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市農業林業局 高金霞
長葛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研究初探
長葛市農業林業局 高金霞
長葛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經過10多年的發展,龍頭企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在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截至2016年底,長葛市被市級以上政府命名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8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2家﹑市級69家)。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長葛市形成了六大農業支柱產業:一是以眾品公司為龍頭的畜﹑蔬加工產業7家;二是以卓宇﹑福美公司為龍頭的蜂產品加工產業37家;三是以優雙馬﹑浩泰公司為龍頭的棉麻紡織產業26家;四是以眾譽面業為龍頭的糧食加工產業13家;五是以昌匯﹑單迎公司為龍頭的畜禽養殖產業85家;六是以誠德木業公司﹑天正制板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板材加工產業7家。這些龍頭企業在全球經濟普遍下滑的大環境下,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產品質量,爭創國家級﹑省級優質名牌產品,擴大對外宣傳,實行現代企業管理,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狠抓重點龍頭企業建設,加速產業化進程
近年來,長葛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圍繞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對已具規模的龍頭企業加強管理﹑指導,采取開拓市場抓龍頭,建立基地抓源頭,開發產品增效益,從而拉長了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產業升級。充分發揮長葛市畜產品加工企業多,生產水平高,銷售網絡廣,帶動能力強的優勢,通過重點引導,精心培育,使其真正成為拉動畜牧產業發展的龍頭。
(二)搞好基地建設,提高綜合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
長葛市圍繞已確立的糧油加工﹑畜牧養殖﹑林果﹑蔬菜等支柱產業,初步形成了以官亭﹑南席﹑老城為主的無公害蔬菜和石象萬畝胡蘿卜生產基地;以坡胡﹑后河﹑大周﹑董村﹑石固等鄉鎮為主的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以董村﹑后河﹑大周﹑官亭等鄉鎮為重點的小雜果生產基地;以石固﹑和尚橋﹑老城幾個鄉鎮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以后河﹑坡胡﹑和尚橋為中心的養殖示范小區,都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種植業上,種植結構趨優。長葛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狠抓了高效農作物生產,全市高效作物面積達到2萬hm2,使農民增收1 500萬元。一年三熟﹑一年四熟間作套種推廣面積達0.73萬hm2,食用菌栽培達600萬袋,可創收3.5億元。
(三)實施優惠政策,推動龍頭企業健康發展
在培植龍頭企業方面本著“高效﹑快捷﹑特事特辦”的原則,促使企業膨大升級。一是在培育新的龍頭企業上,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資金等問題,鼓勵大上“農”字號企業。對新建的企業,協助有關部門優先立項,優先審批,簡化辦事程序,減免土地征用費,稅收退補,金融部門優先安排貸款等,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給予照顧。二是加強對老龍頭企業的指導﹑管理和資金扶持。發揮政府投入資金的引導扶持作用,支持產業上檔升級,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以借款﹑貸款貼息等形式對龍頭企業的優秀項目﹑創新產品和技術改造進行扶持,積極開展創建名牌活動,并給予獎勵。此外積極為重點龍頭企業爭取申報國家﹑省等各級科研項目。三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大對龍頭企業擴大規模發展用地的支持力度,對龍頭企業進入產業園區用地優選列入建設用地年度報批計劃。
(一)企業規模小。除眾品公司外,其他龍頭企業生產規模小﹑帶動輻射能力弱。企業缺乏擴大再生產所需的資金,市場占有率低,知名度不高。
(二)農業產業化機構不健全,鄉鎮以下斷檔﹑斷層,不利于企業到基層開展工作。
(三)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四)高層管理人才和具有較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缺乏,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一)龍頭企業要做大做強,切實壯大自身實力和龍頭帶動能力
1.要牢固樹立市場意識。龍頭企業在深入加強市場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市場需求,適時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抓好標準化生產,最大限度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項目,生產綠色食品﹑超市便捷產品和餐桌產品,向市場要效益,同時從農產品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努力提高產品品質。
2.要牢固樹立效率意識。龍頭企業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形式,提高企業農產品采購和產品營銷效率。
3.牢固樹立效益意識。龍頭企業要切實加強財務管理,努力提高自身信譽度,力爭取得更高層次的資信等級,贏得農戶﹑合作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合作。同時通過加強內部控制,開源節流,向管理要效益,不斷壯大龍頭企業自身實力和龍頭帶動能力。
(二)強力推進科技創新,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的至關重要性,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農業科技推廣機構的合作,實現農科教﹑產學研有機結合,并逐步實現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能力的轉化,不斷開發出領先市場的新產品,強力提高龍頭企業市場開拓能力。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開發機構,組建科技開發團,加大研發資金投入,逐步發展成為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龍頭領軍企業,形成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另外,龍頭企業還要充分發揮龍頭優勢,加快新技術推廣步伐,圍繞企業主導產品,廣泛采用先進技術,通過多種形式,將新技術送到基地農戶手中,同時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標準化生產培訓,與農戶共享科技創新成果。
(三)因地制宜完善利益分配,增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聯結程度
1.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政策引導”的原則,鞏固和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用政策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利益的選擇,既保障農民與龍頭企業合作的適當利益,又要兼顧市場條件下龍頭企業的利益目標,使企業與農戶的聯結機制逐步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2.政府部門要因地制宜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的建設,宣傳和推廣多種合作形式,通過龍頭中介建設,拉長農業產業鏈,更好地解決小生產和大市場的銜接問題,最大限度地降低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市場交易成本。
3.龍頭企業要深入千家萬戶了解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聯結意愿,因時﹑因地制宜地選擇企業與農戶聯結方式,增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聯結程度。
4.龍頭企業要不斷完善合同收購﹑最低保護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聯結形式,與農戶在利益和產權等方面結成更加嚴密的利益共同體,最終實現企業發展﹑農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