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畜禽糞污治理定目標
近日,山東省出臺了畜禽糞污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全面開展畜禽糞污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方案提出堅持保供給與保環境并重,按照關閉停產一批、異地搬遷一批、配套完善一批、規范提升一批、擴容消納一批“五個一批”的思路,因地制宜推進畜禽糞污整治工作。對于禁養區內確需關閉的,要堅決停產關閉;對于禁養區內關閉搬遷后仍有養殖意愿的,要配合協調落實土地扶持重建,嚴格環境準入,開展規范化標準化養殖;對于尚未配建糞污處理設施且有整改意愿的,要積極服務幫助完善配套設施;對于社會反映強烈且可整改達標的,要強化技術指導助其規范提升;對于周邊土地消納能力較強的,要配合做好土地流轉提升種養結合比例。
對全省區域內所有規模養殖場(戶),方案重點開展以下突出問題整治:
(一)突出抓好“畜禽養殖‘三區’劃定不到位”整治,包括分布圖四至邊界不清晰或不閉合;禁養區內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及養殖專業戶清單庫數據不準確等。(畜牧部門牽頭,環保部門配合)
(二)突出抓好“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小區)及養殖專業戶關閉搬遷落實不到位”整治,包括搬遷計劃不明確、實際進度緩慢、補償政策不到位,政策“一刀切”影響當地畜禽產品有效供給等。(當地政府負責落實)
(三)突出抓好“畜禽糞污處理利用不到位”整治,包括未處理利用的畜禽養殖糞污等。(畜牧部門牽頭,環保部門配合)
(四)突出抓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不到位”整治,包括配建不到位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清單,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畜牧部門牽頭,環保部門配合)
(五)突出抓好“畜禽養殖場戶環評整改落實不到位”整治,包括現有規模養殖場未依法依規開展環評、環評整改不落實等。(環保部門牽頭,畜牧部門配合)
方案要求到2017年底,依法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關閉或搬遷;全省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和污水處理利用率分別達到78%和50%,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到75%;畜禽糞污“資源論”深入人心;初步建立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資源化利用格局。
(本刊記者 石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