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農業畜牧局 崔艷玲
南樂縣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南樂縣農業畜牧局 崔艷玲
南樂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處,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四季分明。全縣轄6鎮6鄉322個行政村,總人口53萬人,總耕地面積5.43萬hm2,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小麥是南樂縣第一大糧食作物,其豐收與否關系著全縣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小麥營養價值高,用途廣,富含面筋,適宜制作松軟多孔、延伸性強、易于消化的多種食品(饅頭、面條、餅干、面包、油條、餃子、甜點、方便面等)。此外麥麩、麥稈、麥糠不僅是釀造、造紙、紡織的原料(麥稈在南樂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用途—編草辮,經過進一步的加工成為美麗的藝術品,遠銷波蘭、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50多個國家),還是畜牧業的精飼料。小麥還具有適應性強、耐寒耐旱易于管理的特點。小麥從播種到成熟在南樂縣大約經歷230d左右。小麥一生的生育特點為“兩長一短 ”,即生育期長,幼穗分化時間長,灌漿時間短。南樂縣小麥常年播種面積在3.33萬hm2左右,占耕地面積的85%,是全縣的一大優勢作物。因此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探討。
優質是指品質優良具有專門加工用途的小麥,并且經過規模種植,達到國家優質小麥品種品質標準,能夠加工成具有優良品質的專用食品小麥。良種是指能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并表現出高產、穩產、抗病、抗倒、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優良品種是小麥增產的內在因素。根據南樂縣近年來的生產實踐和試驗示范證明,適宜全縣種植的主要品種有矮抗58、周麥28、百農207等。為了確保種子質量,最好到正規門店購買,并索要發票。
首先,在施肥上部分農民存在重視化肥、輕視有機肥的現象,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影響了土壤肥力和小麥產量的進一步提高。其次,在底肥使用上,一部分農戶存在重磷輕氮的現象,還有一部分農戶麥田底肥用量少,而追肥量大。最后,農民雖然實行了玉米秸稈還田,但是不注意氮肥的使用,導致碳氮比過大,不利于冬前麥苗的正常生長發育,也不利于玉米秸稈較快地分解和利用。
針對上述問題,為確保南樂縣小麥穩定生產,不僅要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還要測土配方施肥。針對南樂縣大部分土壤養分狀況,筆者提出不同地力水平的施肥總量:對于每667m2產量600kg以上的高產攻關田,每667m2施純氮 17~18kg,純磷 9~10kg,純鉀 10~12kg; 對 于 每 667m2產 量400~500kg的中高產田,每667m2施純氮 15~16kg,純磷 7~8kg,純鉀5~7kg。針對一般的中高產田筆者提出3個配方:一是每667m2施尿 素 15~20kg+ 磷 肥 50~60kg+ 鉀肥10kg+微肥2kg,二是每667m2施磷酸二銨20kg+尿素10~15kg+鉀肥10kg+微肥2kg,三是每667m2施45%的三元復合肥50kg。
小麥高產的關鍵性措施之一就是苗齊、苗勻、苗壯。高產小麥在播種整地時必須達到“深、透、實、凈、平、足”的六字要求。另外提高整地質量也可以用深耕+旋耕的方法:先深耕,不要耙地,緊接著再旋耕1遍,然后進行耙地和整地。南樂縣張果屯鎮王落集王進生使用此方法,小麥平均每667m2產量比對照增加43.6kg,因此該方法值得推廣。建議全縣廣大農民朋友在整地時,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按照上述方法來進行。
在播種期問題上,南樂縣部分麥田存在著半冬性品種播種期過晚,年前分蘗少,年后分蘗成穗率底,從而影響產量。弱春性品種播種期過早,易造成凍害死苗現象。南樂縣元村鎮百尺村十幾年前的濮麥7號因播種期過早,受到了大面積凍害,造成了嚴重減產。
南樂縣半冬性品種播種期一般為10月5—15日,弱春性品種播種期一般為10月15—25日。結合全縣實際情況,在適宜播期范圍內,一般每667m2播種量為8~11kg;晚播應加大播種量,一般每晚播2d,增加0.5kg的播種量。
南樂縣采用寬窄行種植模式:窄 行 13.3~16.6cm, 寬 行 30~33cm,畦寬3m,每畦12行小麥。在南樂縣楊村鄉凡莊經過示范推廣小麥增長13.6%。該技術有著十分廣闊的推廣前景。
一是查苗補種,確保苗全、苗勻。二是澆好分蘗水和越冬水。三是及時防治病蟲害。四是返青期合理施肥澆水,合理化控,加強病蟲草害防治。五是適時澆好揚花灌漿水。六是適時收獲,收后晾曬。麥穗、穗下節和葉片全部變黃,莖稈尚有彈性,籽粒較堅硬,已呈現光澤時是最好的收獲時機。
總之,從技術角度上來講,南樂縣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因此要想使全縣小麥產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就要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入手,加強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宣傳及應用,讓農民增產增收,使南樂縣小麥生產上一個新的臺階,使南樂縣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