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如何有效做好村務監督工作
目前,農村正面臨著經濟發展的良好機遇期,同時,也是整個村級“兩委”換屆的關鍵時期,村務工作,體現了村干部的整體干事創業的能力,也體現黨和政府對基層群眾的關懷。如何有效做好村務監督工作,成為當前農村社會穩定的前提和首要條件。
筆者實地調查走訪了山東省一縣某鎮58個行政村的村務工作情況。該鎮審計所所長曹某紹,該鎮村務監督工作,采取了“審計開路、村民監督、制度約束、紀委督導、年終考核”的方式,實現了“五位一體”的監督村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審計開路,就是將涉及村務內容的具體事宜進行關口前移,做到防患于未然。通過對58個行政村,挨個進行黨務、政務、財務等方面的村務審計,在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前提前進行,所有村務事宜進行“陽光公開”,既讓村民對村務具體事宜成為一個“明白人”,又能夠還村干部一個“清白身”,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皆大歡喜。
二是村民監督,就是在每個行政村設5~7名村民代表,其中有普通群眾、一般黨員、退休老職工和退休教師以及人大代表等不同職業的人員組成監督村務委員會,定期對村“兩委”開展的村務工作,進行質詢和提出建議和意見,通過每個月5日召開的村級“民主議政日”,村民監督會議這一方式,從源頭上起到真正監督村務的作用。
三是制度約束,就是將村務監督建立在村民自治基礎上,把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有關村務的“條條杠杠”,逐字逐句的寫進本村的《村規民約》,以此來實現制度化管理長效機制。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帶頭執行村務監督的有關事宜,嚴格按照《村規民約》中的村務監督內容執行,起到以上率下的到好頭,讓村務監督逐步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以此為契機讓村風直接影響家風、社風更上一層樓。
四是紀委督導,就是對于村務監督的具體事項,鎮紀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指導和督查。對于出現違規違紀的村務情況,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采取“及時提醒,及早約談”的兩條腿走路的工作方式,做到對于村務監督工作防微杜漸,同時對于村務監督工作做得好的行政村,給予通報表彰,以此為標桿,讓各村學習先進典型,從榜樣的力量中學習和汲取村務監督的“正能量”。
五是年終考核,就是把村級村務監督工作納入全年年終考核評范疇,讓村務監督工作成為一項常態化工作,自始至終貫穿于村及各項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年終考核村務監督工作,對于基層村務監督實行倒逼責任追究制度,采取《半月通報村務監督動態》的方式,讓村務監督工作具體到每一項內容,具體到每一個人,促使人人有責任,人人有動力,人人有擔子。
以村務監督工作為切入點,建立起干群關系和諧、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大局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務監督“五位一體”布局為村務監督的全面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借鑒、能復制的版本模型,為今后農村村務監督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王勇 惠民縣清河鎮黨委宣傳辦)