬,同時可起到冬水春用、緩解春旱的作用。凡是有條件的地方,應根據土壤墑情和苗情,于12月中下旬“夜凍晝消”時,進行冬灌。
1.返青期控水控肥。控制春蘗滋生,加速兩極分化,控制基部第1節間、第2節間生長過長,預防后期倒伏。
2.追施拔節肥。拔節期進行肥水促進,追施氮肥,促進大蘗生長,搭好豐產架子,提高分蘗成穗率,鞏固后期氮素營養,改善籽粒品質。一般拔節期每667m2追施尿素7~8kg,追肥應趁墑或結合澆水進行,以利及早發揮肥效。
3.適時中耕。早春中耕可起到破除板結、松土除草、增溫保墑的作用,可促進小麥根系發育,有利麥苗早發快長。旺長麥田,應于返青期及早深鋤斷根,控制旺長,減少無效分蘗。
4.化除化控。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要在小麥返青、起身前實施化除,不能推遲至拔節期,避免對小麥產生藥害和造成土壤殘留。為預防小麥后期倒伏,旺長麥田應在返青、起身期鎮壓或進行化控。
5.及早防治病蟲害。小麥返青至拔節前,是防治紋枯病和控制白粉病、條銹病的最佳時期,可用禾果利或粉銹寧噴灑防治。根據蟲害發生情況,將防病、治蟲和化控藥品混合作一次性噴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強病蟲害防治。3月下旬和4月下旬,每667m2用12.5%烯唑醇30~40g或43%的戊唑醇20~30g,對水 30~40kg 連續噴灑 2次,能有效預防小麥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等。小麥齊穗期、揚花期如有連續陰雨天氣,應在雨前噴施多菌靈預防赤霉病的發生。吸漿蟲、蚜蟲發生嚴重的地塊,應根據發生時期,選用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及早進行防治。
2.噴施葉面肥、施用“麥健”。小麥孕穗期至抽穗期,葉面噴施1%~2%尿素溶液和0.3%~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起到補充營養和加速營養物質運轉的作用。小麥揚花后5~7d,每667m2用“麥健”40mL對水30~50kg噴灑,不僅能防御青枯、干熱風、增粒增質量,還能改善品質,提高商品等級。
收獲前10d,要組織進行田間排雜,拔除雜草和混雜植株。蠟熟后期,聯合收割機要按品種連續作業,更換品種時注意清凈機倉,防止機械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