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正陽分校 倪國勤
小麥黃花葉病綜合防治技術
河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正陽分校 倪國勤
小麥黃花葉病,又稱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是正陽縣近幾年來新發生的一種麥田病害。2016年,該病在正陽嚴重發生,預計該病1~2年后將成為正陽縣小麥主要的病害之一,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安全。因此,正陽縣植保植檢站近幾年對該病進行了調查,對小麥黃花葉病2016年局部重發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綜防措施。
正陽縣2016年2月在王勿橋便民村首次發現小麥梭條斑花葉病。當時小麥受害面積0.3 hm2,我們隨后在全縣開展了普查,病田率0.9%,平均病株率4.2%,發生面積698 hm2。2016年3月上旬對全縣進行普查時,各鄉鎮已不同程度的發生,病害發生面積占普查面積的43.9%,發生面積達到7 333.9 hm2,重發生面積4 020 hm2,病株率10%~25%,嚴重發生地塊病株率在97%以上。受害麥田每667 m2僅收259 kg,與全縣平均每667 m2產量418 kg比較,每667 m2減產165 kg。重病區因小麥黃花葉病危害損失小麥9 719t。
該病一般在小麥返青起身時發病,癥狀表現在新生葉片上,老葉上不表現癥狀。病株新葉最初出現斷續不清的褪綠條紋,繼而發展成與葉脈平行﹑寬窄不一的條斑或梭條斑,葉片由淡綠色逐漸變黃色。一般病株葉片由下向上黃化,老葉逐漸枯死。病株矮小﹑纖弱,根系發育不良,次生根短﹑量少,有效分蘗明顯減少。重病株心葉抽出時即嚴重褪綠﹑黃化或扭曲畸形,分蘗萎縮枯死,甚至整株死亡。染病較晚的植株,氣溫在15 ℃以上時,癥狀漸輕直至消失。病株成熟后穗小粒癟。經過幾年的田間觀察,重茬的小麥田塊發生重,低洼地田塊發生重,倒春寒年份春季溫度回升慢發生重,地勢低洼﹑排水不暢的田塊發病重,同一地塊排水溝兩側發病重,基肥充足﹑小麥返青較早的田塊發病重。
(一)初侵染源
病害的初侵染源為田間病殘根細胞中帶毒越夏的多黏菌休眠孢子。該菌是一種小麥根部的專性弱寄生菌,本身不會對小麥造成明顯危害。秋季,帶毒休眠孢子釋放出大量帶毒的游動孢子。帶毒游動孢子從2~3葉期麥苗的根毛和表皮細胞等處侵染植株的同時,將病毒帶入植株體內。土壤中如存在帶毒多黏菌,且土壤溫度在15 ℃時,幼苗一出土即可感染。通常在秋冬季無此癥狀。春季,受感染植株返青恢復生長時,如土壤溫度較低(5~13 ℃)即可顯花葉癥狀,如早春溫度較高則不顯花葉癥狀或僅顯輕微褪綠癥狀。能傳帶土壤的農具﹑風﹑水或其他途徑均可傳播病毒。
(二)溫度
小麥出苗后氣溫較高,翌春溫度在5~15 ℃持續時間長的年份發病重。適宜病毒侵染的溫度為15 ℃左右,適宜發病溫度為8~12 ℃,最低5 ℃,15 ℃以上逐漸隱癥。癥狀發展適溫為10 ℃。溫度在20 ℃以上時植株不會感染病毒。2015年正陽縣連續秋暖和冬暖,導致麥苗旺長。2016年1月中下旬又連降暴雪,范圍廣﹑時間長﹑強度大,同時伴隨低溫﹑寡照,小麥不同程度地遭受凍害,抗病能力下降。2月上旬至3月上旬連續低溫。2016年2月中旬平均氣溫3.4 ℃;下旬平均氣溫6.2 ℃;3月上旬平均氣溫10.5 ℃。2016年春季持續低溫,是該病局部嚴重發生的主要原因。
(三)播種期
早播發病重。早播小麥出苗后,土溫高于10 ℃的日數超過10 d,有利于傳毒介體多黏菌的繁殖和侵染,延長了多黏菌侵染寄主的時間和寄主感染病毒的時間,加快病害蔓延速度,加重病害發生,翌春發病較重。正陽縣小麥適宜播期在10月中下旬,土溫較高,適宜發病,加之多數群眾存有“麥在種﹑秋在管”的思想,麥田整地時,耙地較勻,直接傳播了病毒。
(四)品種不抗病
小麥梭條花葉病在正陽縣是一種新的病害,目前正陽縣推廣的小麥品種抗此病性不強,幾乎所有品種均有發生。
(五)連作
小麥連作導致病田傳毒介體和毒源積累,是小麥黃花葉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正陽縣小麥年種植面積保持在8 666.7 hm2以上,播種面積大,連作時間長,隨著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許多病殘體遺留在田間,毒源積累越來越多。
(六)肥﹑水條件
近幾年冬前和早春雨水充沛,土壤濕度大,有利于介體多黏菌的活動。播種時基肥充足﹑小麥返青較早,適宜該病的發生。
防治小麥黃花葉病應堅持“推廣抗病﹑耐病豐產品種為主,加強農業栽培綜合管理”的防治策略。
(一)更換品種
目前,正陽縣推廣種植的小麥品種抗病性雖然不強,幾乎所有品種均有發生,但品種間發生程度存在差異,重病區應更換其他品種。
(二)輪作換茬
與非寄主作物油菜﹑大麥等進行多年輪作可減輕發病。
(三)適時播種
適當遲播,可縮短介體多黏菌的侵染時間。但也要避免過遲播種,以利于麥苗順利越冬和春季返青恢復生長,發病地塊一般應將播期推遲到10月20日以后。
(四)加強栽培管理
及時清除病殘體;苗期合理控制土壤水分,避免土壤中游離水過多而有利于帶毒游動孢子的隨水流傳播;對發病田塊要及時追肥補充營養,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另加2%菌克毒克200 mL對水50 kg噴霧,或每667 m2用0.5~0.75 kg尿素對水50 kg噴霧,加速苗情轉化,促進植株生根﹑長葉,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降低分蘗死亡率和死苗率,提高成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