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產業如何突破
近年來,我國鴨業行情低迷,種鴨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眾多小型養殖場經濟上不堪重負,已經停產或倒閉;而中等以上規模養殖場也不知所措,被動地等待行情高峰的到來。在當前形勢下,肉鴨產業該如何突破自我呢?
當前肉鴨養殖風險越來越大。一是市場價格的風險。除了產能過剩的原因外,產品同質化嚴重、食品加工不足等原因促成的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也使得養殖企業舉步維艱。二是品種風險的問題。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同食品需要不同的品種提供保障,企業若不能提高多元化的品種,利益就難以保證。三是疫病防控方面的風險。投資小、設施差、養殖場環境差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四是經營管理方面的風險。管理者盲目地擴張規模提升競爭力,使肉鴨養殖量越來越大,造成了一系列經營管理方面的難題。另外,養殖與環境矛盾也是養殖業者必須面對解決的問題。五是人工成本的增加。養殖人員老齡化,而要想以年輕人為勞動力,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人工成本。六是品種、加工、消費不協調。品種、加工方式和消費三者之間必須相輔相成,這也是當前我國鴨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未來,養殖企業要想贏利,產業要想得到突破,需要在哪些方面發力呢?
首先是品種方面。企業經營者要認識到,生產方向是由消費者決定的,而不是由生產者決定的。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生產出有市場的產品。其次是飼養方式方面。養殖場(戶)必須通過先進的飼養方式做好環境控制,來提高肉鴨的成活率、飼料轉化率。再其次是在飼料的營養方面。養殖場(戶)完全可以通過飼料的配置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養殖效益,降低對外排放。最后是在排泄物的處理方面。這是當前整個養殖行業都十分重視的問題。這方面最關鍵的是要實現排泄物的資源化利用,體系內的專家也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目前,排泄物堆肥的方式、有機肥的加工等都已經有了較好的樣本,有待進一步推廣。
(裴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