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縣植保植檢站 皮小麗
豫西地區人工種植柴胡出苗率低的原因分析
澠池縣植保植檢站 皮小麗
柴胡因其富含柴胡皂苷,在中醫藥運用中具有透表泄熱,疏肝利膽、疏氣解郁、升舉陽氣等作用,常用于退熱鎮咳、肝郁氣滯和降低血壓等。近年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加快及中醫藥的普及應用,柴胡在豫西地區被大面積推廣種植。但人工種植柴胡出苗率低,已成為直接影響柴胡產量及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結合生產實踐,總結出了影響柴胡出苗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并一一提出了具體的解決途徑,希望能為該地區廣大柴胡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高質量的種子是保障出苗率、苗齊、苗全、苗壯的前提條件。種子質量影響柴胡出苗率的因素有:
種子的成熟度是決定種子生活力的基本因素。柴胡種植過程中,氣候適宜,生產條件好,能完全成熟的種子則生命力強,發芽率高;反之則低。因此,生產上應從2年生以上的植株上采集飽滿、成熟的種子(雙懸果)。另外,通過生產實踐我們發現,柴胡的種子壽命極短,超過1年的陳舊種子不易發芽,在生產上不能使用。
柴胡種子收獲后,如不能得到充分、及時的晾曬, 種子含水分過高,會促發種子發生自養呼吸,引發霉變,致使種子胚部的組織遭到破壞而不能正常發芽。 另外,柴胡種子的生理后熟期、休眠期相對較長,同樣也是種子采收保存時要充分考慮的一個因素。生產實踐中,建議帶皮晾曬一段時間后,再做進一步處理。
柴胡種子自帶常見的病菌主要有根腐病、銹病、斑枯病等,可隨種子播種而侵入,引起爛種、爛芽,使種子的出苗率降低。因此,可用赤霉素100 mg/kg在播種前進行種子浸種2 h,然后撈出晾干備用。
由于柴胡適應性強,具有耐寒、耐旱、怕澇的特性,喜溫暖、干燥的氣候條件,因此,在人工種植的地塊選擇上,選擇土質相對松散的沙壤土、向陽坡地為好。在生產實踐中,栽培條件影響柴胡出苗率的因素有:
柴胡不宜重茬,需合理輪作,做到2年一換茬。若重茬、留弱根再生勢必造成病蟲草害嚴重發生,同時不利于恢復和提高地力,易造成缺苗斷壟,難以獲得高產優質高效。另外,由于柴胡種子粒小需淺播,因此在整地上,要達到“齊平松碎凈墑”的土壤良好條件。
墑情是保證苗全苗齊苗壯的基礎。針對豫西春季偏旱且倒春寒多發的氣候特點,在生產上建議因地制宜,適當加大播種量,并適期遲播,合理確定春季柴胡最佳播期,力爭使柴胡生長發育時期與有利氣候條件相吻合,保全苗、育壯苗,實現豐產豐收。經實踐,建議澠池縣每667 m2用種量在1.5 kg左右,人工條播時間在5月上旬為佳。
柴胡種子小,吸水效果差,頂土能力弱,播種時覆土過厚,胚芽難以穿透土層;過淺,種子暴露于土表或種子周圍的土壤很快風干,種子因不能吸足發芽所需的水分,導致難以萌發。因此,拌土人工條播時,建議播后淺耬輕壓一遍,然后用碎草覆蓋,以利于保溫保墑,苗齊苗壯。
生產實踐中,影響柴胡生長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斑枯病;蟲害主要有根瘤線蟲、蚜蟲及蠐螬等。
根腐病主要侵染柴胡支根和須根,嚴重時會逐漸向主根擴展,導致根部全部或大部分腐爛,地上部分枯死。澠池縣一般多在 7—10月發病,傳染快,主要是因土壤帶菌、雨季田間積水導致。一般一年生發病較輕,兩年生植株發病嚴重。在防治措施上,除選擇坡地,合理輪茬外,播種前可結合耕地,增施磷肥、鉀肥作底肥,進行必要的土壤消毒處理。在化學防治上,發病時用 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700倍液或用 58%甲霜靈錳鋅 600 倍液灌根,每隔7 d灌 1 次, 連灌2~3 次,并清除病株。
銹病主要為害柴胡葉片,嚴重遍及全株,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及根的質量。銹病在澠池縣一般 7—9月發生,田間殘留病菌和高溫多雨季節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在防治措施上,除合理輪作,適當增施磷肥、鉀肥,增強柴胡的抵抗能力外,在化學防治上,可在發病初期用 25%粉銹寧 800~1000 倍液或用 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敵銹鈉200 倍液噴霧防治。
根瘤線蟲主要侵入柴胡根部,在澠池縣一般發生在苗期。線蟲以蟲癭寄生在柴胡根上, 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狀物, 地上部顯著矮小。在防治措施上,可在整地時每667 m2用 80%二溴氯丙烷乳油 1~1.5 kg 稀釋成 100~150 倍液進行土壤消毒,或在播種前每667 m2用 10%克線磷顆粒劑 30 kg 處理土壤。
蚜蟲主要為害柴胡上部嫩梢,常密集在植株嫩梢和葉片上吸食汁液,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和開花結實。澠池縣多在 6—8 月發生,防治措施發生期可采用 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每隔7 d噴1次,連噴2~3次。
蠐螬主要為害柴胡根部,導致缺苗。在澠池縣多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前茬花生、土豆等作物導致蠐螬暴發。在防治措施上可按照施用標準,用40%辛硫磷乳油、3%甲基異硫磷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顆粒劑制成毒土撒于播種溝或地面進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