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農業局 宋慶華
南樂縣玉米生產情況及存在問題和建議
南樂縣農業局 宋慶華
近年來,南樂縣玉米產量基本上處在徘徊局面,而且年際間產量不夠穩定。2011—2015年,南樂縣玉米產量較高,2010年因后期陰雨寡照天氣,是近幾年減產較為嚴重的一年。
(一)技術服務到戶、到田、到人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
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農村勞動力多為老年人和婦女,文化素質較低。
(二)玉米種子銷售市場混亂
當前玉米種子銷售市場比較混亂,有些不法銷售商以次充好,把發芽率低的陳種子當做好種子賣,造成一部分農戶的玉米田缺苗斷壟嚴重,產量無法彌補。
(三)在玉米品種合理布局方面存在著多、亂、雜現象
據初步估計,2016年,南樂縣種植的玉米品種有120個,其中50%以上的品種未經試驗和試種,就盲目推入市場。
(四)玉米播種時間難確定
因南樂縣小麥成熟偏晚,多數在6月10日后才能收獲,如果采用麥壟套種玉米,不是缺苗斷壟就是玉米苗大小不一致,密度往往達不到要求;如果麥后直播,因播種偏晚,不利于產量的提高。
(五)施肥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學
一是習慣采用“一炮轟”追肥法,而且不少農戶圖省事,直接撒施,這樣施肥損失多,利用率低;同時后期易脫肥早衰,穗上部虛尖嚴重,籽粒變小,千粒質量不高,影響產量。二是習慣只追氮肥,不追磷鉀肥和微肥。追氮量過早過大,造成土壤中養分比例失調,玉米莖稈徒長,抗病、抗倒能力差。三是有機肥施用量不斷減少,加速了土壤鉀肥的消耗,造成土壤含鉀量普遍較低。
(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仍需加強,抗災能力差
就目前情況看,少數農村旱時澆水不及時,澇時排水不及時。加之農民科技素質不高,旱時群眾習慣上只澆保命水,不澆豐產水,往往澆水不及時,影響了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高。
(七)災害性天氣頻繁
如開花傳粉期遇陰雨天氣,造成授粉不良及虛尖、缺位、缺粒等現象;又由于降水的變率較大,時空分布不均,常常造成時旱時澇、此旱彼澇的不利局面,嚴重影響了玉米產量。
(八)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不到位
例如對薊馬、玉米螟、二點委夜蛾等蟲害防治不及時,對玉米粗縮病、大小葉斑病等病害防治措施也不到位。
(九)提前收獲,造成減產
在玉米生產上,群眾習慣當田間90%以上的玉米植株莖節變黃,果穗的苞葉呈枯黃色,就盲目收獲,這樣,往往會造成玉米減產。
(一)培育和選用高產多抗、適應性廣的優良玉米雜交種
經過近幾年的試驗示范和多年生產實踐,應選用緊湊型、耐密型品種,以增加種植密度。適宜南樂縣種植的玉米品種主要有:浚單20、鄭單958、隆平206、洛單248、農華816、裕豐303等。
(二)力爭早播
夏玉米播種越早越高產。因為早播能給夏玉米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有機物積累而增加產量,發揮中晚熟雜交種的增產潛力。南樂縣夏玉米播種要力爭在6月15日前結束。
(三)嚴把播種質量關
玉米播種要做到四要:一要適當加大播種量,每穴下籽2粒以上,防止下籽太少,預防缺苗。二要做到底墑充足,麥壟套種的玉米田,必須及時澆好底墑水和“蒙頭水”。三要做到籽粒大小一致,株行距一致,深淺一致,覆土一致,確保一播全苗。
(四)改一次性間定苗為多次間定苗
在玉米5~6葉定苗后一直到抽雄前還應多次拔除弱小病株,以提高群體質量,建造良好的群體結構。
(五)搞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
在測土化驗的基礎上,合理配方施肥,是降低施肥成本,減輕化肥污染,達到玉米優質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每667m2產量為600 kg的地塊,每667m2施40%復合肥50 kg作基肥或與5葉定苗時一次性施入。大喇叭口期每667m2應追施速效氮肥25kg。
(六)及時排灌
1.及時澆水。玉米灌水有兩個關鍵時期:一個是播種期,這個時期的灌水關系到能否達到苗勻、苗齊、苗壯的問題,是獲得玉米高產的基礎。另一個是大喇叭口期和抽雄開花期。抽雄前10 d、抽雄后20 d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此期應結合追肥進行灌溉,以利于發揮肥效,促進氣生根的生長,增強光合效率。特別是抽雄開花期,是玉米需水臨界期,是玉米開花、授粉、籽粒形成的關鍵時期。“玉米超千,地皮不干”就是指此期。
2.及時排灌。在玉米生產中后期,南樂縣降雨往往偏多,易形成澇害,造成減產和品質變差,在生產中一定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易澇地塊應在穗期結合培土挖好排水溝。
(七)預防倒伏
在玉米6~12片葉時每667m2用玉威15~20 mL對水15~20 kg均勻噴灑,不得重噴。其作用能夠使植株節間縮短,穗位降低,增強抗倒性,葉片變寬變短,葉色變黑,光合勢強。能減少禿尖,提高千粒質量。
(八)防治病蟲害
1.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縮病、大小斑病、紋枯病、青枯病。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毒引起的病毒病,苗期要重點防治好灰飛虱。防治玉米粗縮病可用“高巧”進行二次包衣。玉米大小斑病可用50%多菌靈500~800倍液噴霧。紋枯病在田間郁閉潮濕、雨水多時易發生,可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進行防治。
2.蟲害主要有黏蟲、薊馬、玉米螟。防治黏蟲、薊馬可用吡蟲啉、甲維鹽進行防治。
(九)適當晚收獲
以玉米苞葉完全干枯松散,籽粒尖端出現黑色層,籽粒乳線消失時收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