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履職 奉獻社會
——記山東友邦肥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輝
張輝,泰安市十五屆人大代表、山東友邦肥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在事業上,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應履行的社會責任。
2007年12月,張輝光榮地當選為泰安市十五屆人大代表。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他堅持的宗旨是:“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作為一名企業家,他的信念是:“做好人、做好事、做好生意人”,為寧陽經濟的騰飛添磚加瓦。一切圍繞這個主題而思考、而決策、而工作,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帶動群眾致富。自當選縣、市人大代表以來,他時刻牢記群眾的重托,不忘自己的神圣職責,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將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收集到的群眾建議、意見整理成文,并歸納成議案和建議,提交人大審議,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有很多被采納。其中,2003年提出的關于“解決山區人畜吃水問題”的建議,被列為2003年第十五屆人代會26號建議,并于當年縣政府責令水利局給予答復,采取了具體措施,解決了大部分村的人畜用水問題,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
為了服務群眾出行難,結合“村村通公路工程”,他自籌資金400余萬元,規劃修建水泥路運砂專線近20公里。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給運砂線路兩旁群眾帶來的不便,他認為身為人大代表,應支持政府工作,顧全大局,制定了具體的措施:在各路口設置車輛減速器,設置醒目標牌——“進村限速”、“禁止鳴笛”,派專人灑水修路等措施,極大地維護了群眾的利益,使運砂線路秩序良好,始終暢通。
為激勵創業,公司設立創業基金,對一些崗位、生產經營環節進行競爭性承包和扶持;對創辦實業的,給予全方位服務和資金扶持。在他的決策下,對公司內60多部車輛承包運營,貼補現金300萬元,貨運車每年增收30萬元;業務員買斷營銷車12輛,公司補助每千米0.7元,業務員自購銷售車輛的補助2萬元,享受千米補助。公司為食堂承包人配備了炊具等餐廳設施;為包裝及裝配車間免費購置傳送機,實行計件承包,每噸提取8元。在此帶動下,公司30多人實現了創業。
原寧陽生資公司下崗職工寧廷浩,抓住中南鐵路開工建設機遇,產生了創辦石材廠為鐵路提供道砟的想法,但苦于沒有資金、資源,請求張輝總經理幫助。張總考察后認為不但能幫助寧廷浩創業,更重要的是能解決部分人員就業,決定全力支持該項目。為此,他多次跑鐵道部、中國鐵路科學檢測院,將石子納入鐵道建設采購目錄,并辦理了CCR認證。同時組成籌建班子,辦理營業執照、采礦證、爆破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等證件手續,成立友邦石材公司,由寧廷浩任經理。張輝還從公司拿出600多萬元購置設備,當年建成投產,安置下崗職工、農民工60余人,年實現利稅600多萬元;提供15貨輛車專門為其有償服務,年運輸費400萬~500萬元,既保障了公司的運輸又增加了就業崗位。
2014年,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縣總工會和農業局牽頭,以友邦肥業為龍頭,成立了泰安市最大糧食種植類服務合作組織——寧陽縣友邦糧食種植服務專業合作聯合社,社員出資總額1010.3萬元。下設技術服務部、生產資料部、資金互助部和農產品銷售部,為社員提供立體化服務:抱團購銷肥料、種子、農藥、機械等生產資料;通過測土配方、農民講堂、農化服務專家、專家熱線、視頻醫院等方式進行技術服務、培訓;以合同、訂單、保護價銷售形式為社員銷售優質農產品;根據自有資金情況和社員經營要求,適度開展內部資金互助合作,增加了社員收入,推動了聯合社的發展。同時,投資100多萬元協助社員改建裝修鄉鎮農化服務龍頭店,每個店提供10萬元周轉資金、“友邦”肥料和農化服務車,并對社員免費提供試驗肥和飛防服務。
伏山鎮“金華農資店”社員趙旺廷原是一名下崗人員,通過加入聯合社,享受到鄉鎮龍頭店扶持政策,安置員工10人,為農民提供施肥打藥和農技服務,共服務農民200人,輻射土地200余畝。目前,伏山鎮已發展社員8名,帶動就業50人,服務農民1000多名,土地2000余畝。
盡管聯合社成立的時間不長,但在其正確引領下,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發展成為帶動社會閑散勞動力就業近800人、服務農作物面積65萬畝、農民增收節資近1300萬元/年的泰安市骨干型農業龍頭企業,有力地帶動了富民強縣的快速發展。
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寧陽縣是農業大縣,也是財政貧困縣,還有很多人沒有脫貧,僅公司所在的蔣集鎮就有三個省級、兩個市級扶貧村??丛谘劾?,急在心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有貧困戶的參加,奔向和諧、幸福的寬廣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為此,他多次到扶貧村調研,探討扶貧村產業發展路子,經過調研,他與扶貧村達成多項扶貧協議:公司招工優先考慮和安置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貧困戶,優先扶持扶貧村產業發展,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和服務,他要通過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等路子為貧困村脫貧致富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一年多來,他共幫助六個貧困村找到了富民強村的產業,使100多名貧困戶順利脫貧。
下崗職工、失地農民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關系到社會和諧的一大障礙因素。自己成功了,但還有無數待就業的兄弟姊妹,一個人民代表,應當對此有所為,于是,他在招工時,對這些群體優先考慮,盡量吸納。多年來,他吸納原?;恰⑶酚钬S復合肥廠下崗職工,堅持同工同酬、優先安置,保障其各項權益。截至目前,安置失地農民68人,下崗失業人員60人。
社會救助,是每一個有救助能力的公民應擔負的職責和義務,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考慮得更多。在縣總工會的倡導下,他積極開展金秋助學、民企幫村、扶貧救助等公益活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他認為,自己應擔率先垂范。近年來,由公司倡導的“萬件棉襖送溫暖”走進了寧陽縣各鄉鎮敬老院,為鄉鎮福利院孤寡老人各送去150套棉衣。同時,通過金秋助學行動,資助56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扶持43個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救助因病致貧等困難職工22名。
獻愛心,暖人心,在他認為,只是盡到了一個人大代表的職責,職責所在,義之所在。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在全縣民營企業家中他做出了光輝的表率。
(本刊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