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馬運糧 李延峰 雒峰 陳曉
河南省品種登記工作進展及存在問題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 馬運糧 李延峰 雒峰 陳曉
新修訂《種子法》設立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制度《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17年4月1日頒布,并于5月1日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農作物品種管理向市場化方向更近一步。非主要農作物是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是持續穩定提高農民收入、振興鄉村的保障,推行新制度是貫徹落實《種子法》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放管服”新理念的重要舉措和促進育種創新的重要手段。自《辦法》頒布以來,河南省種子管理站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登記工作開展,取得了可喜成效。
截至目前,省種子管理站已累計初審并上報農業部4批次146個品種,已公告頒證品種45個,其中遠雜14號等2個花生新品種以新選育品種形式申請登記并已獲得頒證,還有10個新選育品種已通過農業部審查,即將進入公示中。我們借力第二屆中原瓜菜新品種展示會及豫藝、鼎優、鄭研及歐藍德等大型種業公司的展示觀摩會,探索登記品種的跟蹤監測,已初見成效。河南省秋季觀摩展示會接待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客商和種植大戶、新型農業聯合體成員5000多人,取得了積極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申請相關培訓及推廣會議經費10萬元,取得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經費20萬元。
從登記品種上報數量、獲頒證書數量及相關跟蹤監測等工作綜合情況來看,河南省登記工作在全國總體排名靠前,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有新培育品種獲得國家頒證的省份。
河南省登記工作的穩步推進,得益于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得益于省農業廳提供的良好工作環境,我們重點抓了四個落實。
《辦法》出臺后,省種子管理站積極向省農業廳主管領導匯報,廳領導高度重視,專題會議安排部署并狠抓《辦法》在全省的落實工作,審核辦事流程、發布工作開展通知、設置登記科室、解決登記進辦事大廳及辦公用房等事項,均已推進,為登記工作開展創造良好環境。
省種子管理站積極參加農業部種子管理局主辦的培訓班,認真學習《登記辦法》《登記指南》,深刻領會登記立法精神,掌握登記辦法,轉觀念、促發展。通過站辦公會、品種審定會議等機會,傳達學習、貫徹《登記辦法》及農業部培訓會議精神,集體討論《辦法》及辦事流程,促進法規落地。省種子管理站申請并調整培訓經費預算,于6月召開全省登記工作培訓班,統一思想,明晰要求,明確努力方向,培訓各級種子管理部門、相關科研高校、企業350多人,發放培訓資料400多份,是河南省近年組織規模最大的《種子法》配套辦法培訓。我們深入省農科院、省農大、豫藝種業、省西甜瓜戰略聯盟、駐馬店農科院、鼎優農業、歐藍德種業等10多個單位調研和培訓,解疑答惑,推進登記工作落實。
以點帶面,以成功的個案帶動全面工作的開展。選擇全省優勢作物品種多、生產經營規模大的單位,開展點對點、面對面交流,以點帶面,開創登記工作新局面。通過與申請者多次溝通和輔導,講解、演示登記平臺操作,到田間確認測試性狀,嚴謹修改材料,農業部首批公告頒證的15個品種,有河南省“新錦霞”“彩虹瓜之寶”2個西瓜品種。通過成功登記典型的宣傳,促進其他申請者對登記產生積極回應,實現個案解決、促進全局的目標。目前全省申請者已突破136個,中國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河南省農科院、豫藝種業、鄭研種業及鼎優農業等30多個單位已熟練掌握登記程序,大批品種已進入申報高峰。
認真梳理工作職能和程序,制定工作制度,網上模擬申請、受理及審查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到申請者單位、田間地頭開展雙向學習,熟悉作物,提高業務水平;制定詳細的工作表格、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做到人人有責,步步銜接,形成良好的工作機制。
通過《辦法》研讀及培訓要求可以看出,品種登記只是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管理工作的起點,重點在于登記后的監管和跟蹤,主要包含品種書面材料及標準樣品的真實性確認、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的鑒評、品種展示及產業化,著力解決一品多名及種業誠信體系的構建。自2000年《種子法》頒布實施以來,大多數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的管理相對較弱,近17年的市場化發展,也帶來諸如市場監管抓手不足、品種鑒評可信度低、一品多名等市場亂象。開展此類工作,目前經費缺口較大,需加強經費支持,實現有職能、有經費、能干事、干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