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 張春光
提升河南省林果業綜合生產加工能力的思考
河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 張春光
(一)實現區域布局科學合理
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突出重點﹑規模發展的原則,科學精細劃定不同樹種品種的適生栽培區。林果基地布局要區劃到縣域,具體到鄉村地塊。積極培育引進適宜品種,加快推進林果栽培向適生區集中,形成基地栽培規模化﹑樹種配置精細化﹑區域布局科學化﹑生產經營產業化新格局。
(二)調整優化樹種品種結構
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蘋果﹑紅棗﹑梨﹑葡萄﹑石榴﹑核桃等樹種品種,有計劃地采用高接改優﹑更新改造等方法,逐步淘汰市場需求量少﹑品質差﹑效益低﹑產業化程度不高的傳統樹種。瞄準國內外市場,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加快更新換代,優化樹種品種,改善內在品質,提高經濟效益。要根據市場消費和加工轉化需求,合理配置早中晚熟品種,協調發展制干﹑鮮食與精深加工品種,建成區劃科學﹑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優勢集中﹑產業發達的現代林果業。
(三)大力推進栽培良種化
強化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建設,以抗逆性強﹑品質優良﹑果形美觀﹑豐產穩產﹑市場需求量大﹑加工性能好作為選育標準,增加科技含量,加快優良品種培育推廣。積極開展林果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注重對現有優良鄉土樹種和品種資源的挖掘匯集﹑選優提純和整理保護,大力推廣國內外優良品種,提高良種普及率,加快推進林果基地良種化栽培。
(一)加大防控基礎設施建設
高度重視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溫凍害﹑防御大風沙塵為主的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建設,認真編制綜合防控體系規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省﹑市﹑縣﹑鄉鎮﹑村組五級監測預報網絡,增強林果業災害的預測預報能力和防控能力。建設有害生物檢疫檢查,嚴防有害生物入侵。氣象部門要加強對災害性氣候的預測預報,增加監測點,提高準確性。積極營造防風固沙林帶,加大封沙育林,擴大林草植被。完善林果基地林網化配套,提高防護林網水平,增強抵御各種災害的能力。
(二)加快防控技術研究與推廣
針對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建設的重大關鍵技術,整合現有科研教學﹑生產單位的技術力量聯合攻關,爭取用3~5年時間,重點在抗逆良種引進培育﹑病蟲害防治﹑低溫凍害防范﹑果樹凍害補救等技術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鳥類等天敵,開展林果蟲害的生物防治。加快總結集成﹑創新完善各地在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溫凍害﹑防御大風沙塵等林果業災害方面的技術成果和有效措施,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規程,積極推廣應用。
(三)加強防控隊伍建設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站檢疫站的技術隊伍建設,重點加強林果主產區鄉鎮站建設,每個站點配備不少于3名技術人員。通過技術培訓,使每戶果農都有1個林果技術明白人。主產區鄉鎮要盡快組建農民技術人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林果綜合技術服務隊伍,建立起能夠覆蓋市縣﹑鄉鎮﹑村莊的林果業技術服務和綜合防控網絡,提高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隊伍能力建設,提升應急處置突發性災害的能力。
(一)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
制定﹑修改和完善林果優良品種﹑栽培條件﹑災害防范﹑基地管理以及采收﹑分級﹑包裝﹑儲運﹑保鮮和精深加工等生產環節的技術標準,建立起涵蓋林果業生產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引導林果生產者逐步推行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標準化﹑信息化生產。積極開展聯合攻關,全面系統研究制約林果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及時將先進實用的科研成果總結提煉,形成規程,以標準形式推廣使用。大力宣傳林果業標準化生產的意義和成效,建立一批有特色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通過政府推動﹑宣傳示范﹑標準引導﹑檢查監督,擴大實施范圍,提高林果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鼓勵林果生產和加工企業參與技術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加大對標準化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壯大標準化專業技術隊伍,為提升林果業的質量安全和生產經營水平創造條件。
(二)強化林果業科學管理
把林果業發展的戰略重點轉移到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綜合效益上來,實行科學栽培,強化有效株數理念,推進精細管理,提升綜合效益和整體水平。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科學整形修剪﹑合理疏花疏果﹑果實套袋﹑摘葉轉果和鋪反光膜等技術,統一確定采收時間,做好果品產后商品化處理,提高商品率和檔次。推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加快出口果園注冊登記。利用口岸優勢,采取科學手段,創建優質高效外向型林果基地。
(三)加快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完善特色林果業首席專家制度,發揮農林院校﹑科研院所專家在林果業發展與技術服務推廣中的引領作用。鼓勵﹑支持各類科技人員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圍繞林果基地的生產管理,直接向農民傳授實用實效﹑通俗易懂的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示范﹑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承包和技術培訓,通過創建一批優質高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不斷探索完善推廣方式多樣化﹑推廣體系網絡化﹑推廣職能規范化的適應林果業發展要求的科技推廣機制。繼續加強縣鄉林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穩定人員隊伍,保障工作經費,改善推廣條件,提高人員素質,增強林果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一)提高林果業機械化裝備水平
重視推進林果業機械化作業。圍繞新時期特色林果業發展總體思路,從實際出發,研制開發﹑引進推廣適合不同樹種﹑不同栽培模式﹑先進實用﹑多功能通用型高效林果業生產專用機械和設備。結合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外向型林果基地建設,大力推行有害生物防治機械。積極引進果品采摘機械﹑采后處理設備﹑儲藏保鮮﹑分級包裝﹑冷藏運輸等先進設備,大力發展現代節水灌溉型林果業,提高林果業的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二)增加林果業機械的購置補貼資金
加大國家和省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向林果業機械傾斜的力度,擴大林果業專用設備與機械的補貼機型和范圍。鼓勵林果業生產經營者聯合購置﹑共同使用﹑合作經營林果業機械。培育和發展林果業機械大戶和林果業機械化專業服務組織,推進林果業機械技術服務的市場化﹑產業化。
(一)培育壯大林果業龍頭企業
發揮林果資源優勢和政策環境優勢,廣泛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來河南省發展林果加工業。把林果產品加工業作為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進扶持一批林果加工龍頭企業。鼓勵現有加工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上市融資等多種形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通過訂單﹑租賃等方式,參與林果基地建設,提高果品質量和效益。引導各種經濟主體和廣大果農參與林果產品加工﹑運輸﹑包裝﹑儲藏保鮮等,建設一批中小型加工企業群體,逐步形成特色鮮明﹑主業突出的林果產業集群。組織和引導企業之間加強交流合作,避免無序競爭。
(二)大力扶持林果產品精深加工
圍繞優勢林果主產區和特色林果產業帶,建設特色林果產品加工業園區,使林果產品加工業的布局進一步合理,結構進一步優化,精深加工能力進一步增強。重點發展紅棗﹑核桃﹑葡萄﹑石榴﹑蘋果﹑杏等林果產品精深加工業,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推動林果產品加工業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
(一)加快實施品牌名牌戰略
大力培育品牌,積極創建名牌,提高林果產品的商品率。強化市場開拓意識,做好產品定位和商標注冊。建立與國際接軌并有河南特色的林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以及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制度。發揮現有品牌效應,努力形成生產﹑銷售﹑儲藏﹑運輸﹑加工﹑包裝一體化的林果業經營模式。
(二)加快建設市場流通體系
采取優惠政策,支持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發展,加快建設一批以批發市場為中樞,以城鄉集貿市場為基礎,以超市﹑商場為補充的林果產品流通體系。推進林果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完善市場信息服務功能。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扶持組建大型流通企業﹑倉儲配送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開展林果營銷活動。支持各類營銷主體大力開拓中亞﹑東南亞和歐美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檢驗檢疫﹑海關等部門要落實國家有關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提供優質快捷服務,確保林果產品快速流通。海關﹑商檢部門要與林業部門﹑林果企業配合,及時提供林果進出口信息,簡化辦事手續,支持各類營銷主體開拓國際市場,提供通關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