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農業》編輯部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大有可為
《今日農業》編輯部
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這標志著我國“三多型”農業服務業正在形成。
意見強調,要以服務農業農民為根本,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農業農民、創新發展方式、注重服務質量的原則,力爭通過5年的發展,基本形成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而向農業生產提供中間投入服務的產業。從服務的生產環節看,農業生產性服務可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農業產前生產性服務主要包括良種、現代化農業機械、優質化肥、農藥、飼料等農用物資的生產供應方面的服務;農業產中生產性服務主要包括農業新技術推廣和應用以及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服務;農業產后生產性服務主要包括農產品供求信息、質量檢測、存儲、加工、包裝、售賣等方面的服務。從服務的歸屬上看,農業生產性服務主要包括農業先進生產技術發明與推廣服務體系、農產品供給需求信息提供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評估服務體系、農產品運輸銷售加工服務體系、農業支持與風險防護體系等。只有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才能將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真正落到實處;而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創新發展,前提是明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導向。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粘合了農村一、二、三次產業,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產業通道。從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戰略要求出發,有必要提升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戰略定位,使其在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工促農和以城帶鄉中發揮更大作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已經從農村經濟的薄弱環節成長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引擎。2017年,美國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農業GDP的比重已達到12.7%,而我國僅為2.3%。農業部長韓長賦表示,要重點在那些具有較強公益性、外部性、基礎性的領域,經營性服務組織不愿干、干不了的領域積極發揮作用。未來,要尊重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完善內生發展機制,增強政策調控與產業發展的匹配性,為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和優質高效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持續的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