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縣農業局 郭慶華
修武縣農業產業化現狀與發展對策
修武縣農業局 郭慶華
近年來,修武縣堅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戰略性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來抓,以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以龍頭企業建設為著力點,在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集群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方面狠抓工作落實,有力推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修武縣樹立以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的思路,立足本地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截至2015年底,全縣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有42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有22家,其中,省級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6億元,增幅13%,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吸納農民工就業1.2萬人, 輻射帶動農戶 3.8萬戶。
(二)農產品基地建設持續加強
根據農產品加工企業對原產料的需求,通過促進企業和基地及農戶的有效聯結,強化企業對農產品基地建設的帶動作用,全縣擁有優質小麥、玉米、蔬菜等優勢農產品基地面積3.13萬hm2,畜禽標準化養殖區(場)70個。
(三)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通過加強招商引資和土地流轉力度,制定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提高綜合優質服務,優化投資環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 。引進休閑農業企業入駐3家,擁有現代農業示范園點28個,形成了花卉苗木和果樹特色種植基地0.17萬hm2,對優化種植結構,推動臺創園建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
全縣只有1家省級龍頭企業。多數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遠達不到省級扶持標準,無法享受省級扶持資金。企業經營水平較低、經濟效益不高,處于微利保本狀態,抗市場風險能力有限。
(二)集群效應不明顯
主要表現在農產品就地加工、農工商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鏈還沒有完全建立;適應產業特色的空間布局不合理,產業集聚區的綜合服務功能難以發揮。因為農業產業鏈較短,目前初步形成的農業產業化集群集而不群,更多的只是同類之間的簡單扎堆,彼此之間并沒有明顯的專業化分工,不能發揮集群內各產業不可模仿的競爭優勢,影響集群總體效應的發揮。
(三)農業技術水平低
目前,農業產業化集群普遍存在著農業技術水平低,創新研發能力弱,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等現象。全縣沒有一個省級以上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科研機構,多數企業的品牌意識薄弱,爭創名牌的積極性不高,全縣農產品真正在全國叫得響的名牌屈指可數,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
(四)輻射帶動作用不強
主要表現在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由于自身能力的問題,沒有和農戶之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機制,不能很好地帶領農民共同抵御各種風險,共同致富。
(一)鼓勵科技創新
龍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在農業產業化中的科技帶頭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建立科研機構,開發新產品,采用新工藝,使生產技術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多層次的聯合與協作,形成直面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鼓勵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強企業管理,不斷壯大自身實力,增強帶動產業發展的能力。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及制定國家標準、地方標準的龍頭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獎勵。
(三)加強扶持引導
農業產業化的主體是企業和農戶,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規劃和政策扶持,幫助解決產業化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點要做好引導、支持和推動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定期發布產業信息,引導重點產業發展,防止盲目生產給農戶造成的損失。要通過資金投入、政策傾斜和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產業發展。要搞好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基金,將財政扶貧、以工代賑、農業開發、扶貧信貸等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產業化經營。要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調整產業結構,推動重點產業發展。
(三)完善組織體系和機制建設
通過有意識地組建和完善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專業市場,將產業發展的諸環節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保產業按照一體化的方向順利發展。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下大力氣抓好農副產品直銷市場建設,實現千家萬戶的分散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市場之間的有效對接。積極組建各類專業化中介經紀人隊伍,鼓勵更多有經營才能的人參與到產業化營銷體系中去,實現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通過組織體系的完善,帶動基地建設,推動產業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四)要突出發展產業集群
加快推進優勢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引導優勢企業向優勢區域聚集,以肉品、面業、飲品、蔬菜等優勢產品為重點,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逐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圍繞培育骨干龍頭企業,堅持扶優扶強,重點扶持帶動面廣、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水平高、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著力抓好一批大項目,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