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霞,李 偉
(山東莘縣農業局莘亭農技推廣站,山東 莘縣 252400)
淺析北方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劉洪霞,李 偉
(山東莘縣農業局莘亭農技推廣站,山東 莘縣 252400)
玉米作為世界第三大糧食作物,其葉片長且寬,植株相比其他作物高大,根系較發達。近年來,由于全球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玉米需求不斷增長,由于山東屬于雨熱同季地帶,特別適合玉米的生長,廣闊穩定的玉米種植面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玉米的產量高低直接影響著地區糧食總產量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而莘縣屬黃泛平原,地勢較為平坦,土層深厚,因此要做好北方玉米高產栽培要注重以下4項關鍵性技術。
培肥地力是農作物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實現農作物高產、資源有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總的來說,土壤的肥力情況,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情況。根據實驗表明,土壤中有機物含量每增加(減少)1%,其畝產量就要相應的增加(減少)50公斤,因此,要想促進作物高產,培肥地力就必不可少,而補充土壤中有機物的含量是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方法有:第一,加強田間耕地施肥的設施設備,防止水土流失率。第二,確保有機肥按量投入,力爭達到每畝3.5立方米以上。第三,改善土壤情況,擴大保護性的栽培面積,促進土壤中養分的充分分解。第四,秸梗還田舉措,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不被影響,應堅決杜絕農民對秸稈進行焚燒,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將秸稈機械粉碎,然后覆蓋于土壤中。中國農科院曾對耕作層進行研究,發現耕作層每加深1厘米,其可儲存3毫米的降雨量,每畝蓄水量增加2噸,耕作層深40厘米比18厘米,其農作物產量增加40%以上。耕地層的深淺直接關系著農作物的產物。因此,在玉米種植前,應該改善耕層情況,采用深耕深松的方式。
在密植栽培條件下的玉米產量,一直穩居全球第一,在進行密集種植時,會受到環境因素、土壤肥力、氣候情況、耕作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玉米在采用密植種植技術時,應考慮不同因素帶來的影響,因地制宜,才能達到玉米高產的目的。
通過測土能了解土壤中各種物質的含量,才能知道土壤中缺乏什么養分,缺乏的具體數量。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其主要核心是在合理使用有機肥的基礎之上,對氮、磷、鉀等元素在施肥中的使用數量進行精細化的數據提供。同時,具有針對性的對玉米進行營養元素的補充。例如,在中等肥力的土壤地塊中進行玉米栽培,每公頃保幼苗4萬株,目標每公頃產量8000公斤,一般需要使用含量50%的配方肥8袋400公斤。測土配方施肥有利于土壤中各種養分的平衡狀態,提高玉米的產量,保證玉米的收益質量,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在對玉米進行種植時,采用放任式管理并不利于玉米的產量,只有精細耕作,加強對玉米種植管理,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才能取得豐收。要想提高玉米的產量,在管理中要做好協調工作。第一,地面和地底的協調工作,玉米的根系發達,因此,根系的生長發育的優良情況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情況,要為根系的發育提供適宜的土壤環境,創造土壤肥力好,酸堿度適中,耕層深度好的耕作層,增加有機物的施用量,采取測土配方技術增加土壤所缺的養分與物質。地面部分要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如:曬根蹲苗、矮化防倒等。第二,要做好玉米作物個體與整體的協調,在確保玉米個體長勢良好的基礎上,確保玉米整體效益,采取增強土壤肥力、補充土壤水分、及時除雜草、葉面施肥、掰除小穗等措施,做到不倒、不空、高成熟、高粒重。
不同地區、環境對于玉米栽培技術的要求不同,要想提高玉米高產的手段也不同。因此,要學會因地制宜,在科學實踐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各地區農業部門和農民個體之間的聯系,加強溝通,宣傳培訓科學的種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